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科研结硕果

砥砺前行再扬帆

金秋收获季节

学校博士教师喜报频传

聚焦重大现实问题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提供更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科研人

一直在路上

01 动物科技学院石志芳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论文

近日,动物科技学院石志芳博士为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S&T,IF=11.40)发表了题为《Chronic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Ammonia Causes Damage to the Olfactory System and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in Mice》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是动物科技学院畜禽健康养殖与智能装备科研创新团队在国际重要影响力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一次重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ES&T创刊于1967年,隶属于美国化学学会,是国际公认的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老牌顶级期刊。该期刊旨在推动环境领域多样化发展的变革和方向设定,推动对复杂环境现象和关键环境问题的研究。目前,该期刊已被包括SCIE在内的多个数据库收录,JCR1区,中科院1区,TOP期刊。氨(NH3)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全球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文首次关注慢性氨气NH3暴露对动物嗅觉相关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NH3通过招募T细胞并激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导致神经组织损伤和嗅觉功能受损的机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完善畜禽养殖过程中的NH3危害评价与预警防范体系,为畜禽健康养殖环境精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志芳,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畜禽环境调控与环境生理研究,现任动物科技学院科研办公室主任。我校智慧牧业重点学科智能化畜禽环境调控方向首席专家,畜禽健康养殖与智能装备科研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加拿大McGill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名师,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郑州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02 王川川博士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日前,理学部王川川博士在有机化学合成方法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创新性进展,其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有机化学领域国际一流期刊《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SCI中科院1区Top期刊)。该成果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王川川为第一作者,是理学部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在相关国际前沿科研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碳二亚胺在有机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参与的各类环化反应为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高效的策略。王川川博士首次提出并证实了碳二亚胺阴离子的存在,极大地扩大了碳二亚胺的应用范围。这是国际上关于N-Ts氰胺选择性经碳二亚胺阴离子参与反应的首次报道,是继利用N-Ts氰胺合成五元环胍化合物(Org. Chem. Front. 2022. 9, 1574-1579;J. Org. Chem. 2021, 86, 3546-3554)之后,在围绕N-Ts氰胺参与的环加成反应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及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王川川,博士,讲师,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方法学、药物活性分子的发现与合成。近年来发表教科研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中科院1区论文4篇,2区论文2篇;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攻关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