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设计报道 2017年10月13日下午,“融”五年大展国内展在杭州开幕。开幕现场,国际知名设计师、靳刘高创意策略创办人及荣誉顾问靳埭强博士,香港设计总会行政秘书刘君璧女士,香港设计总会项目经理吴逸婷女士等众多香港设计总会、设计师代表,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沈雷先生,知名摄影师、设计师潘杰先生,融展览发起人、策展人张雷,以及融展览设计师代表和远洋乐堤港领导等众位嘉宾汇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接下来“融”五年大展国内展将于10月14日-11月12日持续面向观众进行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融 ”五年 展

"RONG"五年展,五种中国传统手工艺(竹、丝、土、铜、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意为融化与融解,将传统手工艺融化解构,再融解到当代设计中去,这是一个创造当代设计语言的过程,是一次对中国当代设计精神的诠释。基于中国的竹、丝、土、铜、纸五大门类近百个手工艺作坊,拜访超过 30 个自然村落,2000 多种材料,50 位来自 12 个不同领域的设计师,近 70 件当代设计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策展人:张雷(品物流形)

策展助理:胡京融

参展设计师:

蔡宏顺、陈伟、江伟杰、陈旻、陈尚仪、陈炜、范承宗、黄海文、孙昕、赛托格、江昕荷、孙瑾瑾、王卓、柯晓琳、张繁、李共标、李剑叶、李玲洁、梁晨、马千里、梅数值、林晓瑛、刘传凯、刘伟学、汤薇、罗黛诗、谭志鹏、骆毓芬、沈文蛟、张伟、梅数植、苏素、杨松耀、谭颖君、汤雨眉、万凌、袁进华、王杉、贾江宏、袁瑗、张小川、张一杨、章俊杰、陈茹涵、王圣海、张雷、Christoph John、Jovana Zhang、Jean-Philippe Bonzon、Magdalene Sayeg、So Bean、Tay Ung

参 展 作 品

作品名称:“AIR” Chair

材质:竹、不锈钢

设计师:张雷、 Christoph John,、Jovana Zha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R”是对中国传统竹编的特殊阐述,这个概念椅揭示了竹子的重量和强度的极限。其结果呈现了一个轻质的耐用的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杭州凳

材质:竹

设计师:陈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凳”由多层竹皮制成,小巧而简约。它很好的利用了竹皮材料的弹性特点,既为使用者提供了恰当的舒适感,也表达了杭州城轻松而自由的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y BENCH

材质:竹、铜

设计师:陈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 BENCH 的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条凳和板凳。它更轻盈,更内敛,更贴近寻常百姓生活。模块化设计也使得它更易运输和组装。它以简洁的榫卯结构自然地散发着竹材坚韧的特点和古朴的气质,给人以亲切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森物再造计划

材质:金属管、纸卷、环氧树酯

设计师:骆毓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研生活美学多年致力于探索民艺技艺,在【森物再造计划】中,采用『竹包管』的意象,加以运用数位加工,以金属管呈现竹包管的文化精髓。主要希望借由材质及工法,呈现出自然生态中各生物的生活姿态。希望以“数位科技与手作”交织出:如诗般华美的绮幻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圆

材质:竹、镜子

设计师:范承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传统竹管家具的「包管」工艺之启蒙,将单一竹管藉由立体切割达成造形的三种层次转换,三种截然不同的材料特质,被浓缩于极简的单一物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竹管与竹节的硬度与重量(底座与竹节置物盘)二、竹片的加热可塑性(转折的渐变支撑)三、竹片的柔软弹性(镜框)。

作品名称:红

材质:竹

设计师:范承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纤维聚合来看待竹材,并将其构成方式予以解构、变形与重组,用以实现红色的各种象征意义、想像与情绪,成为一件以竹材和烤弯塑形技术来表达「红色」的创作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如野火,是激情,或力量、狂野、愤怒、危险、战争、攻击,像凤凰,像鲜血,想起斗牛、果实、胭脂,又想起女人与爱。

作品名称:龟

材质:竹

设计师:范承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传统插秧竹制农具「莳田管」之启蒙,选用四种在地竹种:巨竹、麻竹、孟宗竹、桂竹,萃取四种竹材的生长尺寸极限,以电脑软体运算,创造尺寸渐变的一套竹盘,可盛装食物也可做为钱盘、置物盘使用,反转过来放在桌面上摇晃,也是一件简雅的摇摆雕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龟是以现代化数位工具参与传统工艺制造过程与开发的一次创新尝试。

作品名称:海上丝路

材质:真金箔、925 银镀 18K 金、真丝线、木、磁、天然淡水珍珠、钢

设计师:张小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昔日海上丝路,是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海路。今日海上丝路,是全球经济,文化,生态融合的大环境。“丝”,时至今日,已经不仅仅是贵重的成衣材料, “丝”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丝”的喻意,对艺术文化已经起到“文化质感”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东方到西方,由平面至立体,一个世界,东西两面,这是我在首饰创作中的新语言。”

作品名称: 隐

材质: 桑蚕丝、榉木

设计师: 王圣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丝是一种非常轻盈,自然的材料,结合中国传统造纸手工艺得来的灵感,设计了“隐”蚕丝灯,通过对材料的特殊表现,展现出一种飘渺,宁静的禅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人性面料”实验

材质:网纱、夏布、TPU

设计师:张繁、柯晓琳(自之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料是我们生活中必须接触的东西,选择什么样的面料,很大程度体现我们的性格。所以,不断的进行自我的刨析,将个性融入到面料中,经过改造和创作,赋予面料不一样的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实验:

网纱。覆盖过颜料的面料变得硬挺正如包裹住原有的本质,用一层密封的涂层保护自己,就如同自己缺乏安全感。于此同时,颜色的叠加,也如同自我情绪的叠加。

F实验:

夏布和TPU。利用选择的面料本身的特性来改变面料原本的形态。采用绑定的方式将不同的材料结合起来,还有借助外在作用下让面料产生反应,来探索面料本质的可再塑性。并且,正反有截然不同的触感跟表象,同时,在不通程度的情况下掩藏面料最初的特性。

L&F实验:

将 L 实验和 F 实验的面料相结合,来创造出一块带有两个人性格的“人性”面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瑞兽之书

材质:侗族亮布、丝绒布

设计师:苏素、杨松耀(1983AS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黔东南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书型针线包,是古老的民族智慧,一本实至名归的“无字天书”。其结构巧妙,条理清晰,使用耐用等特点很适合衍生其它功能重新进入我们现代生活。而“官补”是华人图腾崇拜的凝结点, 它极好的诠释了“瑞兽”对于华人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ASIA 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将两者结合,以亚洲人的身份,将官补中不竭的故事,精妙的视觉熔炼成“瑞兽之书”。愿香火不灭,世人皆惜。

作品名称:Crocheted Acrylic Yarn Covering A Yoga Ball

材质:腈纶纱

设计师 :Magdalene Saye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尝试着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包上一层手工材料,既赋予它们一个新的身份,又不改变它们最初的功能和用途,瑜伽球就是对我这个探索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创作热情来自于想将最不起眼的材料赋予人的特点,例如将平常的一些无生命的物件附上一些针织或钩编材料,它们由此得到升华,富有了人的气息,顿时变得鲜活起来。作品的材料由腈纶纱和塑料瑜伽球组成。

作品名称: 水磨石系列

材质: 水泥、铜

设计师: 孙昕、黄海文、赛托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泥混凝土作为基础材料,利用打洞留下的正负形来完成整体造型的意图。造性上圆方结合,水磨石表面搭配铜,完成了视觉上的丰富性与材料的多样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 2016 made by time

材质: 煤、树脂、铜

设计师: 孙昕、黄海文、赛托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造就了一切,万事万物。时间是什么?我们试着将时间视觉化—是钟表上时针分针的转动,是植物到煤炭的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 “回家”系列/ 碳化谷坛

材质: 碳化稻谷、糯米胶

设计师: 林晓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o Home,是主要承装骨灰和竹栽的碳化稻谷容器,是最自然,无毒,可再循环利用,并借此把墓园变成林园“灰融植林“的自然葬法,使其与土壤融合后可恢复土地生命力的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总是被丢弃的谷壳,经过 800 度以上的碳化处理,不但没有虫卵,其中丰富的二氧化矽单体及呈碱性的碳化谷壳,不但可以补给土壤养分且矫正酸化的土壤,还能回复干净土壤和永续生命力。

作品名称:地质的层

材质:景德镇高白泥、宜兴黑紫砂土、细陶红陶泥、沙粒、矿物色粉

设计师:王卓、江昕荷、孙瑾瑾(耳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土质的融合、累积、层叠。

灌浆是一个便于快速制作和大批量生产的陶瓷工艺。耳语这次选择用不同种类或色泽的土,在灌浆过程中,至下而上逐层灌浆,像是潮水般的涨退与覆盖,或是地层的累积与融合,将他们凝固在同一个物体上,使得在同一物体上同时呈现出不同地域和纯度的土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同一个容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宜兴黑紫砂土到景德镇高白泥的融合。同时,原本快速的“灌浆”动作变的缓慢而具有仪式感,泥浆在缓慢的转动中附着成型。如此反复数次完成一个容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陶瓷与布染

材质:景德镇高白泥、宜兴黑紫砂土、细陶红陶泥、沙粒、矿物色粉

设计师:王卓、江昕荷、孙瑾瑾(耳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染布的方式,赋予陶瓷特殊的质感与色彩。染布与制陶原本是毫无关联的两种工艺。在该系列作品中,耳语将染布的工艺转变为一种给瓷坯上色的手段。通常陶瓷的表面上色是通过上釉的方法或者将色粉溶于泥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耳语这次先用高温矿物色粉进行染布,再将布介入灌浆的模具中,给予瓷坯布的肌理与色彩,探索色彩在物体表面上的全新呈现形式。

作品名称:“铁打出”铁器组

材质:黑铁、青砖、锡丝

设计师:李共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以人而存在,设计来源于生活,往往从生活中发现事物原本最纯粹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打出,以传统的工艺技法为底,结合当下人在现代大的环境中产生,新的思维逻辑,包括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融合的可能性,加入新的尝试,热熔、退火、雕刻、打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各种方法、手段的处理,使器物与人之间有了新的对话、交流,工艺之间的互相穿插、借鉴,也是传统到今天的一个延续。

作品名称: One Hanging On the Wall

材质: 陶瓷

设计师: 张一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师总是设计一种造型,然后选择材质去实现出来。

在景德镇,便有很多拿旗袍翻模,拿水果翻模,拿蔬菜翻模来做作品的例子。但是泥土本身也是有造型可言的。利用陶瓷模具来模仿泥土自己的样子,泥巴不再是模仿别的形状物件的载体。我还是利用模具的方式,保留泥土新鲜的表情,同时制作成可使用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行走的花器

材质:黄铜

设计师:罗黛诗、谭志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对我们来说具有强大生命力,虽然不同的研究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却都是在探索“铜”的生命性。将失蜡浇铸工艺与铜着色工艺结合,铜的刚与柔在“形”与“色”之间自由生长,生长出顽皮的细胞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 生长的色彩(花器/壁挂组合)

材质: 黄铜、紫铜、黑胡桃木

设计师: 罗黛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色彩总会自我思考。我常常猜的到开始,却猜不到结果。

它总会在呼吸、变化中生长出具有奇幻生命形态的皮肤与骨骼,形成具有生命气息的物与空间。我在铜着色艺术中独创“引火入水”技法,让色彩带领我探索那奇幻的色彩世界,探寻它于生活的表达,力图释放色彩的无限生命力与想象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 变化的凸面

材质: 不锈钢

设计师: 蔡宏顺、陈伟、江伟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剪纸工艺下的启发下,我们领悟到一种特别的切割方式,可以将 2d 的平面拓形为立体的3D 凸面。“TU”Box 就是利用这一系列的切割方式加上拓形制作的作品,用三角、四方、六边、 三角六边、 四方 2,五种切割方案制作出不同的凸面组合,凸出的表面和几何裂缝相互搭配,在光影交错中让普通的金属片材产生新的蜕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 凹面椅

材质: 不锈钢

设计师: 蔡宏顺、陈伟、江伟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的臀部是带有弧度的,所以一个带有弧面的椅面才是合理存在的。“AO”Chair 是一个会随着使用而产生变化的椅子,椅面起初是平整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延展性的椅面会因为受到人体的重量而被压下去,贴合臀部而产生形变,形成一个微凹的弧度,六边形构成的花纹图样从边上往中间慢慢增大,从而得到自然且具有形式感的椅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SPASO-W

材质:不锈钢喷塑、软质仿皮

设计师:章俊杰、陈茹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PASO-W 系列灵感源自中国传统的多层竹编,设计师在原有金属六角编织的基础上进行再编织的探索,在冰冷的金属材料间穿插软性仿皮材料,给用户带来视觉与触觉上的新体验。同时,整合性的新编法增加了色彩的装饰,使椅子呈现一种新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老城墙根儿下的跷跷板木马

材质:铜

设计师:王杉、贾江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你去过农村没有,太阳正好的时侯,村里的胜景,便是一个阳光明媚的老城墙根儿。城墙根儿下不仅有老条石的斑驳,还有这跷跷板木马旁的笑声与欢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根意识”是一种情怀。一种甩不脱、挥不去,骨子里被老人们言传声教的影子。我庆幸自己住在老城墙根儿下,坐在破碎的石狮子上幻想着以前的繁盛文化,庆幸自己有跷跷板木马的回忆。它不是梦,是一种幸福。

作品名称: 光的重量

材质: 铜、铝、PVC

设计师: 林晓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克的光有多重呢?将一个圆满的造型,透过切削,让这个造型失衡,再透过配重让造型平衡,让光在不同重量里制造出不同的光影美感。而金属旋压和 PVC 浸渍的工业技术都是台湾制造。他们虽然工厂规模小但却提供很好的品质,并且接受小量订制和客制化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牛腿

材质:铜、菠萝格木

设计师:陈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铜、菠萝格木为材料的托盘,通过腐蚀把作者画作溶解在铜表面,并且镶嵌在厚重的菠萝格实木上,可以覆纸拓印,静心感受东方神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 : 《Hello》 动物挂钩

材质: 锌合金

设计师: 孙昕、黄海文、赛托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生活在都市的我们像是一个走丢的孩子,大自然会带你回家。我们只需要走出去,对大自然说声:hell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湖

材质:铜

设计师:Christoph John(品物流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电器、From 余杭融设计图书馆在龙坞水源保护团队协助下联手启动“The Lake 湖”项目,运用金属编织的手工艺,设计师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艺术装饰:她讲述了水的一生,湖水变作水蒸气冉冉上升形成云,又化为雨滴、雪花落到地表,树叶、树根、蝴蝶蓄积水,又通过自然的净化,最终汇流到湖水里,为人们提供清洁的水。这是一个关于水的循环,也描绘了一个绿色厨房的循环。来自于自然的空气、水、食物,通过厨房电器,在你的家中自成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大型艺术装置中,每件小元素又都是一件家居用品。她们出自龙坞水源保护地社区 6位村民之手。这些作品也会进行销售,收入将会用于保护当地饮用水源。

作品名称:铜云

材质:紫铜

设计师:刘传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云是一个室内吊挂的装饰品。因为材料的轻薄所以能随着空气的流动而舞动, 但依然持续保持平衡。铜云的造型来自于飞机喷射引擎的内胆, 本身就是一个流线造型。抛光铜的表面反射室内的光照让铜云更富变化和观赏性. 铜云是一个能和空气互动的流体雕塑。

作品名称:“蚁泉”系列

材质:925 银、水晶玻璃

设计师:张小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蚂蚁来说,水就像一个透明的漂浮的星球。对于水,蚂蚁的认知与人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决定用作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大家一同探索蚂蚁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镜像

材质:不锈钢、黄铜、紫铜

设计师:李剑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像”系列作品是我对传统铜镜的现代想象。五千年前铜被铸造成“鼎”,为国之重器。这种材料而后又用于铸镜,传为民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像”利用传统的材料去诠释传统的功能,但手段是全然现代的。“镜像”的 4、6 或者 8个面有着微妙的角度,可随意调整视角而无需任何机构。现代的 “镜面抛光”使得其功能远远超越了传统铜镜。“镜像”也是具有魅力的室内物品。

作品名称:花开

材质:铜

设计师:王杉、贾江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开的灵感源于对生命的感悟,当水注入茶壶,茶香散发的瞬间,铜与茶的结合以另一种方式绽放,我喜欢这种生命得以延续的感觉。追寻人、器物与自然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牙膏椅

材质:铜管

设计师:Tay U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近使用者和材料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在现代生活中依然保持对自然材料的欣赏,这是制作牙膏椅的初衷。

利用尽少的生产程序和尽多铜的自然承重属性,来制作这把充满雕塑感的椅子。通过对铜的诚实的展示,利用材料许多不可见的内在属性,而不仅是外在的可见的色彩或质感,表达了对铜这种自然材料的尊重。

作品名称:羽

材质:铜

设计师:王圣海(品物流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取来自于自然界轻盈,空灵物质的灵感。通过新颖的抽丝工艺,让紫铜网呈现出羽毛的状态。给这个散发着浓厚工业气息的材料赋予了些许自然气息和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纤

材质:铜丝

设计师:陈尚仪(一物设计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卷极细的铜丝,一根钩针,便可以开始编织。铜丝经过编织后产生出织物肌理,同时兼具织物的柔软细腻和金属的韧性,单个螺旋状线圈规则排列呈现出一种韵律的美感。一件作品需要千万次的重复的编织动作,需要制作者有极大的耐心去完成。每一针编织都是修行,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飘 2

材质:皮纸、榉木

设计师:张雷、Christoph John,、Jovana Zha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第一代宣纸椅演变而来。结合杭州西兴灯笼的传统手工艺,在纸与竹的共同作用下,新飘椅大幅度减轻了重量,并具有更高的强度。这是品物流形制作的最薄的纸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纸伞

材质:竹、皮纸

设计师:刘伟学、汤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余杭油纸伞的传统材质和制作工艺,我们在伞面配色与花线的颜色给予更当代和细节的处理。安放在花园里,给人平和与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 纸水泥系列

材质: 纸水泥

设计师: 沈文蛟、张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纸浆和水泥进行融合,利用纸与水泥截然相反的特性进行配比,将不同的配比逐一分层后依次正序或者倒序来组合。组合的产品比纯水泥减重 80%,减少运输成本,纸张回收,环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浮生》装置艺术

材质:光敏树脂、手工宣纸

设计师:袁进华、万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浮生”。《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曰: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死离人世就像疲劳后的休息。中国人历来爱赏石。太湖石于几百万亿年中,落居大山土壤,经万里挑一后分解又重组,与灯光及宣纸内应外合;在镜面的映射下,像一朵云彩一样轻盈,似脱胎换骨、恍若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件作品呈现恬淡寂漠,生命轮回,天地均衡的语境;以敬畏仰望的心,静观自然万物,赋予浮生新的意义。

作品名称: Foldable Lamp

材质: 竹、皮纸

设计师: Jean-Philippe Bonz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我的房间里就一直有着一个大大的纸灯。随着我慢慢长大,纸灯也越变越小。”这个巨型纸灯由竹子,竹纤维(纸)和木材做成。这个大吊灯是与中国一家本土的纸伞工坊协作完成。

属纯手工制作,限量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纸语

材质:中国宣纸、韩国皮纸、羊毛、真丝、聚酯纤维

设计师:李玲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语》服装艺术系列由三件上衣、一条裙裤和一件配饰组成。

作品灵感来源于古代诗词中以纸为衣的美妙意境和独特韵味。“蔡伦助造阮郎归。於身显纸衣。新鲜洁净世间稀。隔尘劳是非。琼表莹,玉光辉。霜风力转微。寒威战退达天机。白云自在飞。”——元代王哲《阮郎归咏纸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纸为源,探索其在染色、手织、肌理、编织等方面的设计可能性,从传统扎染、面料复合、民间剪花等工艺探索中,挖掘纸自身的语言,使之回归纯粹、简素的美学状态。

作品名称:融-经折装的再设计

材质:高密度纤维板、Vellum paper 140 g/m?、红色松紧绳

设计师:马千里、梁晨(明渡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书是以设计师的视角对 “融”和“品物流形”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与分析,并选用了中国古老的书装结构经折装作为载体。此作品是通过现代设计思维对经折装的弊端进行优化设计,而且利用现代的加工工艺与材料,将这一传统书装结构融入到现在的生活中,并给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 《物》

材质: 纸、墨

设计师: 孙昕、黄海文、赛托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为记录,保存,传播而生,因其上的内容,一张白纸的意义发生了转变。无论是书写文字或涂绘画作,纸作为载体,在方寸之间呈现出一个丰富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是庞大的抽象的,它又是具象的琐碎的。《物》这份"档案",或多或少描绘出了我们当下生活的一个切面,哪怕它只是一个局部。观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只是看图识物,也是蛮有趣的。

作品名称:片段

材质:陶瓷

设计师:王卓、江昕荷、孙瑾瑾(耳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这一主题, 我们想到了与纸相关的拓印技术。

拓印技术属于 Monoprint 的一种, 是一次性印刷, 区别于大部分印刷(可批量印刷多张稿),拓印的每张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使用连史纸、丝绸拓包和自制的特殊矿物颜料墨水等工具, 将自然和建筑中的片段拓印下来, 然后保存在瓷器上。陶瓷成为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 :隐

材质 :桐油、哑面纸

设计师 :王圣海(品物流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感来于自然界中的半透光物质。通过油性物质和纸,以生物纤维为题材。让作品的美不显山露水,需要细心解读才能发现。正如生活中无数隐藏的美好,等待人们去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Interbeing

材质:纸

设计师:So Be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遇见了形形色色的自己,我发现我的内心有着天空,白云,雨水,鲜花……以及整个大自然。

我就是一个小宇宙。

看着形形色色的自己,我梦想着和它们交流,进而认识一个全新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Dazed

材质:纸

设计师:So Be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会一边凝望着天空,一边等待着母亲的到来,心里还一边担心害怕着母亲会不会不回来了。这时,若母亲的那长长的身影在下一秒出现在我眼前,我必定会像得到了全世界一样欣喜若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线

材质:渲染色卡黑纸、CURIOUS MATTER andina grey、青蛙灰板、黑布

设计师:梅数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承载的是一位来自法国的收藏家 Thomas Sauvin 他关于中国一个时代的图像记忆。

设计师受到了一个来自中国民间的缝纫工具包的启发,这种完全手工制作的折叠迷宫在 20世纪 60 年代是中国家庭主妇的重要日常工具。设计师通过对民间折纸工艺的改良和复现带给阅读者在图像中重塑故事的线索。设计师和印刷工厂历时 2 年完成本“线”的限量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格子”系列-以折纸的方式诠译新的瓷器构造与空间

材质:纸、陶土

设计师:谭颖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套格子器皿是我过去两年多一直在发展的纸系列的延续。我希望通过折纸的方式来创造不同的结构与空间,并利用陶土把结构转化为瓷器,把时间凝固,将本来脆弱和抽象的造型变成可用的器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可以更全面的去呈现纸张的肌理和它轻型的特点;不单是视觉上,也希望可以在触感上达到类似纸的效果,更忠于纸模型本来的模样,所以在这一个项目里,我尝试把纸加进瓷土里面进行制作。虽然纸的纤维会在烧制的过程中消失,但纸的痕迹却完完全全的保留下来,而且最终的成品也因此变得更轻薄。

作品名称:无题

材质:陶瓷

设计师:王卓 江昕荷 孙瑾瑾(耳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试图在瓷土与当代艺术之间寻找一种自然的生长,发生在火、土、纸、光、色之间的创作。在一连串诸如破碎、折痕、内爆、图画等可能的意象背后,显现出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 晒鱼

材质: 野生构树皮,毛竹杆,大米

设计师: 汤雨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的意象灵感来源于盛产竹子的中国南方农村晾晒物品用的竹竿。以创作者在竹纸之乡杭州市富阳县大同村的乡居观察,村民通常会保留砍下的竹子枝杈,用来晾晒蔬菜、鱼等,并根据晒物需要随心组合为可长可短的晾架、或剪切为悬挂在高处防止动物触碰抢食食物的挂钩, 形成了江南乡村对竹的自然、合理又有趣味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村处在竹林密布的山谷里,作为有至少 500 年以上历史的中国手工造纸村落,村民几乎世世代代为纸工,与纸有着亲切质朴而又难舍难分的羁绊。《晒鱼》中创作者削竹为骨架、捶纸为悬鱼,化米为石土,寄托中国江南乡村从古到今那种悠游恬淡的生存意象,创作出驻足可观赏、需求可挂物的盆景式置物架,希望以取材乡土的造物构思,再现人们生活中一份跨越文明历史而来的温暖记忆。

作品名称: 可吃的剪纸

材质: 猕猴桃,草莓,香蕉,覆盆子,柠檬,杏仁,南瓜,洋葱,土豆,小青豆,糖。

设计师: 袁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物纸是用新鲜的食材低温烘干制成,可以保存几个星期,并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它的纯天然成分最大程度地尊重了食物的自然本色。

设计作品将纸的特征应用到食物上,新的切割技术赋予食物纸更加丰富多样的外观,把蔬菜水果、手作纸技术与新的切割技术相结合。作品审视我们现今对食物的认知和探求人与食物的新的互动的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名称:乐堤花园

材质:纸

设计师:Jovana Zhang(品物流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杭州到米兰,从杭州的京杭运河到米兰的运河,从京杭运河边的柳树,到米兰运河边盛开的紫藤。设计师用 15 张巨大的剪纸作品,完成了这个空间上的穿越。基于中国传统剪纸技法,用当代的设计语言重新演绎成了一幅立体的剪纸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 览 信 息

展览开幕:2017年10月13日 周五17:00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14日 - 11月12日

12:00 - 20:00(周一至周五)

10:00 - 20:00(周六至周日)

地址:杭州远洋乐堤港(杭州市拱墅区丽水路108号)B1中庭

主办: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

承办: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

“融”五年展联合发起人:远洋乐堤港

个人联合发起人:陈洁群、陈涵、傅剑虎、李飞宏、林次恒、唐天逸、王江、杨美晶、姚丁尹、周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