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黄山恰逢梅雨季节,散布在道路两旁的古村落建筑,像滴落在宣纸上晕开的墨汁,随势而起。建筑设计师姜靖波穿村而过,围着案布在溪流边上的古民居建筑散步,他拾起老宅旧址上遗留下的砖瓦瓷片,脑海里都是百姓人家在故居里生活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工作的关系,姜靖波走遍了中国大部分的城市,而唯独对黄山情有独钟,更确切地说,是对徽派建筑情有独钟。只要空闲,他都会来这里小住几天。从《建筑设计师的乡愁》里的职业情感到《徽风皖韵沁古城》中的文化氛围,姜靖波每一次去黄山,都会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文字细腻不失真实,更像是他对自己人生切面的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亚红塘湾主题酒店城市综合体2014

建筑设计·把风景中的诗意放进空间的盒子里,留几扇窗口让我们感知外面的世界,空间没有绝对的内外,想象力驾驭着形色光质,创意把平面的画卷变成立体,时间的溪流在空间里回荡,散落的智慧典藏在艺术的空间里,诗意的秘密在微酌浅唱中存在,我们在符号中穿行,曲径通幽,步移景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家庄华北制药新科技产业园2011

在姜靖波看来,这是建筑设计最好的时代,大城市的高楼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而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城市建筑缺乏人文气息,传统建筑和古建技艺因缺少有效保护进而渐渐消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圣佑教会医院 2014

回到北京,姜靖波把从黄山带回来的青花瓷片清洗干净,一一整理,打算用到“设计师之家”新址的设计中去。“古村落的美,远胜高楼大厦、豪宅美邸。没有经过规划的村落在遵循自然生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历经几百年逐渐完善成长起来,形成现有的村落格局,村里的居民在这耕作经营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一代代将这些民族瑰宝的百年老宅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永逸文化艺术博物馆2016

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表达

启程去黄山的前一天晚上,姜靖波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对于一个老房子,电影人的艺术观是颠覆,建筑者的艺术观是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藏文化博物馆2009

至今,姜靖波仍然记得2014年两次造访黄山屏山的变化。改造前祠堂的房子年已久远,损毁严重,早已没了原来的样子。以唯一剩下的门脸为起点,从其他古村搜集老旧木材,重新进行拼接组合。经过16个月的施工与装饰,在尽量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老房子从一片破旧的废墟上慢慢还原成曾经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都博物馆2009

2015年,姜靖波再次来到这里。传统的木梁、木柱、木屋顶结构,西式的古董壁炉,大厅里的电影放映机,现代的咖啡馆和酒吧区陈设,古宅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紧紧交融在一起,姜靖波顿时有了穿越时光的错觉。

姜靖波说,目前中国建筑设计的教育发展很快,“但传统的工匠精神也在慢慢消失”。在民间的建筑课堂里,民族建筑的精髓得以提炼和传承的更加明显。

选材用材、计量算计、起屋上梁,民间匠人筑屋的每一个环节都很考究,有经验的师傅对新屋每一份长短、宽窄、肥瘦都早已耳熟能详,学徒一边学着师傅的手艺,一边将建筑文化里的精髓传承下来。

文化建筑·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文化上的交流就像在山川大河中行走,文化上的收获就像登上一座座云端的峰岭,峰岭有高有低,层峦叠嶂,风光也还好看,但最让人回忆感慨的大多还是在行走过程中的人和风景。峡谷虽低,但有溪流,中峰不高,但有云霭,艺术的峰岭高处不胜寒,还远远未到高处,所以一路艰辛仍需努力攀援。

文化的苦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强讲师团成员与当地村民一起在皖南修复改造民居,莫问文化实地考察黄山周围民居

姜靖波个人简介

中国建筑文化学者、人居环境专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理事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

荣获中国杰出中青年景观设计师和中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

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金奖,作品先展览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后参加2014意大利米兰三年展。

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银奖,作品展览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银奖

荣获建设部2012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铜奖

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为中国而设计”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奖,作品展览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荣获第三届中国建筑装饰设计艺术作品展文体卫类金奖

荣获第三届中国建筑装饰设计艺术作品展CBDA跨界大师提名奖

担任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专家评委

担任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专家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