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第六届)“中文+职业技能”学术交流研讨会暨“丝路华语”国际汉语教学职业能力大赛决赛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行。来自全国35所高职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教师以及留学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事长姜义林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颁奖仪式及比赛掠影

菅浩然致辞,对参加研讨会和比赛的师生表示欢迎,对大赛即将产生的获奖者和广大参与师生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成就。他指出,“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中文语言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提升职业竞争力。学校与埃塞俄比亚劳动与技能部和相关院校共同实施中国-埃塞俄比亚“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为中资企业和埃塞俄比亚培养精通中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际汉语师资队伍的培养。此次大赛是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提升的有益尝试,对加快构建高素质复合型“中文+职业技能”师资队伍,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中国职业标准高质量“走出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姜义林总结了此次“丝路华语”世界大学生国际汉语大赛和国际汉语教学职业能力大赛的情况。他指出,“中文+职业技能”是中文语言教育的升级和延伸,在实施中要做好“三个对接”,即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理事会将以国际汉语培训项目为抓手,协助项目学校在海外建立机构,推动来华留学生等工作的开展。

随后,董进进行了年度工作汇报。进行了“丝路华语”世界大学生国际汉语大赛和国际汉语教学职业能力大赛的颁奖仪式、“中文+职业技能”课题发布、专家报告及基地院校经验分享。

本届比赛共有来自全国18个省级行政区的50位中国汉语教师,来自英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柬埔寨5国的7位海外本土国际汉语教师以及来自29个国家的102名留学生参赛。学校教师杨芊、丁晓婷分获“丝路华语”国际汉语教学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学校马达加斯加籍留学生卡瑞缇获“丝路华语”世界大学生国际汉语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