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李宇欣

随着新高考在全国各地陆续铺开,新的一些升学难题又出现在家长们面前——高一选科怎么选?高三志愿怎么填?为啥总分高也不一定管用了?为啥高一的选科直接影响高三志愿填报?

种种疑问,背后都是同一个指向:生涯规划教育,必须提前做,而且不能含糊。

但是,对于大多数家长,这确实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4月26日至28日,成都传媒集团·红星教育联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教育学会、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共同带来了一场“四川省学生发展与生涯规划学术研讨暨全省生涯规划领军教师展评”活动,全方位回答了孩子生涯规划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认为,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管你是否看得懂,目前都该着手去做一些了解。

这是大趋势,家长们,一定要听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80、90后都觉得“生涯规划教育”是个近两年才提出的新名词,实际上,这个概念已在国内出现近30年了。

早在1994 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发的《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中,就对初中和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目标做出相应规定。

比如,初中阶段的目标是传授有关基础知识,属于启蒙阶段,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和自己,提高认识,初步选择继续学习或就业类别的方向;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是加深有关知识的传授,属职业指导的提高阶段,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提高选择志愿的决策能力。

但直到2014年9月,生涯规划教育才真正站上教育改革前台。其背景就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在当年拉开了序幕,也就是明年在四川正式实施的新高考。

那为何高考文理科时代不强调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在新高考中有什么作用?

在26日下午的沙龙对话环节,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兴华谈到,在高考文理分科的时代,一般是学生高考拿到分数后,再思考选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新高考却是反过来的,学生在高一高二就要提前规划选科以及高考后的专业方向,因为在新高考政策中,不同专业对学生选科是有不同要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廖爱民更进一步表示,新高考就是倒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点,提前规划。例如,从学校层面看,全国有数百所大学,不同大学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再从专业层面看,同一个专业名称,如交通运输专业,有的学校实际是铁路运输,有的是公路运输,学习的内容和未来就业的方向都不同,更不用说那些听起来名字相似的专业,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都需要学生和家长提前知悉、规划。

但值得注意的是,生涯规划教育并不只等于高考选科、填志愿。

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雪英的话说,生涯规划教育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另一条是对环境的认知。再通俗点说,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志向做什么,以及适合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雪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实的情况就是,我国中学生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都知之甚少。

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生涯实验室、国强公益基金会和善达研究院做了一个有关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共计6740份有效样本,覆盖了全国22个城市的54所各类中学。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普遍的自我认知较低,他们对于自身的各方面情况并没有达到“基本了解”程度,对于自己的价值观、爱好和情绪状态最为了解,对自己的缺点次之,但最不了解的恰恰是自己的优点。

因此,潜移默化引导中学生们完成自我认知,让他们准确知晓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确立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正是生涯规划的价值所在。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看来,新高考改革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模式,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尽管给高中生带来了更多学习和发展的选择,但也提出更高的生涯规划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

同时,学生的生涯目标和方向并不会凭空产生,乔志宏在26日上午分享时提到,没有个人体验、没有赋予个人意义的目标不是目标,“没有体验,就没有选择”“高中正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丰富、优质的学习经验,促进其形成独特的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期待,进而培养出兴趣,建立起目标。”

以所在学校为例,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校长胡友洲也谈到,综合高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强调生涯规划教育,“我们兼顾学生禀赋与需求,采用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的、自主的、适合的、有选择的教育,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能力与职业规划等自主进行多次选择。”

此外,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也很明显。

不知道家长们注意到没有,这两天正在报名的强基计划,不少学校明确表示,只要数学单科成绩足够优秀即可破格入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后传递了什么风向?至少释放了强基计划“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信号。

论坛现场,李兴华就此提醒家长,不要盲目焦虑,在孩子小时候就要多做“功课”,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说不定就能在高考之外,为孩子多提供一个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如何唤醒同学们对自我探索、对外界探索的意识,根据兴趣规划自己的人生?四川从中学到大学,其实都在尝试。

在中学阶段,去年火遍全网的成都树德中学物理老师屈川就是典型例子。过去8年,他穿着特制金属丝编织成的衣服,走进用特斯拉线圈变压器高频共振原理运作而制造出的“人造闪电”之中,给学生们播下兴趣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大学,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重要的一课。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该校从新生入校开始设立新生生涯规划课程与《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必修课,大二年级针对职业能力提升开展系列工作坊,大三年级发布就业能力提升网课,毕业年级提供职业发展与职前适应课程。

在26日沙龙论坛上,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亦弛谈到,“生涯发展‘不自主’是学生们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的工作,是唤醒、支持、赋能学生过上如其所是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为了让中学和大学的培养不脱节,“大中衔接”也是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

早在十年前,从“中学生英才计划”开始,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为首的四川高校就开始尝试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比如,四川大学就开始为高中教育提供了科普讲座、生涯指导、强基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科学营、通识教育六大类型的支持。

就在4月中旬,在四川大学与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的“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川大附中川大班)项目签约仪式上,《四川大学通识教育进中学课程指南》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大学通识教育进中学课程指南,标志着大学和中学衔接贯通为路径的新时代通识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米云林提到,两校在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上已取得诸多成效,“在已有基础上,还将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贯通式的选拔、培养、升学通道的积极尝试。”

近年来,为进一步打通大学与中学的学段衔接培养通道,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与包括成都市第七中学、成都树德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绵阳南山中学在内的多所川内知名中学签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协议,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前置。

虽然,生涯规划教育未必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最大的功能在于唤醒同学们对自我探索、对外界探索的意识,然后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是需要进行规划的,而不是随遇而安,或许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注:更多演讲精彩视频,请搜索视频号“红星教育观”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