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第二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边界与融合”主题学术论坛,在东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一次全国性的学术论坛,是在全球视野下关于中国人居环境设计与教育研讨的一次盛会,论坛由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主办,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承办,《装饰》、《世界建筑》、《住区》、《网易家居》担任媒体支持。

城市微空间创始人建筑师俞挺在会后接受了网易家居的专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易家居】:今天咱们的主题也是边界和融合,首先想请您谈一谈边界和融合。

【俞挺】:我想这个可能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们讲边界的存在,也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边界本身也不是说就不好,我们要把边界去掉。因为边界是自然形成的,我们在自然界里面,海和陆地、水和陆地就会形成边界,你两种不同材料,它就会有边界,对吧。我如果一片树林,它也会形成边界,对不对,这个是没有办法的。

边界我们讲融合,并不否定边界的意义。包括讲学科发展,其实也是这样,就是说我们讲的融合,多学科发展,是不是把学科都去掉了,我们就融合,那也不现实。

还有句老话叫术业有专攻。所以专业分工本身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专业分工之后,我们可以像更精微的方向努力,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提高深度,加强深度。但是我们讲,如果我们老局限在一个专业窄的范围里面,就象一个人,我们老在一个边界范围内,就像孙悟空,如果如来佛给他画了一个圈子,他出不去,那他就很难受。实际上我们看到人也一样,就跟我们日常生活一样,我们有个家,家就是我们的边界,但是这个家并不是监狱,我们随时可以走出去。我们走得出去,我们回得来,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网易家居】:在人居环境上的分界和融合,您怎么理解?

【俞挺】:就是这样,你看像人居环境这几个学科,建筑也好、风景园林也好,规划也好,包括我们讲室内设计也好。当初就是一件事情分出来的。

【网易家居】:设计是什么呢?

【俞挺】:就是盖房子,一件事情,对不对?最早我们要从自然界中庇护下来,盖房子。最早我们说人盖房子都不会,那么我们住山洞里面,天然的房子,住山洞里面。但是住着住着我们有能力了,我们就出来了,我们就盖房子。

当然盖房子这个事儿也不断的进化了,技术越来越好,但是显然盖房子盖的多了之后,我们就开始思考,我这个房子是不是应该有个花园,或者不是花园,附带着一块菜地也行。房子多了就变成村了,变成镇了,变成城市了。那你房子之间应该怎么安排,城市什么样的关系才更美好。

其实我们想,其实这四个学科里面,建筑学实际是最老的,因为它实际上是根,城市规划成为学科是二战以后的事情。二战之前开始有规划概念,但是它没有成为学科。风景园林,当然最早可能脱胎于园艺,但是风景园林和园艺又不太一样,园艺有时候往往是一个小尺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而风景园林可能要在一个更大的尺度下去思考这个范围。

实际上在美国的学校里面我们知道,有很多学科名称本身就在变,这些事情其实都说明,一方面我们需要细分,细分之后大家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就是说做得更专业。但是另外一方面,这种细分不能成为画地为牢。如果这个细分成为画地为牢,甚至这种细分约束了我们的思维的话,约束了我们想问题的方式的话,那就坏了。

我做规划的就不管建筑,我只管画路网,画地块,我不管将来对于形态是什么样,那这种规划肯定是有问题。我做建筑的人,不管你将来建筑怎么用,我先把房子盖起来,人能进去就完了,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做室内的人,一进来就砸墙,他就要砸墙,就改,不满意。后来搞景观的也改建,外面景观的一做发现这个建筑怎么这么难看?我把立面也改一改。

所以现在你会发现很有意思,现实中景观师在改建筑立面,室内设计师在改建筑平面。但是建筑师仍然在干自己的事情,对不对?

当然建筑师也可以往下游走,他去做做室内,建筑师拓展出去做景观,其实都没有问题,OK。但是现实里面它也反应问题,一方面这些学科之间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分野,它一个共同的基础,其实都是我们对于空间的理解,我们对于环境的理解,或者说我们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但是具体的分,只不过是我们工作范围,我们工作范围有所区分、有所切割,这样便利于这件事情更好的完成,这个没有问题,对不对。

但是不要因为我们工作范围的原因,去影响我们对整个问题的思考,就像一个单位里一样。你可能管采访,下一个流程是文字整理。上面还有个流程是策划,你可以有分工,但是不能说大家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网易家居】:否则就局限了?

【俞挺】:否则的话,肯定没法儿干这个事情,完不成。所以现在我们提这个环境社会,提这个人居环境这个大的概念,其实也是希望各个专业,我们脑子里的东西应该是相近的。我们的视野,我们的思考方法应该是相近的,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继续干我们自己的一摊事情,这样我觉得太是既守住边界,又有融合,就是这个意思。

【网易家居】:还有一个现状,我理解到的就是可能会偏向于两方面,一种是现在在追求4.0人居文化的状态,在品质上,包括人对空间的需求上。还有一种是对过去传统的人居环境的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两者您是怎么看的?

【俞挺】:这个我想不矛盾。就是说4.0的说法,可能来自于工业设计,制造业的4.0这个说法,就是说表示我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肯定要越来越好。像4.0这种肯定是一种技术化的改造、升级换代,这是一方面。

当然我们讲生活中有很多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去借助,可以去依赖,我们讲非常简单,现在离不开空调了,上海这种城市要是夏天没有空调,觉得几乎就没法儿过了。但是空调也带来很大问题,我们知道有空调病。

实际上我自己个人有时候夏天也会很难受,因为你会频繁的介于有空调、没空调,有空调、没空调的状态。这种时候就容易病。这就是一个问题,对不对?当然我们知道当初空调是为什么发明的,最早发明空调是用在医院里的,因为病人做了手术之后,他需要有这么一个好的环境,慢慢的普及推广,大家觉得很好。当然这个是人的一种主动作为,它并不是坏事。

但是后来我们知道有一种极端的情况,我们知道像现在的办公室里面,大的办公楼是玻璃幕墙,其实它在热能耗上面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它像个大暖房,所以它仗着就是说我有空调,我封闭式外墙,我全部中央空调,并且成为一种城市现代化的一种符号,大家都建玻璃幕墙。

但实际背后问题很大,你如果综合的去看,这个技术并没有帮助你太多,它反而局限你。因为你把自然通风的可能性自己切断了。后来我们知道像美国出了这个恐怖事件之后,这种中央空调反而更危险,因为它只要把一小包病毒放在中央空调的风道里面,你整个楼的人就感染了。

【网易家居】:它考虑的也比较局限。

【俞挺】:对,任何一个,工具、技术都是双刃剑,它可以带来利,也可以带来弊,关键是我们人怎么去控制它的利与弊。所以4.0什么的,当然这个说法对产业界来讲我们讲可以理解,但是对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来讲,它不见得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

因为现在比如讲智能化,我们知道比尔盖茨自己的家就是设计的非常智能化,他作为一种技术推广者,他的各种实验性我们完全可以支持他。但是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将来所有的人都这样生活,这个是有问号的,不见得对不对。

所以我们知道,其实现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可持续的观念,绿色、生态、环保的概念。其实这个里面很大一块就是,我们怎么样用低技术去生活。我们适当的减低我们现在生活中技术成分,因为技术往往意味着我们对资源的消耗,对吧。低技术有时候我们可以保持在一种更低的消耗的状态里。

其实你就想,你如果做一个房子,它不用空调也很凉快,那不是更好吗,并且更舒服,自然风,对不对。实际也是有可能的,并不是没有可能。我们古代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嘛。

【网易家居】:是否在传统文化上,我们还是需要考虑当下的一些实际,去借鉴一下?

【俞挺】:对,其实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说,我们自己要对理想生活方式有个清晰的认识,不是跟风跑,不是被广告忽悠。广告可以告诉你很多东西,但是广告是广告,你每个人自己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判断。

【网易家居】:什么是适合的状态?

【俞挺】:对,因为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比较可怕的一点就在于,由于媒体的发达,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自己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这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搞这个活动,包括我们讲像设计里面我们去评奖,我们去选择好的设计,你标准到底是什么。

标准实际上看的最核心的东西是背后设计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样才是原创的。要不然哪有原创?你的生活样板都是别人的,那你只能去模仿,只能去照抄照搬。

【网易家居】:像您刚才说的照片设计师。

【俞挺】:对不对,我看到这个样子不错,那我就搬过来,对不对,七拼八凑。这个是一个低级阶段,就是说你一开始可能免不了有这些现象,但是长远看,一个好的产业,一个学科,肯定不能这么搞,这么搞死路一条。学习也没什么可学的,我跟你学,还不如我直接跟照片学,对不对。

现在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可能比你老师还多还快,互联网这么多资源,那他为什么跟你学,所以我觉得教育其实更重要的不是一个信息提供者。信息提供这件事情图书馆可以做,网络可以做,期刊杂志可以做,甚至广告也可以做,广告也在给人提供信息。

真正教育的核心的东西,实际上还是磨炼你思考的。你会思考了,你才会用这些信息,要不然一个信息放在你面前有什么用?

【网易家居】:所以说老师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一种解读,更多的感觉是把信息怎么样教会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信息来进行独立的思考。

【俞挺】:他要建立自己的消化系统,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根据你的生活阅历,根据你的社会的一个经验,你去建立你的消化系统。把你的自身的理解更好的呈现出来。

【网易家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俞挺】: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想搞这个活动,推广,也是推广,不是让大家去看,这个设计得奖了,你看看,那没有意义。

【网易家居】:更多的是传播一种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

【俞挺】:对。

【网易家居】:老师您理想中的人居环境是怎么样的?

【俞挺】:理想中的人居环境其实很复杂,因为我们讲,这个其实真的是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东西去看待。非常简单,你比如说富豪,他这个富豪就住到岛上去了,对不对。他觉得我不要跟你们住在一起,我住在岛上。但是他有钱,他可以直升飞机给他运物资,他很多事儿可以让他的仆人去办,让他的团队去办,但是普通人显然不行。

对我来讲,我理想的人居环境可以是城市,没有问题,不一定非要住到乡村,因为我觉得城市很好,城市有很高的效率,城市我可以很方便的用到各种资源。我想看电影有电影院,我想喝咖啡有咖啡馆,我想吃东西的时候有很多餐厅,我可以去选择。我想走走有公园,对不对。我想看东西的时候,可以去美术馆、博物馆。如果到乡村里面,自然环境很美,但是很尴尬,我做点事情要走很远的路。

所以城市仍然是一个很好的人居环境的一个类型,当然我们讲乡村也有它的好处,所以没有最理想的人居环境,它有不同的类型的人居环境,它适合于不同的人去生活。

你像我,我可能很喜欢交交朋友,不完全是一个人待着,当然我也可以一个人待着,但是我可能并不喜欢。荒郊野外,就我一个人,我并不喜欢这种。我们讲这种人文环境,也是我们人居环境的一部分,对吧。你看很多老师其实喜欢住在校园里,也是,校园里很方便,有图书馆,有食堂,我吃饭很低成本,有操场,可以锻炼身体,上课很近,工作很近,跟学生见面交流很方便,那不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人居环境体系吗。所以我就想,这个是很多元的。但是这个里面包含了每个人自己的生活特征。

但是我也认识一些艺术家,他该喜欢住到荒郊野外,因为他要工作,他就埋头做,偶尔到城里一趟,去做个展览,见见朋友,回来又一个人埋头做,那他也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网易家居】:因人而异。

【俞挺】:不受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