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
在传统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中,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上升到了新高度。开门若无事,请君来品茶,成为新时代的一种社交礼仪。
我原来是喜欢白开水的,对于茶,持着不抵触、不追求的态度。原因有二,一是不懂,因此而静静地远观,不愿向前品玩;二是缺乏雅致,认为品茶是文人雅士的文雅之事,粗陋的我难登大雅,更怕亵渎了茶的清新雅致。
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么奇妙。你越是不想接触的,你越是接触得多。生活的圈子里,很多人都在喝茶,品茶、谈论的话题也自然而然地离不开茶。
在耳濡目染中,亦或许是被茶汤滋润得久了,慢慢地知晓了一些有关茶的知识、茶的特点、茶的器具。
正如“好马配好鞍”的道理一样,好茶,也一定要有一套配得上的好茶具。于是乎,每逢外出游玩或是外地出差,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去那些盛产瓷器茶具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遇到一见倾心的茶具,拿在手中认真把玩一番,再悄悄地付款买单带回家中,谎称是朋友赠送的伴手礼。这些茶具,在家中珍藏一段时间后,又会当作心意赠送给亲朋好友,以至于家中仅仅保存了两把钧瓷的茶壶,以伴茶香,以寄情思,以慰情怀。
钧、汝、哥、官、定,在中国五大名瓷之中,钧瓷因瑰丽的钧釉而闻名,每一件瓷器,无论是在造型还是色泽上,都会因“无双”而存留住新时代的审美艺术。“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在收藏界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言,也说明了钧瓷地位的长盛不衰。
家中使用的钧瓷茶壶,是一位朋友送的,说是温红远大师的作品。它形制优美,似玉非玉,古朴浑厚,不媚不俗,色彩斑斓,极尽自然之美。茶壶的胎质细腻敦实,釉厚浑活。釉色的基调是青色,偶然有在青色中出现或深或浅的红色或紫色来,而这种紫色,有时像云后迸射出万道霞光,有时像万里晴空飘浮的彩云。
闲暇无事时,一个人,在家中沏上一壶茶,静品茶香,放荡思想。在茶香的氤氲中,忽然对这把钧瓷茶壶的创造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温红远,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竟然创作出了如此精致圆润的茶壶?
温红远
机缘巧合的时节,我居然一脚踏进了位于神垕镇西大新村的红远钧窑。衣着朴素、面相厚道的温红远热情地将我们引进他的工作室内,用他那浑厚而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介绍着钧瓷茶壶的制作流程,让我对钧瓷茶壶又有了新的认识。
“什么样的钧瓷茶壶才算是一把好壶?”
“钧瓷茶壶究竟含不含重金属?”
“钧瓷茶壶与紫砂茶壶相比,有什么发展优势?”
或许是职业的缘故,不等温红远将茶泡好,屁股刚落座的我就连珠炮似地提出了藏在心中已久的疑问。
提梁壶 | 温红远作品
“喝茶,喝茶!”温红远和善地笑了笑,温声劝道。
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汤,茶的馨香弥漫,让人神清气爽。
“三点一线不能偏,壶盖密封不溢水,吐水有力不能散,手握壶把很方便。”一杯茶汤下肚,温红远温文尔雅地说,壶之妙就在它有一个壶身,一个壶盖,一个壶嘴,一个把手,共同组成一件器物。做钧瓷壶,工艺要求高,72道工序样样不少。一把好钧瓷壶,在做工方面是非常有讲究的,除了壶的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外,还要注意点、线、面的过渡、转折应清晰、流畅,釉色和壶型应合理搭配。这样才能体现一位钧瓷大师的综合艺术水准。具体到一把壶而言,壶的嘴、把、盖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不能有偏差。壶盖的密封度要好,不能晃动、溢水。壶嘴出水要通畅、有力、不散。器型要规整,该圆则圆,该扁则扁。壶把要握着舒适、方便。
四方壶 | 温红远作品
另外,钧瓷的烧造温度为1280℃至1300℃,绝大数重金属在高温下已经气化后排出。经质监部门的检测,钧瓷壶中重金属铅的溶出量为0.002毫克/升,重金属镉的溶出量为0.00004毫克/升。国家标准中,陶瓷壶的铅溶出量低于2毫克/升、镉溶出量低于0.3毫克/升即为合格。
因此,钧瓷茶器含有重金属对人体有害一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相反,钧瓷选用的泥料中富含人体所需的6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期使用钧瓷茶壶反而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汉瓦壶 | 温红远作品
“壶内无釉壶外釉,这是钧瓷壶的特色。”温红远说,在制作钧壶之初,很多钧瓷艺人都经历了钧瓷茶壶遇冷热不均炸裂的困扰,但这一问题早已被解决掉了。此外,钧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原料,气孔微细,密度高。用钧瓷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松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钧瓷茶壶在使用过程中,也应当经常擦拭把玩,使用越久,壶身就会产生一种亚光,色泽光彩照人,气韵温雅光润。养一把钧瓷茶壶,日益成为文人雅士的爱好。
品一口香茗,端详着面前这位衣着朴素、面相和善、语速有点迟缓的中年汉子,忽然感慨:“养壶如养心,制壶须静心。”
金瓜壶 | 温红远作品
如果说,养一把好壶,过程是漫长的,是对人内心的历练;那么,制一把好壶的过程,则是人们对艺术的创新和融合。因为,只有创作者的“有容”,才能赋予钧瓷茶壶的“大度”。这如神垕老街的青石板路,随着岁月的流淌和修养,散发出时代的光芒。
思亭壶| 温红远作品
钧瓷茶壶根本就不是一个器物,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一个个不尽相同的人。不同的人,用它品出了不同的人生滋味,却又品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学壶之“有容”,不急于“盛满”。
制壶之人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的胸怀虽然容不下一江水的浩荡,却可满载玫瑰的花香与茶香,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用自己有限的艺术思想,不断丰富着美好的愿望。
走出红远钧窑,在神垕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漫步,拾级而上,站在驺虞桥上极目望去,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蜿蜒的老街,心中突发奇想:我想在这驺虞桥上,手执一把色彩斑斓的钧壶,煮一壶千年神垕的时光,让老街上溢满茶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