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漯河市源汇区:做活水文章 绘就现代渔业新画卷

网易河南8月9日报道(杨昆龙 王中山 通讯员 刘媛媛)盛夏时节,行走在漯河源汇大地上,满目葱茏,绿意盎然。蓝天白云下,澧河如一条绿色彩带穿境而过,那岸边的鱼塘接连成片,肥壮的锦鲤、鳗鱼、鲈鱼正在池塘里群聚觅食,展现一幅和谐秀美的现代渔业新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这里的鱼塘面积有126亩,有澧河青虾、白鲢、草鱼、鲤鱼等品种,每年产量可达近30万斤,主要销往郑州、驻马店、平顶山、许昌等周边地市。目前已带动当地村民7户发展渔业养殖,实现共同致富。”漯河市鱼水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梨强兴奋地说,通过养殖渔业,把鱼的粪便制作成农家水肥,直接用于田间灌溉,实行利用绿色资源生产原生态绿色产品,真正实现生态健康养殖。

源汇区水产业发展起步于2005年,目前,全区已建设水产养殖基地11座,发展水产养殖户336家,年水产品产量达到8194吨,年产值2000万元,初步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冷链、仓储、物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园区,正在为创建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奋进。

但是要想创建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就必须上规模、扩面积。然而,国家耕地红线不能碰,胡军娜作为正高级水产师、漯河市水生生物保护与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深感责任重大。她说:“为了破解这道难题,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废旧坑塘、闲置庭院发展渔业养殖。我们会在生产运营中进行科研攻关,设计出鱼(虾)菜综合种养新方案,变废为宝,推动优质水产品与乡村振兴的深度结合,将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变为经济效益,实现乡村振兴,新农人富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源汇区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为先的发展理念,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加强院校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先后引进并培育出15个养殖品种。目前已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研究所、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了漯河市水生生物保护与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5年申报成功全省唯一一家“漯河澧河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20年“三鱼两虾高效养殖模式及推广应用”项目作为全国唯一基层县区项目荣获第五届范蠡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2022年,河师大水产动物营养团队中试基地正式落户源汇。

目前,源汇区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使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3项专利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制定了4个渔业行业地方标准;引进试验研究并示范推广新技术11项,科技推广普及率69%,促进区域渔业经济增收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