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感兴趣的项目中,始终有三条线索贯穿于空间之中,或隐或现,相互交织,时分时合。这不是一种刻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是一种兴趣上的殊途同归,也可能是我的设计的宿命。”

本期新作

杭州西湖柳莺里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年记忆,谢天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印记。谢天的童年是在江南乡村中度过的,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记忆,也有一些细节的记忆。这些都可能会出现在谢天的设计中。第二是对文化的思考,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思考,以及与现代文化碰撞中的思索。第三是对环境生态的思考,其实这一点也是站在价值观上的环境观,当然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西湖柳莺里酒店项目设计中,这三个线索也蕴含其中,然而将这三个线索汇聚“竹”这一元素上并不是同时的,表现形式也是有隐有现的。设计有自己的语言,但话并非越多越好,口若悬河是一种能力,沉默是金也是一种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别的设计作品不同,竹作为士大夫精神品格体现之外,同时还具有完全不同的另一面。谢天称之为民艺精神或民间精神,这是一种处庙堂之外的亲和,是一种接地气的朴素,也是谢天童年的记忆。它的廉静、它的易加工,构成了江南民间最常见的各种生活器皿,这种手工制品渐渐被各种各样的没有感情的工业制品所代替,留在了谢天童年的记忆里。对谢天来说,民艺不仅仅是某个器皿,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生活,一种情感,是一种熟悉而久违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杭州西湖柳莺里酒店的印象,谢天有三个感觉。第一是怡人,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与风景上的,更重要的是建筑与场地的尺度关系有一种亲和力。第二是静美,这是一种审美上的感受。第三是含蓄,也可以理解为低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西湖柳莺里酒店的环境唤醒了童年的记忆,湖水、绿树、青草以及体量不大的建筑,朴素的造型,构成了非常和谐的尺度。因此,谢天对杭州西湖柳莺里酒店空间的改造是从竹的材料性入手,这种思考是与民间对竹的思考是相同的,关键在“用”上作文章。当然,物尽其用自然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制造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地板、屏风、护墙板、吸音板甚至桌、椅都是这一设计原则的产物。当然,谢天们也适当运用了一些现代材质、如艺术玻璃、金属和硅藻泥,或作为背景、或作为点缀来丰富空间的多义性与艺术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这一手法的同时,对装饰品的思考与设计中更多的是对童年时光的追忆与隐喻。这一思路可概括为“童年——民艺——手工制品——艺术造型”这一思维逻辑。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墙面设计了一组五十余个大小不同的斗笠编织,以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出现在空间中。站在它面前,谢天听到的是雨水打在斗笠上的沙沙声,闻到的是青草与泥土的湿润。“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竹制品良好的生态性与静廉的造价优势也是谢天考虑的重要方面。生长期快,可降解是未来设计用材的重要趋势,也是科学绿色的设计发展观。同时、材料与工艺的使用也满足了造价的限制,在营造高雅格调的同时,资金投入还是较为经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说,杭州西湖柳莺里酒店的设计中,竹是一种民艺与童年记忆的体现,是一种材料性的体现,这条线索是显的。而作为艺术性是半隐半现的,作为生态性基本是隐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设计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天

中国美术学院 副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国艺城市设计艺术研究院 院长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设计院 院长

浙江亚厦设计研究院 院长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艺术研究生

瑞士伯尔尼应用科学大学建筑可持续研究硕士

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工程设计与管理硕士

主要设计项目:

杭州西湖国宾馆1号楼(始建于1956年)、杭州柳莺宾馆(始建于1942年)、杭州大华饭店(始建于1935年)、黄郛别墅(始建于1934年)、杭州香积寺、上海世博中心、北京寰岛博雅大酒店、艾力枫社高尔夫酒店、廊坊新绎贵宾楼、连云港花果山大酒店、连云港北崮山庄、张家口国际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