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日,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将迎来成立111周年华诞,百十余年间,一代代河南中行人始终坚守金融报国为民初心使命,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内忧外患中艰难成长,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壮大,在新时代聚力高质量较快发展……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翻阅历史资料,我们撷取了不同时期的中行故事,以“回顾奋斗历程,传承光荣使命,奋力开创未来”。

回望百年前,时局艰难、民生凋敝,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农贷业务负责人李效民通过开创“棉花贷”,在中原大地开始了最初的普惠金融实践。时间进入新时代,早春三月,走进河南兰考徐场村,路边泡桐已经爆出星星点点的花骨朵,时而低沉悠扬、时而清脆明亮的琴声悠扬悦耳,这是河南中行以“乐器贷”奏响的普惠金融“华美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考徐场村乐器加工厂生产场景

从“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到“每一个心愿都惠如愿”,从“棉花贷”到“乐器贷”,从李效民的第一次探索尝试,到一代代中行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时间的刻度镌刻出河南中行在普惠金融发展之路上的勇毅前行。

普惠金融源远流长

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经济极度衰落,田亩荒芜、地价日落、农民困苦,再加上低价洋米、洋麦、洋棉的冲击,沉重的赋税杂捐,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当时中国银行提出,当力谋以低利资金扶助大小工商业,以图物价低落、生产发达、出口增加。以中行的任务来说,农业贷款不是主要业务,但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行开始创新开办农产品押款、农民小额押款和农村合作社放款。

时任山西大学的教授李效民,刚从哈佛大学留学归国,心怀报国之志,对金融、经济、农业颇有见解,受中国银行负责人张嘉璈先生力邀到中行任职。1934年6月,李效民赴河南中行开办农贷业务。他以当时河南省会开封为中心,沿着陇海铁路一路向西,调研河南农村和农业经济现状。沿途每到一个车站,他就会下车徒步前往附近农村,开展实地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效民在哈佛

李效民坚持守正创新、以义取利,积极破解“农民无抵押贷款”的困境,创新推出“以农贷合作社为基础单位的农业贷款方案”,以“棉花贷款”为切入,解决了农民的困难,促进了合作组织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以远低于高利贷的利率让利于民,有力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同时培养了一支农村金融工作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效民手绘的棉花贷款分布区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效民的工作笔记

据统计,李效民在河南期间共计发放农业贷款1250余万元,不仅为贫苦农民增加了收入,更为中国银行业打开了金融为民的新思路。

普惠金融为民初心

让每一个心愿都“惠如愿”

从高举民族金融旗帜到助力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坚守“高、洁、坚”的立行座右铭到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责任担当。百十年来,李效民在河南种下的这颗生命力顽强的“金融种子”正茁壮成长,彰显了百年中行始终以民族利益和社会进步为重的担当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微企业是数量最多的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河南中行深刻把握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发展思路,创新推出44款特色产品,为小微经营主体持续发展注入金融动力。2023年,累计投放普惠金融贷款超730亿元,惠及小微企业1.4万户、个人客户4万户。

未来,河南中行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守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初心本色,致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持续推进普惠金融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经济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