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3月26日下午,一场喜雨后,走在平舆县东皇街道刘凡社区乡间路上,暖风拂面,空气湿润,在和风细雨的“催促”下,路边、村旁的花儿也赶趟似的,次第开放,到处充满勃勃生机。
“亮亮干的不错,不但解决了村里10来个人的就业问题,自己每天也能收入2000多元。”随行的刘凡社区“两委”包村干部刘超华兴奋的说。
走近榆树园村刘亮食品加工小作坊,一股特有的小麦面粉加工后的甜香扑面而来。
走进作坊里,几名工人正在紧张的忙碌着,她们一个个动作娴熟,有序的配合着,把一块块蒸煮好的面筋,放在架子上冷却,装袋,一切显得有条不紊。
“面皮讲究新鲜,为了保证面皮的新鲜,在接到订单后,他们都是夜晚8--9点开始生产,凌晨2--3点开始送货,不耽误客户早上用。”看到“冷冷清清”的面皮生产线,感觉到我们的“疑虑”,刘超华笑着解释道,“白天,主要以生产面筋为主,面筋生产出来,可以冷冻,便于储存。”
“做食品就是做口碑,咱们的销量为啥好,主要是品质有保障,才能让客户满意。”刘亮食品加工小作坊负责人刘亮亮自信的说。
1986年出生的刘亮亮,2002年初中毕业后,先后干过装修,从事过物流,凭着农村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过10多年的打拼,小有积蓄。尤其是2010年与邻村马营的马艳艳结婚后,随着一双儿女的先后出生,刘亮亮感觉人生最幸福的事也不过如此。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困”在家里的刘亮亮萌发了在家自主创业致富的念头。“干啥呢?”刘亮亮有些“迷茫”。
偶然间,刘亮亮听到一个朋友说,县城有一家“麻辣烫”小吃店里的面筋很不错,顾客盈门,生意“火爆”。而且,他还听说在几家火锅店里,面筋销量也不错。“对,做面筋。”刘亮亮和爱人马艳艳一合计,决定做面筋“试试”。
2020年5月,带着“梦想”,毫无经验的刘亮亮购买了制作面筋的工具和原材料,凭着“打听”学习到的制作方法,在自家厨房改造成的“小作坊”里,开始了自己的“圆梦”尝试。
梦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他们“费尽心思”做出来的面筋不仅不成形,而且在劲道、厚度方面均达不到预期,口感更是不佳,他失败了。看着家里堆成“小山”似的面筋,刘亮亮欲哭无泪。
“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瞎折腾啥!”村里有人说起了“闲话”。“当时,就连亲朋好友都劝我放弃,但我不甘心,也不能放弃。”刘亮亮说起往事,有些唏嘘的说,“好在有艳艳的支持和鼓励,给了我继续干下去的信心。”
洗面、沉淀、调浆、制作,一次次的失败后,刘亮亮及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改进制作工艺,再一次次尝试。到了2020年底,连续半年,在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后,他终于制作出自己特有的“刘亮品牌”面筋。面筋味道醇厚甜香,口感饱满,筋道有弹性,既有嚼劲又不失细腻,让人回味无穷。“新”面筋已上市,就得到客户和顾客的认可,他成功了。
为了让顾客吃上放心的面筋,2020年9月,刘亮亮申请办理了营业执照,2021年1月又申请办理了河南省食品小作坊登记证,自觉接受监管,保证食品安全。
到了2022年,刘亮亮的面筋每天生产和销售达到2500块左右,每块3斤,每斤4元,凭着“物美价廉”,刘亮亮的面筋不但“占领”了平舆县大部分市场,产品更是销售到周边的新蔡、正阳等县。
随着面筋生意越来越好,原先的家庭小作坊已经无法满足销售需求,而刘亮亮也有了新打算,“扩大再生产,走规模化生产、规范化销售之路。”
2023年,乘借县委“三园”建设的东风,在街道和社区的引导下,刘亮亮又投资50多万元,新建一座生产车间,引进一条面皮生产线,加工生产面皮、凉粉。
“香、劲、光、柔”特点鲜明、卖相和口感俱佳的面皮一经投放市场,就广受欢迎,每天手机订单生产、销售,忙个不停。“4--10月的旺季每天可以生产和销售5000斤左右,其它淡季时间每天也能生产和销售近千斤。”刘亮亮难掩兴奋的说。
“每块面筋的利润1块钱左右,一天的收入也就1000--2000块钱。”谈起收入,刘亮亮很是自豪的说,“面皮利润不高,每斤1--2毛钱,平均也就几百块钱。”
“我以前在加油站打工,工作辛苦咱不怕,就是不能顾家,没法照顾两个孩子。”38岁李大妞是本村人,大儿子在县城读初中,小儿子在本村小学就读,2023年初到刘亮亮的面筋生产线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天120元,不少了。”李大妞满意的说。
小小的面筋和面皮不仅圆了刘亮亮的“致富梦”,也吸纳了10多名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月增收3000多元,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行稳致远。
(通讯员:贺志勇 编辑:刘铁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