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被告都是聋哑人的官司该怎么办?8月23日中午,巩义市人民法院调解了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法院工作人员通过纸笔、打字的形式与当事人沟通,“无声”中化解了这场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6月,聋哑人老张向同样是聋哑人的工友老石借款两万九千元,并写下借条,允诺尽快归还。老石从银行卡中取出现金交给了老张。老张拿到借款后,其中两万元用于借给朋友,九千元自用。当老石向老张催要借款时,老张却表示,自己只用了九千元,也只愿意还九千元,剩余的两万块,老石问借款的人要吧。无奈之下,老石来到巩义法院求助。

2023年8月,在法院干警的协助下,聋哑人老石通过线下的“绿色通道”快速立上了案。案件转到审判团队后,特邀调解员王会霞多次电话沟通原被告,均联系不上,这才知道原被告均是聋哑人。于是,王会霞转换方式通过短信、微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并约定了现场调解的时间地点。23日中午,老石及其外甥小石从洛阳市偃师区赶来,老张也在夜班连续工作12小时后来到法院。

调解现场,承办法官胡晓君始终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和意见,法官助理李琦和特邀调解员王会霞,通过写字、手机打字交流等方式与双方当事人进一步沟通,安抚其情绪,并一再向老张说明:借款人将钱转给他人使用,是其与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应对出借人索要欠款产生影响。经过一中午的加班调解,老张和老石现场达成偿还协议,约定每月偿还一千元。

巩义法院在办理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案件时,尽可能地多为其提供诉讼便利,给予更多理解和关心,始终坚持保障其参与诉讼权利,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作者:张霈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