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助力砥砺前行,学术道路平稳拓宽。郑州市第四十一高级中学第七期“名师引领”工程如期举行。10月30日下午,郑州市第四十一高级中学邀请郑州外国语学校历史名师林聪走进四十一高历史示范课堂,指导并参与历史示范课观摩活动。

名师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聪,郑州外国语学校历史教师、高一历史组备课组长、班主任。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曾荣获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郑州市教育局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德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示范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师进课堂,示范显风采。高一历史组青年教师王梓歆为师生带来一堂精彩的公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王梓歆老师的教学导入设计新颖、展示类型丰富,以两宋时期的经济社会变革为教学目标,通过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经济中心南移的完成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从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认识到两宋政治和军事上出现的社会问题与两宋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并不冲突,能够让学生更加客观、完整地认识历史,养成从多个角度评价历史朝代的习惯。

名师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评课环节,林聪老师从“课程节奏”、“史实与史论”、“课程观”、“教学目标”四个方面进行了点评,同时给几位青年教师提出了建议,赞赏了历史组的教研氛围。第一,林聪老师肯定了课程环节设计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巧妙围绕课程,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林聪老师认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做到张弛有度、快慢有理,深度挖掘核心概念,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新教材广度大,深度却不及之前,青年教师要更多研读课本,应教尽教。第二,林聪老师就“经济中心南移完成时间”的议题,分享了自己对于史实和史论的看法:史实是确定的、不可混淆的,史论是建立在史实研究上的主观结论,结论本身不那么重要,怎么得出结论的过程才重要。在讲述史论时,要给学生保留一定的弹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非死记硬背,限制自己思维。第三,林聪老师讲到,要注重从现代课程观到后现代课程观的转变。现代课程观注重预设、目标、实施以及达成的闭合环节,虽然能够及时考察目标达成情况,但是难免陷入“太封闭”的僵局,后现代的课程观则认为:没有超越课程过程的课程目标,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在预设时,应当保持问题的开放性,不直接给学生定论,激发学生的思考。第四,林聪老师提到,高一的教学目标要依据课时、学情和教材来制定。关于新教材内容如何取舍、如何扩充、如何挖掘,要多下功夫。对于课本上的史料,要运用充分,帮学生把目光集中在课本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在课堂之外,青年教师要重视国内外相关史学专家的学术成果,拓宽学术视野,深度研究教学理论,提高自身修养,将理论学习与专业书籍研读相结合。

校长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执行校长李海因对本次历史组教研活动做出总结。李海因校长讲到,历史是决定学生选科的重要课程,青年教师要重视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共同凝聚团队力量,敢于交流、敢于碰撞,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打造历史优势学科。

教师感悟

『王丙申』

王梓歆老师的公开课,带给我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其充满逻辑的课程建构、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还有别具一格的问题设计,都让我受到了很多的教学启发。林老师的精辟点评,更是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专业风采,他既有着宽阔的历史视野,更有着扎实的课程理论。无论是对概念教学的解读,还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分,抑或是本节课的具体实操技巧,林老师都倾囊相授,给我们示范了一堂精彩的点评课,教研结束我仍觉得意犹未尽。李海因校长则高屋建瓴地给我们进行了指导,从青年教师的个体成长谈到历史学科的未来发展,从教研方法谈到梯队建设,给予我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话语间都是满满的情怀,满满的期待。我们愿带着李海因校长的期待,为更好的四十一高而努力。

『王向静』

今天教研时间聆听了王梓歆老师的《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公开课,王老师紧扣课程标准,以《清明上河图》视频导入,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展开,经济分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部分,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林聪老师给予了充分指导,强调要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打好基础知识,做好基础训练,重点关注核心概念解析,以及唯物史观的渗透。李海因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充分地肯定,并强调年轻教师要抓常规,强教研,始终以郑外为引领,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打造历史优势学科。我们历史组将继续团结努力,强化教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梁慢杰』

在王梓歆老师的听评课中我收获颇丰,深受启发。首先,王老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史料,精选课外文献资料,并配合历史地图及视频,丰富教学形式,引人入胜,同时注重对学生历史时间及空间的引导,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其次,在评课环节中,林聪老师从重点核心概念的解读、唯物史观的培育、史实与结论的辨析、教学设计背后的课程观、教师的教学机智等方面给予了细致具体的指导。从林老师的分享中,可以领略到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及广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也提醒了我们年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阅读,多思考,多分享,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最后李海因校长强调了学科教研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之间要互相交流,碰撞思维,共同探究新方法,深入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我也深刻感受到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的重要性,也将时刻勉励自身,为学生成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驰』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知识体系庞杂、相关概念偏难、学习难度较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贯彻核心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王梓歆老师以《清明上河图》的细节解读作为本课线索,将辽宋夏金时期的经济、社会方面新变化有机串联,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和逻辑体系。林聪老师从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两方面出发,对本节课整体内容的取舍、重点概念的解读以及教学环节的设置做了深入浅出的评析,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王老师的精彩授课、林老师的深度解读还是李海因校长的倾情寄语,都让我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我将付出更多的努力,为四十一高的学科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