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阳监管分局党委的统一安排,我于11月24日到11月26日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参加了“走深走实主题教育、团结奋进时代征程”党性教育培训班。在3天的学习中,我和同事们聆听了冯琳老师主讲的“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启示”;实地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和红旗渠青年洞;观看了话剧《红旗渠》及访谈教学《巍峨山碑•杨贵篇》。三天培训内容丰富、行程紧凑,让我加深了对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加深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并从中受到了新的启发和教育,收获颇丰。

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红旗渠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什么神仙恩赐,而是林县人民被极度缺水的恶劣环境逼出来的,它源于林县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红旗渠是以杨贵书记为班长的林县县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顺应民心民意,带领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山河山的莫大勇气,一锤一钎干出来的,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

作为基层金融监管干部,我们日常工作内容是琐碎的。这些工作虽然做不到像红旗渠那样能够改变几十万人的生活,但是我们在工作中每办好一件信访举报、完好一场现场检查,都是在维护一个个金融消费者、一个个家庭的合法权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站稳人民立场,把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做细做实,践行为民监管宗旨。

二、敢想敢干,实事求是。

教学访谈中提到杨贵书记在1959年大旱后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林县缺水问题。他在参加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交流学习后打开了思路,决定跳出林县去找水。正是这个突破性的想法衍生出了引漳入林的构想,也成为红旗渠的肇始。

红旗渠的修建耗费十年时间,累计有三十万人次上工地建设。这其中,林县人民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包括工具缺乏、物资短缺、上级政策调整、人员伤亡等各种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林县人民没有被困难压垮,没有被太行山吓退,而是在林县县委领导下靠着敢想敢干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建成了红旗渠。这种拼搏精神支撑着林县人民不但完成了红旗渠的建设,而且支撑着林县人从“战太行”迈向“出太行”“富太行”的新征程,让林县面貌焕然一新。

在红旗渠建设初期出现问题后,林县县委正视问题及时召开会议纠偏,实事求是地调整战略,确定分段突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此举挽救了红旗渠。在其他省份有一条几乎与红旗渠同时开工的河渠,当时因全线开工而损耗过大,不久工程下马,只留下几百里坑坑洼洼。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要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处理许多历史问题和新问题、协调诸多利益相关方,不少工作都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来完胜。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勇于担当、解放思想、敢想敢干,面对问题敢于亮剑,让监管长牙带刺,树立监管权威。二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风险底数,弄清问题根源,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工作,防止在处置风险的过程中引发次生风险。三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接力赛的方式做好金融监管工作。

三、勤俭节约、廉洁奉公。

根据老师讲解和视频访谈介绍,为了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一方面从零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劳动工具、编麻绳,建设工厂烧石灰、烧水泥、制炸药,另一方面还把烧石灰等生产活动产生的多余产成品出售换取修建红旗渠的资金,想尽办法把手头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用,穷尽手段为红旗渠工程建设筹措资金和物资。

据红旗渠纪念馆披露的资料显示,林县县委在红旗渠工程建设过程中制定了规范的财务规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自己掏钱买下用过的炸药箱并把收据贴到箱子供群众监督。整个工程建设的经费账目至今有据可查、详实准确,十年工程建设期间没有发生一笔损公肥私的行为,堪称清廉工程典范。

作为金融监管干部,我们的工作中面临着社会上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面临着被人拉拢腐蚀、围猎的风险。对此,我们要学习林县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廉洁精神,树牢清廉文化历年,坚持与被监管对象“零物质往来”铁律,保持与被监管对象“亲”、“清”关系、坚持与被监管对象“等距离监管、零距离服务、有距离交往”,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