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明方向,聚力前行助成长。郑州市第四十一高级中学第九期“名师引领”工程如期举行。11月8日,郑州外国语学校地理专家张伟利老师走进四十一高地理汇报课堂,参与并指导地理汇报课活动,并于会后举行了“郑州名师张伟利高中地理工作室”挂牌仪式。

名师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伟利,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郑州外国语学校地理组教研组长、河南省一级学科基地地理学科负责人、郑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郑州市教育局地理教学研究室学科中心组成员。中国地理科技大赛全国百名先进个人,优秀科技辅导员,河南省教学标兵,学术技术带头人,五一劳动奖章,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郑州市杰出教师、名师、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获得者。

教学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教学实时观,推崇常规听课态。11月8日下午,高一年级地理组袁梦凡老师和余九月老师分别为师生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精彩的公开课——《海水的性质》。两位老师的课堂内容充实,互动环节设计亮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两位青年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名师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评课环节,张伟利老师首先对地理组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表示认可,并从基于学科核心概念和行为动词指向的学习目标设计,情景教学的设计以及问题探究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点评。第一,学习目标的设计方面,两位老师都做到了课件清晰展示核心概念,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使用指向明确。张伟利老师提出在落实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明确教师所展示的目标和运用的材料,只有让学生思考才能让学习更具体更有深度。第二,在形式设计上提倡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解决真实问题,并提出“一境到底”运用的同时,也要注意紧密衔接教学内容。第三,问题探究的设计上,要注意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切入口越小,思考才越有层次和深度,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图表信息和材料信息的学习习惯,用规范简练的语言准确表述问题,根据课堂的节奏,给学生留足时间思考,逐一攻破问题链。

张伟利老师还悉心提出三个细节:第一,课件中视频设置要有目的性,带着问题看视频以便做到有效教学。第二,节奏把控要适中,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节奏适中,内容适量,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第三,教学评一致性,在教学方面,教师的基本功要扎实;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方面,要做到多种形式的评价,确保学生反馈真实具体。

最后张伟利老师真切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作为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多听多问多学习。第二,要踏实认真,态度端正。第三,力争精益求精,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校长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执行校长李海因对本次地理组教研活动作出总结。李海因校长讲到,青年教师要做到高标准、精细化,注重课堂细节把控和问题引导。青年教师要练好基本功,注重日常教研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李海因校长强调教师之间要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打造地理优势学科,并用学科魅力影响学生。希望地理学科组依托张伟利老师名师工作室的有力支撑,奋勇前进,笃行不怠。

教师感悟

白鹏辉

今天听了袁梦凡老师和余九月老师的《海水的性质——盐度和密度》公开课,这两位老师结合时政热点一带一路,从海上丝绸之路欧洲线大型货轮“中远荷兰号”经过红海和波罗的海受腐蚀程度的不同导入,接着结合现实情境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层层深入的问题思考,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海水盐度和密度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张伟利老师的精辟点评,更是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专业风采,张老师不仅有扎实的课程理论,还有宽广的地理视野。除此之外,张老师在地理教学设计和学习目标的制定上给予了我们充分指导,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点评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王利园

袁梦凡老师和余九月老师下午讲授了《海水的性质》这一节课,两位老师准备充足,以情境导入并贯穿整节课。虽然是新入职的教师,但他们上课非常沉稳,课堂关注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郑州名师张伟利老师听课后的评课更让我们整个地理组受益匪浅,张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的精彩之处,如关注了核心概念,形式的设计体现情境式教学,学习目标制定合理,教学基本功很强。同时也对课堂提出了最恳切最有意义的建议:如学习目标不仅要制定,更要在课堂中落实到位;问题的设计要切口小,体现思维的深度,尤其要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学习具有方向;课堂容量的设置要合理,自然地理教学逻辑性强,慢慢来,让学生学习顺理成章,提高课堂思维的活跃度;教学要教学评一致,注重多种形式的评价。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专业成长,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主动提高专业能力,踏实认真,精益求精,助力学生更美好的未来。

闫涵

这次听评课教学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展示让我对《海水的性质》一节课有了新的思考,张伟利老师温润细致的点评更是令我如沐春风,醍醐灌顶,受益良多。张老师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指导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包括目标的明确与落实,问题的设计需层层深入,以小见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让我深刻意识到教的好与学的好并不能直接画等号,而评价环节正是平衡两者的重要法宝。同时,张老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钻研态度和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时刻感染启发着我,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奋进,精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