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郑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我市聚力改革,挺膺成事,以金水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引领,优化调整医疗资源布局,着力打造城市医疗集团改革样板和示范标杆,加快构建市域一体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近期,我市金水区城市医疗集团改革经验做法被国家卫健委深化医改工作专刊(第176期)专题刊发推广。

河南省郑州市

探索城区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建设

近年来,金水区作为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城区,深入贯彻落实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推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革,推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重心下移,开启全区卫生健康工作新篇章。

党政齐抓,构建管办新体系

金水区党委政府以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为抓手,因地制宜建优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区域一体化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明确“25533”集团化发展新体系。

“2”即两委齐抓。组建区委书记、区长共同任主任的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和区纪委监委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的监督委员会,分别负责重大决策和监督管理。

“55”即五五共管。组建金水区总医院,实施人力资源、财务运营、物资保障、医疗质控、信息管理“五个一体化”集团管理,组建紧急医疗、远程医疗、临床医疗、社区医疗、社会医疗“五大医疗服务中心”。同时,成立总医院党委,制定章程,建立健全议事决策、人事薪酬等机制,实行总院长负责制,成员单位法人主体资格不变,充分赋予总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

“33”即三级协同。依托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健康管理促进联动体系,区级成立区长任主任的健康管理促进委员会,街道、社区分别成立健康管理促进中心、健康管理促进办公室;每个网格至少配备一名健康管理促进员,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组织架构,建立规章制度,全方位开展街道、社区、楼院三级网格健康管理促进工作,实现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院信息管理中心)

均衡资源,实施提升新工程

(一)积极打造诊疗中心建设工程。以区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契机,金水区共投入8.5亿元,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在新址建成占地89亩、10.8万平方米,满足三甲医院功能标准的金水区总医院,组建以妇产、心血管、中医、康复、骨科、神经内科6大专科为重点,以胸痛、卒中、创伤、危重症等34个子中心为支撑的人才梯队,目前每个专科至少拥有5名高级职称医生,每个中心至少拥有2名高级职称医生,全面提升区级医疗卫生专家团队能力和区域疑难重症诊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集团内家庭医生下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二)全面实施优质资源下沉工程。按照扩容一批高端诊疗设备,开展联合诊室(病区)、专科联盟帮扶,实施1/3门诊号源、1/4住院床位、专家号源资源倾斜,开展按职称、分专业的基层专家人才招引计划,推动实现近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DR、CT等医疗设备、100%中高级职称医生定期到基层坐诊、60%中高级职称医生常态在基层工作,2022年基层诊疗量占集团总量的67%。

(三)稳步推行社区卫生提质工程。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建设,辖区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国家能力建设基本标准,60%达到国家推荐标准,9家成功创建“社区医院”,实现就医环境、服务能力双提升,满足签约对象线上问诊、线下就诊、上门巡诊、保健养生等多种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下属丰产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为居民送药上门)

(四)强力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工程。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三个优先”政策(优先引进、优先培养、优先聘用),切实增强基层岗位吸引力,提高高校毕业生、中高级技术职称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全科为主、全专结合的基层医疗良性发展格局。2022年,全区全科医生增至174名,较2019年提升8.25倍。

多元化服务,拓展健康新理念

以家庭医生为纽带,坚持重心前移、服务多元、融合发展,开展以社区网格为单位的多元健康服务。

(一)“金”家医架起“连心桥”。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效整合楼院服务资源,创新打造家庭医生街道工作室、社区服务站、楼院诊疗点“三位一体”的家医服务阵地。探索建立“1+1+N”(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分级诊疗联席会议制度+分级诊疗体系内的二、三级医院)的新型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团队,设立家庭医生诊疗开放日,面向群众提供9项基础性免费服务,支持居民专属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探索针对特殊患者开放家庭病床。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签约群众85.4万人,管理慢性病患者14.04万人。

(二)“亮”绿灯畅通“转诊路”。集团内上转患者实行“一免三优先”政策(免挂号费,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下转患者取消起付线,专车接送、专线直达、专人接诊。2018-2022年,下转到社区的病人从232人增加至1326人,增长6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向转诊)

(三)“广”覆盖密织“中医网”。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2018年以来,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和3岁以下儿童运用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深受群众欢迎。

数智赋能合,激发改革新活力

创新发展智慧健康,打造数据联通、服务精准、功能整合的健康管理服务云平台,2022年通过互联网线上会诊累计22232人。聚焦“大数据”,高起点开发涵盖居民就医、家医服务、国粹中医等9个服务板块的“健康金小卫”信息化平台,成为老百姓的掌上健康小管家。聚焦“大健康”,适能化改造便民核酸采样屋,开展“三个一批”便民服务活动。即:面向社区居民投放一批智慧健康屋,广泛开展自助式健康检测、体能评估等服务;面向场所开放一批便民母婴室,提供多元化公共场所母婴服务;面向长处方患者增设一批智能售药亭,通过二维码处方实现自助取药,让老百姓便捷享受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聚焦“全流程”,以提升人民群众感知度和满意度为宗旨,以“三个线上一体化”实现医疗健康服务能级的整体跃升。一是线上质控一体化。强化医疗信息平台数据库升级改造,对院内病历规范率、诊断准确率及用药合理性等诊疗服务进行动态监管,打通医生接诊、患者就医全智能双通道,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便利度。二是线上考核一体化。依托AI人工智能开发线上公卫考核平台,建立智慧健康数据分析系统,变“纸质考核”为“数据考核”,提升效能和实现公平性。三是线上服务一体化。建成医疗、健康两大数字监管驾驶舱,开展院内导诊、双向转诊、预约检查、诊间支付、病区结算、电子医保、线上病案“七大”智能精准 “一站式”线上医疗服务,实行居民健康体检、家庭签约、健康宣教、妇幼保健、营养膳食等健康数据“一键式”动态监测管理,切实方便群众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医院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