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迷是幸福的,毕竟能读到“射雕三部曲”这样经典的故事,可金庸迷也是贪婪的,正因为有“射雕三部曲”的先例,读者在读完了《天龙八部》之后,难免会纳闷金庸当年为何没有趁热打铁创作一部《天龙续集》,毕竟此时书中还有不少故事可以交代。

比如段誉和虚竹都处于当打之年,他们未来可期,除此之外,金庸还可以效仿他自己在《神雕侠侣》中的做法,写侠二代的故事。

甚至他在原著末尾都已经开始铺垫段誉之子的故事了,那孩子日后必将成为顶尖高手,可金庸为何没将那孩子的故事细致的写出来?

一、未来可期的段誉

原著最后一回中,段誉和虚竹的实力其实已经达到了堪比萧峰的境界,只是他们二人习武的时间不长,对于自身武功的把控能力尚不及萧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誉、钟灵剧照)

但书中还是有这么一段描述:“这时虚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传,又练了灵鹫宫石壁上武学的秘奥,武功之高,实已到了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的地步,而段誉在得到鸠摩智的毕生修为后,内力之强,亦是震古烁今,他那‘凌波微步’施展开来,辽军将士如何阻拦得住?”

哪怕是千军万马都拦不住这二人,可见他们的实力有多强。

而读者也根本不用担心段誉的武功停滞不前,曾经的他不爱习武,是因为他无事一身轻,身上没有任何重担,而如今的他已成大理皇帝,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都应该让自己变得强大,否则如何能保护自己的爱人,如何能保护大理的子民?

因此后来的段誉完全是有理由将武功修炼至登峰造极的境界的,而他要传承大理皇位,自然也有理由将一身神功传给自己的儿子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我行剧照)

甚至新修版《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还提到过这么一句:“我这门神功,始创者是北宋年间的‘逍遥派’,后来分为‘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两门(作者按:请参阅《天龙八部》)。修习北冥神功的是大理段氏。那位段皇爷初觉将别人毕生修习的功力吸了过来作为己用,似乎不合正道,不肯修习。后来读了逍遥派一位前辈高人的遗书,才明白了这门神功的至理。”

显然段誉的一身神功并没有烂在他肚子里,既然他将北冥神功传承了下去,那凌波微步、六脉神剑也多半会一并传承下去,而传功的对象无疑是他的儿子,至于后来为何断了传承,自然与他无关了,更应该追究他儿子的责任,无论如何,他那儿子多半会成为后天龙时代无敌的存在。

这就更让人好奇了,他儿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二、承上启下的顶尖高手

多数人可能有所不知,《天龙八部》的故事可不是段誉看着发了疯的慕容复就画上句号了,至少新修版不是如此。

原著最后一回中,就明确交代了段誉之子的名字。

书中只道:“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段正兴史称‘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为僧,传位于其子。段正兴之母姓名,史无记载,是木婉清、钟灵、晓蕾,还是别位嫔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这里明确提到段誉是宪宗宣仁帝,也就是说这个角色是由段和誉(段正严)改编而来,甚至他儿子段正兴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之人。

而这段正兴就是后来被称为“南帝”的段智兴的父亲,一切都对应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帝剧照)

南帝能够成为顶尖强者,多半也是由他父亲段正兴传下了些许神功,至于为何没传北冥神功、凌波微步以及六脉神剑,那便不得而知了,其实换个角度来说,段正兴为何没将这些神功传承下去,反倒让后世出现了由北冥神功的故事就是极佳的素材,金庸大可围绕这个细节展开剧情。

可他为何放弃了如此好的素材?

答案或许很简单,你细品段誉那几个妃子叫什么,就明白了。

三、段誉的三个妃子

书中明确提到的段誉的妃子有三个,即木婉清、钟灵以及晓蕾,但后来提到段正兴的生母时,金庸也刻意强调了一句:“段正兴之母姓名,史无记载,是木婉清、钟灵、晓蕾,还是别位嫔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誉、木婉清剧照)

如此一来,就不知道段誉具体有多少妃子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既然金庸是以段正严为原型来塑造的段誉这个角色,那他就必然会有三位妃子,即穆贵妃、钟贤妃以及王德妃。

穆贵妃对应的自然是木婉清,姓氏确实变了,但读音却是一样,钟贤妃则对应钟灵,至于王德妃,对应的自然是王语嫣,尽管金庸在新修版末尾是让王语嫣离开了段誉,回到了慕容复身边,但他多半还是会以某种方式让王语嫣重归段誉身边,继而让段誉的命运与其历史原型相符。

可如此一来,段誉就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悲剧,那就是后宫争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誉、王语嫣剧照)

《滇史记》中提到过这么一段记载:“高后乃命褫其衣,杖之百,大理禁中杖人所用,乃以全竹为之,通其节而实以铅,王德妃受杖未及半,血流殷地,穆贵妃不忍,因跪求赐帛,钟贤妃以下亦环跪乞恩,誉闻,急赴之,乃许赦智昌,高后乃释之。而智昌已瘴疾而故。”

很明显,段誉当皇帝后的日子并不太平,他的一众妃子都被皇后折磨得死去活来,结合他后来选择出家为僧设定来看,多半也与此事有关。

老角色以如此不体面的形式退场自然是金庸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没有围绕段誉之子创作一部也就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