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成都计划」于威尼斯建筑大学特隆馆正式开幕。由成都传媒集团与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共同举办的「成都计划」集大师论坛、综合展览、夜话派对为一体,是本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都作为一个具有优良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的城市以及“自然主义回归”理念的支持者,在本次双年展的开幕期间受到了广泛的瞩目,全面成为当下中国城市进程乃至世界范围内城市研究的典型案例与理想样本。

以建筑文化领袖云集的「再营造」国际设计论坛从城市和乡野两个角度同时出发,带来了关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讨论;天安时间策展的「成都•厨房计划」展览则全面回应本届建筑双年展「前线报告」关注“建筑与普通人民生活的联系,让建筑设计回到服务于大众的重要轨道上”的主题。

「再营造」 国际设计论坛——从城市和乡野两个角度深入探讨“我们还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再营造」国际设计论坛是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翁菱继2002年与上海美术馆共同策划并担纲上海双年展「都市营造」大型展览及论坛、并结合之后十多年的最新理念与实践案例的再一次集中探讨。

翁菱和天安时间一直坚持“艺术是改变社会的另一种力量”的理念,多年来的工作始终围绕将艺术与设计融入中国建筑、城市、生态及社会的良性变迁。

2002年的「都市营造」为启发了建筑文化领域的一场深远讨论,就在此后的这十多年中,他们不断在建筑文化领域持续摸索实践。

全球化让我们和全世界的顶尖专家站在了同一个思考平台上,在城市建设已经历了大规模资源开发之后,中国和世界共同面临着更多复杂的挑战。

“自然主义的回归”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性关联,它并不单纯意味着将视野投向乡野,同时也包含着如何有效而合理地进行接下来的资源再生与创造, 进而将城市生活引入更有利于自然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因此,此次「再营造」是一次既具有延续性又开启全新探讨的建筑峰会。成都作为同时具有优良自然资源与城市建设和人文资源的样本也因此受到了全面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当天的「再营造」国际设计论坛在特隆馆花园举行。论坛集中了近年来世界建筑行业以及创意产业中顶尖的实践者。

中国建筑师:家琨事务所创始人刘家琨、MAD 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马岩松、非常建筑创始人张永和。

国际建筑师:KKAA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Kengo Kuma、威尼斯建筑大学荣誉校长Marino Folin、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联合创始人Patrik Schumacher、MVRDV 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Winy Maas,跨媒体创作人欧阳应霁以及Georg Jensen董事长兼创意总监David Chu。

他们都在本次论坛中带来了他们对于城市建设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最新思考与案例讲解。论坛以迅猛的中国城市及环境变迁为蓝本和讨论的起点,放眼世界的都市和乡村,展开了一场有关未来设计与人类命运的深度讨论,共同探讨了城市的重生、再造和乡野的自然资源游历开发等可持续发展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未来理想生活的概念与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论坛嘉宾Patrik Schumacher、Winy Maas、张永和

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联合创始人Patrik Schumacher在论坛发言中表示现代化、全球化进程在包括中国的亚洲国家营造了各种机遇,而相关国家民众的生活质量却在下降,因此也相伴而生了一种失落感。尤其城市环境不仅受各类污染的侵害而失去美感,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引擎的角色也使其缺乏特性。在这种大环境下,建筑设计既不能与周遭环境脱离,也需要融于自然。如何将秩序、美、优雅引入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因此变得尤为重要。

MVRDV 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Winy Maas也分享了他的体悟:在密集的城市里需要一定程度的“留白”。他认为景致本身并无矛盾之处,所需关注的应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原有的景观并向更纵深之处延展。此外,在城市之外所做的一切应该是无形的。不仅在中国,在欧洲也是如此,与十数年之前相比,现在只有几处山顶可谓是纯粹的自然风光,而其他都大抵泯然于兴旺发达的旅游业中。中国或许可以从欧洲的经历中汲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非常建筑创始人张永和也谈到了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城市的巨大变迁。城市作为生产的引擎,其发展长期是与GDP增速密切相关,而现今重心更多是放在重建城市,提高其宜居性上。他指出现在有很多城市,比如北京,仍不能称作宜居的地方。因此,随着经济结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也需调整,发展城市文化、培育创意性产业,让更多城市转变为更为宜居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论坛嘉宾David Chu、Marino Folin、刘家琨

在诸如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中建成了很多巨型城市,时代也赋予当下城市生活独有的特性。如Georg Jensen董事长兼创意总监David Chu所言,科技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纽约客,他也几乎游遍世界上各主要城市,欣赏各种不同文化,在他看来,建筑理应是具有多元性,不同城市在建筑语言上因其历史回溯方面的差异理应各有千秋。

威尼斯建筑大学荣誉校长Marino Folin发言中提及了未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包括自然资源的稀薄、仍然存在的贫困人口难题以及财政资源的削减而导致无法有效应对。在经济增长放缓的中国,这意味着城市内大规模的干预将变得更加艰难。

家琨事务所创始人刘家琨更是以生动的口吻精辟总结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他看来,非洲草原上白蚁建成的诸多蚁穴,就白蚁而言是它们自己的王国,其外则是自然界,而在更高一层的生命比如人的眼里,蚁穴和草原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同理,在比人更高一级的生命看来,城市、乡村也都可以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城市也即是人类的蚁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论坛嘉宾Kengo Kuma、马岩松、欧阳应霁

建筑也不仅是城市性问题,更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KKAA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Kengo Kuma毫不掩饰他对于中国乡村环境的喜爱,以及对于乡村建筑的偏好。

然而不同于城市建筑,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在乡村的重建可能表面上更回归自然,但是却往往涉及包括伦理在内的多方面问题。如刘家琨所言,城里建筑师降临乡村,在设计语言风格、建筑学技巧上无疑有所优势,然而却可能因其居高临下的处事方式自我沉湎,而忽略当地人真正诉求。

MAD 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马岩松则坚持城乡二元不应混为一谈。他认为城市与乡村应该是泾渭分明,对于建筑师而言,大多在讨论城市相关的话题,诸如交通、污染等等,但是许多建筑师对于乡村相关命题也热衷起来。如果仅从概念而言,我们可以去乡村建立博物馆亦或奢华酒店,但是如果仅是重建乡村使其宜居,无疑是很有挑战性的。对于居住于乡间的人而言,他们所讨论的生活、自然以及周遭环境与都市客所谈论的存有相当大的差异。在他看来,建筑更着重在关切城市议题。

美食家、跨媒体创作人欧阳应霁把工作范围聚焦在全球及本土饮食及文化内容的整理和探索上,他认为食物是连接世界的一种方式,食物、生活、艺术、设计是贯通连接的,并没有界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坛嘉宾合影留念

「成都•厨房计划」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展建筑师Winy Maas、Kengo Kuma及跨媒体创作人欧阳应霁在展览现场

论坛之外,特隆宫展厅一楼还呈现了由天安时间策展的「成都·厨房计划」展览,通过“食”来探寻成都的城市精神与建筑如何有机地融合。

三个项目:「悬浮的厨房」——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KKAA) 、「无限的厨房」—— 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成都厨房」——欧阳应霁分别从地域、功能与空间三个方面用创作性的手法表现了城市的独特生活方式。该展览的研究结果将被运用到成都崇州街子古镇的酒店项目,以期能够成为实验性的先锋文化地标,为这个有着丰厚而独特自然资源的城市带来更多良性发展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厨房计划」展览现场

在中国文化中,涉及烹饪与进餐的空间对隈研吾而言总是格外有吸引力。人与物在这样的空间中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浓稠的亲密感,反应着现实意义上人的生活。

在「悬浮的厨房」这件装置作品中,他尝试营造一个完全凭借结构而构建“物品”集合的空间,物品在该空间里能够重新恢复到其与人直接接触的原始属性,唯有通过强力的集合与变向抽离,而将这种属性展示出来。这种空间超脱于常规的“建筑、家具陈设、物体、和人”的空间阶层划分,只有在这种空间之中,物品和人回归都能够回归自我,展现单纯的互动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厨房计划」展览现场

「无限的厨房」通过完全由玻璃制成的烹饪环境,设想考虑厨房设计的下一阶段,探索生活和家庭环境的未来。此装置以典型的现代模块化厨房呈现,着眼于改善美食体验。以此来再现“厨房”的场域属性,重新构述厨房的诗意环境。

「无限的厨房」也隶属于“透明都市”这一长久性的城市未来发展探索项目,致力于在最大限度上营造一种透明化的都市生活空间,减少现代都市的幽闭感,扩大社区的亲密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厨房计划」展览现场

一方饮食源自一方水土,生成一方核心价值。味道是每个在地人的集体饮食生活回忆,厨房是所有在地味道的基因宝库,「成都厨房」当然承载的是成都味道,展现的是成都视野,成就的是成都价值。

以庶民的心态和肠胃,从路过好奇到在地深入,成都厨房是全天候的广义的开放式厨房——覆合传统菜市场,苍蝇馆子,高档饮宴场地,私房菜秘地,农家原生态,庶民家厨等等厨房身份角色,提供声色香味俱在,麻辣鲜香酸苦咸甜同场充斥爆发的感官认知体验,厨房作为城市中内容丰盛饱满的生活场所。

成都,就是一个超级厨房。

「成都之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伴着圣马可大教堂的钟声,「成都之夜」降临在威尼斯Danieli酒店风景如画的天台。「成都之夜」是本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最高规格派对,是一次顶尖的、专业的建筑文化人士的亲切聚会。成都作为本次双年展的中国主宾城市,激发了来宾们对这个潜力无限的地区的讨论和向往。

本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成都计划」总策划翁菱感慨道:“望着大运河无尽地流向远方,流向亚德里亚海。我们一起回顾来时路,是无数个美丽的机缘,无数次对这个世界激烈的探讨,以及无数次共同倾心倾力的携手合作将我们带到了今天。就像我们在当天的建筑文化领袖论坛「再营造」里所不断强调的,我们到底还能够为未来的世界做些什么?……此刻我们相聚,怀着对同道者的惺惺相惜,对世界的无限感怀,举杯畅饮,庆祝我们所幸运地拥有的,也对未来告解,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对自然、城市及人类命运的关注中来……”

「成都之夜」现场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旖旎水城威尼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