“鸡蛋由外而内打破是食物,由内而外打破是生命”。

5月27日,中原银行成功完成改革重组,以全新形象揭牌亮相,一个万亿级城商行在中原大地正式宣告成立,这不仅是河南省金融改革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银行业的大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时代的“时”与“势”,中原银行从内部出发,在变革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进一步明晰社会价值,满怀热情地朝着“服务全省80%左右家庭、90%左右人口”的战略目标前行。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近日,中原银行在半年工作会上发布了“物理网点+普惠金融服务站+一点通App+远程银行”四位一体的主渠道服务矩阵,如何理解“四位一体”?四个主渠道的定位和内涵都是什么?

物理网点

分布广泛的银行网点,原来一直是城商行等中小银行扩大客户服务覆盖面的传统优势,也是与互联网银行相比的差异所在。近几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网点逐步“瘦身”,多家银行正探索向轻资产运营转变。

中原银行吸并后也在布局网点的整合规划,但新中原银行认为物理网点不是不重要,而是要发挥新的更重要的价值。作为线下服务客户的主渠道,如何为客户提供更暖心、贴心、舒心的服务,是银行要深入思考的方向。中原银行希望通过网点,与客户搭建起面对面的情感交互平台,将网点定位为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枢纽。

根据客户分类、区域特征、经营布局等全面优化物理网点价值定位,中原银行正在建设以“三原色”基本服务功能引导提升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的行业标杆网点模式,结合服务战略的相关要求聚焦打造特色网点,设计“金融超市”产品货架及物理布局,来进一步发挥网点聚焦金融主责主业的价值主张。

普惠金融服务站

“上网下乡”是中原银行近年来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经过6年的布局,覆盖全省18个市90%乡镇的7739家普惠金融服务站,就是他们与3000余万农村居民相互链接的触点,是银行网点在农村地域范围的延伸。

服务站发挥的价值就是:让农民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转账、汇款、查询、贷款推介等基础金融服务,打通农村客户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样,银行才能真正在农村发挥金融服务的桥头堡作用,才能真正解决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那么中原银行如何落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新中原银行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四农”客群,提出了一站、一卡、一产品、一平台、一体系“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服务模式。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加大农业产业贷款投放,推广乡村在线平台、搭建非金融服务场景、打造惠农活动品牌,来推动实现“家家有中原、户户有授信、人人有服务、个个有额度”的“四有”目标。

中原银行“一点通”APP

万物互联时代,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手机银行逐渐成为各大银行的发力点,与此同时,用户对App的可用性和易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用户少跑路”,成为大家共识的目标。

今年年初开始,中原银行“一点通”业务品牌全新来袭,新中原银行也在加速探索多元化服务场景,构建“金融+非金融”新业态。如果您现在打开中原银行“一点通”App,便能体验到新的布局设计,主张简洁,一目了然。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中原银行App提出“一点通”,意为一点即通,一点即可轻松到达。目前,已形成“一点财富、一点存款、一点贷款、一点支付、一点缴费、一点福利、一点购物、一点新闻、一点吃喝”等“一点系列”一站式服务模式,并持续搭建好用、实用、用得着的线上场景,为客户带来新服务、新体验。

远程银行

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技术快速应用,远程银行发展也将进入快车道,多家银行都在进行新的探索,远程银行也将从初期“远程柜台”进化到“远程金融生态圈”。

今年年初,中原银行在搭建新的组织架构时,专门成立了远程银行服务中心,提出“空中银行”的定位,发挥“全时全域”“全媒体全场景”“智能+人工”的服务价值,解决“服务不到、服务不好、服务不了”的问题。

中原银行聚焦主动的远程服务和远程客户经营两个方面,来发挥智能化、集约化、批量化优势,服务更广泛的客群。借助智能技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与客户实现“被动服务+主动服务”的双向奔赴。与此同时,新中原银行还计划搭建起智能机器人、人工坐席、专家服务层层递进式的服务管理平台,提升远程服务能力,切实通过远程服务触达客户、创造价值。

在远程银行的实践中,中原银行已实现了从0到1的新经营模式的突破,正在逐步探索从1到N的模式推广;通过搭建高频生活场景、接入线下消费支付场景、建设分行属地化场景等,提升长尾客群服务能力,实现批量获客与存量客户挖潜,搭建运营支持、客户经营的“空中银行”体系。

中原银行相关人员表示,中原银行怀着初心,正在努力与河南一亿人民链接共振,以“四位一体”主渠道服务矩阵为触点,点亮客户需求,始终陪伴客户同行,继续向着“建设美好金融,服务美好社会,做中原人民最信赖的银行”的使命愿景,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