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梓晴的人都会承认她是标准的美人,五官精致、身形纤细……不过认识她的人也都知道,她绝不是一位标准的美人,对于美貌不以为意,没有包袱,反而喜欢称呼她为‘梓晴先生’,非常的简朴和豁达。

经过了十多年的历练,梓晴的简素美学观也逐渐成形。8月深圳家纺展十雅谈活动中,梓晴《竹·语·茶》空间引来许多人的驻足和赞美。这也是她把钢筋混泥土变得温情、艺术的一场探索。中式设计不是古板的传承,也不是符号和元素的简单运用,当代的设计语言让传统中式有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在都市的‘水泥森林’里造出一所阿兰若室,或许这就是梓晴的简素美学观吧。

《我的简素美学观》

梓晴

“生活的节奏,机器的节奏,

推动着社会的车轮,宇宙的旋律。

白云在青空飘荡,

人群在都会匆忙!

大地在窗外睡眠!

窗内的人心,

遥领着世界深秘的回音。”

美学大家宗白华在诗中表达了一个当代人的矛盾心情: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内心是否还能保持对世界本质、对自然本真的欣喜和憧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素的禅意美学

我曾常在挑灯冥想的深夜里,面临同样的思考,在精神栖居被物质文明围剿的当下,满目可见极尽奢华,我们被时代挟裹着飞速向前,却似乎迷失了精神原乡。只有直白的物质表达才是奢华吗?设计如何追溯内心本源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需要建立自己的哲学观,过往思考的过程正是一个完善哲学观的过程,而思考离不开自身所处的环境及文化背景,如希腊先哲讲的要“认识你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领悟。从人自身的行住坐卧中感受生活之美,从“青青翠竹,郁郁黄花”中体会自然的四季运转,从而实现精神的自由豁达。“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这样的意境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是逾于浮华表象之外,让心性得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一直对茶道、香道等传统文化有极大的兴趣,也会特别留意所谓中式风格的空间,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是各种中式元素的堆砌,从中看不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空有传统文化的形,却无其神,人与空间是错位的,不是融合的。甚至我们发现,西方人运用东方文化设计出来的空间,竟更有东方气质。问题出在哪里?生命是流动的,时间的流动的,几百几千年前的床榻、桌椅、窗棂以及空间尺度和布局,已经随着时空的变化不再满足于我们当代人的生活需求。我们要传承的是其东方美学精神,但要思考如何创新其表现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素”,是我在长期的设计思考中总结出来的设计哲学观,源于我对东方文化的热爱,基于我从自然与日常中得到的体验,空间与人需要和谐共处,能够产生对话。以极致的追求去践行简素,我们所体验到的是何尝不是另一种奢华。“简”不是简单,化繁为简,方见本色;“素”是信赖自然,将一切依托于更大层面的事物上顺势而为(黑川雅之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探索当代东方人文设计的展览

最近我们在“十雅谈”上做了一个展览空间,它代表了我们近期的一个设计思考和设计表达。这是一个4.5Mx3.5M的自由命题空间,源于我对茶道的喜爱,所以我们决定做一个茶空间,并赋予它“竹·语·茶”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室本身就是一个基于东方生活习俗的特定空间,如何基于东方传统文化,又突破传统的空间定义,用当代的设计语言来表达当代东方人文设计,是我们思考的问题。除了一卷竹帘,我们在整个空间中没有用到任何传统的元素符号和传统中式家具。而受到最多关注的,则是我们用水泥做的镂空中国画、竹印墙和透光水泥茶台。我们让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与一幅郑板桥的画作发生化学反应,突破传统的中式设计手法,让钢筋混凝土变得温情、艺术,让传统的茶台通过材质的变换以及细节的处理获得新生命。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我们运用当代的设计语言,在都市中用水泥营造出一所阿兰若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索创作的过程其实会遇到很多的难题,但令我十分感动的是,我们在制作这面“竹石图”的过程中,工厂一位李师傅和我们一起奋战了一天一夜,没有睡觉,他像孩子一样非常开心非常享受,因为他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在创造美、创造价值。在对美的认知上面,我相信大家的感受是共通的。在展览期间,也有一些年轻的观众告诉我,他们以前不喜欢中式风格的空间,但是在看到我们设计的茶空间后,他们重新认识了中式风格。观众的反馈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美学观与探索方向,国民对于东方美的感知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只是需要更具当代性、更贴近生活的美学引导,东方人文设计一定是我们当代中国设计师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种材料都有它特定的语言,即使是我们身边最常见最普通的材料,只要你突破传统思维,用新的眼光去发现它、运用它,就能收获不一样的美。这也是前面提到的禅宗里讲的,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体验生命与艺术之美。也许下一次,我们不再以水泥为媒介表达,而是用另一种同样看似平淡无奇的材料,创作出另一种别有韵味的东方人文空间,这就是设计师原本应该做的事情。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我们的“简素”设计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