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漯河市召陵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和传承

网易河南3月16日报道(周惠杰 郭勇睿)近日,随着省级非遗剪纸传承人常桂连、非遗唢呐传承人刘朋分别到部分学校讲课,标志漯河市召陵区文化旅游局组织开展的2024年“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活动正式启动,在让学生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此次活动为期八个月,分两期进行,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充分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和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剪纸是中国民间文化最美的艺术形态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中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瑰宝,素有‘母亲艺术’之称。”在召陵中学活动现场,常桂连向学生们介绍剪纸尝试,并指导其如何剪纸。学生们沉浸其中,一张张红纸在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吉”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唢呐属中国传统双簧木管乐器,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唢呐因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之一。活动现场,刘朋为学生们讲解了唢呐的来源、发展、制作过程以及吹奏技巧,现场演奏了唢呐曲目,并指导学生们一起学习吹奏唢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召陵区文化旅游局组织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目前已连续开展三年,先后走进了全区10余所学校,培育了500余名学生,深受各位学生喜爱。

“我们将致力于把优秀的非遗项目扎根在校园,让非遗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召陵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