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万里和学院老师一起探讨音乐教育

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黄淮学院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胡万里,他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胡教授分享了他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声乐教学改革探究研究报告》中的一些核心观点,并就当前高校声乐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改革方向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记者:胡教授,您好!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能否请您谈谈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胡教授:不客气。我认为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主要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缺乏创新,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激发出自身的音乐潜能。其次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再者,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也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考核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您认为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该如何进行?

胡教授:我认为改革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学方法也需要创新,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现代教学手段,如互联网+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关键,我们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我们还需要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记者:那么在您看来,未来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趋势会是如何?

胡教授:我认为未来高校声乐教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声乐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技巧的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此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成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方向,通过与国外优秀音乐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引进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国际化发展。

记者:最后,请您对广大声乐专业的学生提一些建议。

胡教授: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我首先要鼓励他们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同时,他们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巧的掌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此外,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增强自信心。最后,我希望他们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通过这次访谈,让我们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胡教授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人物链接:

胡万里,男,中共党员,副教授,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海外声乐博士在读;主讲声乐课程。中国声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合唱协会会员、驻马店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驻马店市声乐专业委员会会长。

在A&HCI、《音乐创作》、《乐府新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市厅级、校级重点科研项目和一般科研项目19项;出版《声乐表演技巧与声乐教学问题研究》专著1部、参与编写《声乐表演艺术及其教学创新》著作1部;2010—2011学年度黄淮学院教学大赛一等奖、2014年获第二届河南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2014—2015学年度黄淮学院教学大赛特等奖、2014—2015学年度黄淮学院劳动技能竞赛特等奖;黄淮学院2021年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2016年被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党员;2018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黄淮学院第二批、第三批青年骨干教师;黄淮学院优秀教师;黄淮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黄淮学院“双师型教师”;黄淮学院教学质量考评连续多年均为优秀等级。

(作者:驻报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编辑:刘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