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纪念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纪念馆

这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北崮山村焦裕禄纪念馆。拍摄这张照片是在2020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当时正值阳光充沛,纪念馆前的花草茂盛鲜艳,松树和柏树环绕着纪念馆大楼。

焦裕禄纪念馆位于焦裕禄的故乡山东省北崮山村,于1966年5月开始修建,1967年1月正式开馆。其建筑面积34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是全国最早的焦裕禄纪念馆。

该馆展览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焦裕禄事迹展厅;第二部分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厅;第三部分是影像厅;第四部分是焦裕禄故居,其是典型的北方农家四合院格局,建于清代末年,于2002年8月对外开放;第五部分是博山党史陈列馆。

这儿的老百姓因为是焦裕禄的故乡人而感到自豪,对焦裕禄过往的一言一行甚至具体到举手投足都格外关注。所以当地政府建好展馆后,老百姓非常高兴,四时八节,都来这儿参观,甚至,许多家的儿女考上了大学,行前也要在这儿来学习一下。

就是在这一个山村小院里,童年的焦裕禄就出生在此,玩耍在此。院子坐落在北崮山脚下,按照中国人的风水理念,院子背靠大山,是坚实的背景;而门,自然是朝着阳光南来的方向,四面有墙,围成一个院子。我以丈量的步子南北走了走,大概计算出,这个院子占地近四分。

博山区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山为岳阳山,水为孝妇河。孝妇河在岳阳山中冲出一条峡谷,峡谷旁冲击出一座海拔300米的小山,叫崮山,山虽小,却陡峭,杂树丛生。在崮山的南面,有一个小村庄,叫北崮山,这里土质薄而石层厚,生存艰难。村里人大都以挑担、推车等卖苦力为生。焦裕禄的祖上就居住在这里,他的父亲叫焦方田,母亲叫李星英。

北崮山村的《焦氏族谱》记载着焦家落户在这里的缘由和血脉传承:

吾祖自北直枣强于明初迁于山东章丘清平乡……祖讳平,则迁于北崮山定居。

焦裕禄故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故居

由此往前后推演,笔者又与村上的几个老人仔细论证了一下,方知焦裕禄为焦氏家族第3支第23世的传承男丁。

1922年8月16日的黎明,焦裕禄出生,是焦家第二个儿子,爷爷焦念礼请来一个识文断字的教书先生为新生儿起名,先生便起了“裕禄”二字为名,取将来富裕吉祥的意思。父亲焦方田连声说着:“这名字好,这名字好。”而且立即就叫上了,“裕禄!裕禄!”在焦方田的声音中,焦念礼涕泪交集:“禄禄……”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写了一本书《我的父亲焦裕禄》,其中有这样一段:

20世纪50年代,父亲在一份给组织的资料中记载:八岁至十五岁,家庭有十五口人,十三亩地,牛二头,骡子一头,房子廿余间,全家种地,冬闲时开一小油坊,打蓖麻油,资金大部分是借外债。

焦裕禄的爷爷焦念礼,脾气耿直,为人厚道,明事理,为人处世周到有方,乡邻关系很好。清朝末年,焦念礼在博山县城的一个杂货铺当学徒,学会了做小生意的门路和方法,之后回到山村老家。因为自己家有13亩地,要种要收,所以在家里好照看,但是做生意赚钱相对于种庄稼要容易一些,于是他和两个儿子一起开了一个估衣店做旧衣服买卖。这个买卖利润很薄,于是他又开了一个小油坊,利用秋收以后的农闲时间经营。开油坊是个吃苦的营生,收蓖麻要跑断腿,榨油又得靠力气,好在他和两个儿子都肯下苦,但是,即便如此,一家人也就勉强够个温饱。

上学

关于焦裕禄上学的经历,从河南省档案馆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一份文件可以看到——1956年,大连起重机厂党委组织部向中共山东省博山县委第一区区委组织部去函,调查焦裕禄同志历史问题。中共山东省博山县委第一区区委组织部回复大连起重机厂党委组织部:焦裕禄八岁上学,十五岁本村高小毕业,之后四年多的时间在家种地卖油,卖锅饼青菜,担扁担到沂水县做生意(挑去铁锅换回豆油)。

就在这几年里,焦裕禄的爷爷年纪大了,一会清醒一会糊涂,如此,重担就落在了焦裕禄父亲焦方田身上。

但是,焦方田不善经营,焦念礼的估衣店和小油坊他都经营不下去,不但不赚,反而赔本,只好不做,但是自己家的地太瘠薄,收成根本不能维持家用,于是又租了地主家的好地,收成一下子好起来。

只是,这地是要交租子的。

焦方田给地主交租子时,地主见他不识字,就多给他算了200多斤。焦方田已经用瓦砾在墙上画了记号,虽不识字却知道应交多少,他就把自己画的道道告诉账房先生。但账房先生只是冷笑一声,伸手拨拉着算盘,啪啪几下,推到焦方田面前,说他一两都没多收,否则就收了地给别人种。

焦方田只好咬牙给地主交了租子,回家看着自己画的道道,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焦裕禄的母亲李星英明事理,有大局观,看得也远。她看到丈夫痛苦成这样,就把压在心底的话告诉丈夫:“我看小裕禄聪明,让他上学吧,咱就不会让人看成睁眼瞎了。只要会打算盘了,就不用画道道了,别人也别想哄咱了!”

焦方田直摇头:“一家人吃穿都不够,哪还有闲钱让娃上学?”

但是李星英下了决心:“家里人每顿省一口,也能供裕禄娃上学。我们要脱掉睁眼瞎的帽子。”

就这样,焦裕禄带着全家人的希望,背着书包走进了北崮山村初级小学。

焦裕禄上学后,深知家里供他上学不容易,下决心要学出个样子来报答家里,所以做作业比别的小孩认真得多,而且写得也多,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多做作业就要多用墨水和纸。爷爷在他上学的时候,悄悄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当铺当了,把当的钱给焦裕禄买了墨水和纸。但是还是不够用,家里只好几天不吃盐,省下钱给他买纸和墨水。

在一个下雨天,李星英做饭的时候哭了,因为没有盐,饭咋做都是不好吃的,但也只能勉强这样,好在还能吃饱。

就在这时,焦裕禄放学回家,一进门,便把自己做好的作业,还有自己写的大字,给母亲看。他以为母亲会表扬他,但只看见母亲流泪,便问母亲怎么了,母亲只好说了用盐钱给他买纸和墨水的事情。焦裕禄一听,本来想说跟母亲要钱买纸和墨水的话,就再也张不开口了。

打柴

学业是不能因为贫穷荒废的,没有纸和墨水,字还是要练习的。于是,焦裕禄在写作业时充分利用纸和墨水,老师要检查的作业,他每一张纸都是正反全用,而且字写得密密麻麻。其他的练习,他都不再用纸和墨水,而是在沙地上,用一根树枝当笔进行练习。

有一天放学回家,他发现一个老人拉了一车柴火,艰难地往前走,他就过去帮忙推车,一边推一边聊天,才知道老人是将山里的柴火捡来,装上车拉出山去卖钱。他豁然开朗,帮老人把车推到坡上的时候就笑着跑了,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生财门路。

在见了老人后的第一个礼拜天,他就推着一辆独轮车上山,到最深的山沟,捡最耐烧的硬柴火,这种柴火也重,但是他知道越重越能卖钱。捡完后,就高高兴兴地推到集市上。因为成色好,他的柴火很受欢迎,卖的价钱也略高于别人,一下子便卖光了。

当他揣着钱,推着独轮车回家时,还没忘记给家里买了一斤盐。

从此,他一有空闲,就去山里捡柴,然后到集市上卖,心里别提多美了。

同学们发现焦裕禄有新的纸和墨,而且放开用了,便问钱是哪儿来的,焦裕禄笑了:“是从树上掉下来的。”

焦裕禄爱学习,成绩门门领先,加上他爱劳动,老师让他做了体育班长,带领同学们运动,还是领操。1936年夏天,焦裕禄念完了小学四年级,这就是当时的初小。

上高小

南崮山、北崮山和东崮山三个村庄,只有一个高小(五年级到六年级),要考试,择优录取,而且,如果考上,还要交比较高的学费。

焦裕禄问母亲,他考不考?母亲坚定地说:“考,哪有不考的道理!"

焦裕禄就去考了,很快就出了榜,焦裕禄的大名排在榜上的第一行。

村里很多人都来祝贺,但是焦方田跑到后院不去见人。焦裕禄找到他时,他正在流泪,焦裕禄小心地告诉他,全村人都来祝贺呢。父亲摇摇头,说:“事情是个美事情,你想想,哪有钱供你上学呀!”

李星英送走来祝贺的乡亲,也来到了后院,看到丈夫流泪,她也忍不住流泪了,对丈夫说:“不要紧,你也不要作难,我明天回一趟娘家。”

焦裕禄一直忘不了那天晚上的母亲李星英。母亲要给焦裕禄姥姥做一双棉袜子,她给袜子装上最好的棉花,快到天亮时才做好,在床上打了个盹,就起来给一家人做早饭,她自己草草吃了一个馍,就揣着棉袜子上了路。

下午天快黑的时候,母亲回来了,焦裕禄心里明白母亲去做什么,就跑过去,看母亲的脸色,发现她脸上有笑,他也笑了,问:“姥姥给了?”

母亲点点头:“给了,你姥姥最疼的就是你,说看着、数着底下这么多孙子辈,就看着裕禄有出息,也只有裕禄有上学的天分。”

就这样,焦裕禄上了高小。

《人民政协报》于2016年3月17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文献里的早年焦裕禄》,其中记载如下:

焦裕禄在自传中提及了自己读书时的情况,他写道:……在学校阶段,因家是几辈子老农民,与地主阶级子弟入不上伙,并时常受他们压迫和歧视。任何组织未参加过,只知道好好读书。

在这样的环境里,焦裕禄的学习成绩却非常好,特别是他的国文课,让老师和同学们赞不绝口,比如他写的一篇命题作文《阚家泉的风景》,老师不但喜欢,还让全校同学背诵,甚至带着全校同学到阚家泉,一边看着阚家泉的风景,一边让同学们对比作文。

作文写道: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钦佩那些为国建立过功勋的仁人智者,更爱哺育过无数仁人智者的好山好水。而最令我喜爱的,就是岳阳山南山脚与崮山西山脚交汇处的阚家泉。

阚家泉的泉眼有锅口粗细,传说有一条蛟龙从东海钻来,在此处出洞,洞口也就成了泉眼。清凌凌的泉水从泉眼涌出,在近处的洼地浸成一个小湖,然后冲刷出一条河流,流经南崮山我的学校,奔向山外的天津湾去。我常在湖里河里游水捉鱼,也想看见那条蛟龙是怎样自泉眼钻出,张开巨口对着山上的旱地喷水……

我们可以想象,如此有才华的焦裕禄,如果继续读书,能够学习,一定是前途无量的。但是,日本人来了,本来就穷苦的北崮山一带的百姓,日子就难上加难了。

日本人不但要占领土地,还要增加税赋,本来就穷困的老百姓就更加无望了。到了冬天,除去日本人的压迫,饿和冷交替着摧残人,越饿越冷,人们出于无奈,只好上街去抢东西。当然,能抢到粮食,是最好的。

1937年12月,饥饿的民众到城里抢粮食,日本军队包围了博山县城的谦益祥货栈,因为这里抢粮食的人最多。日本人架起机关枪,朝着人群扫射,片刻之间,就打死打伤200多人,酿成轰动一时的“谦益祥惨案”。

万般无奈,焦裕禄的父亲又把油坊操持起来。

日本人要油不但不给钱,而且还越要越多,本就薄得几乎无利的油坊,反而到了欠债的程度,拉磨的驴子累死了,地也卖了一大半。到了1939年开春,父亲只好把油坊抵给了本村的王希芳。

日本人又来要油,父亲焦方田说油坊转让了。日本人恼羞成怒,对父亲拳打脚踢,奶奶高叫着上去护父亲,也被日本人一脚踢飞。等奶奶醒后,一嘴胡话,第二天,乘人不备,上吊死了。

天灾人祸,一下子降临到这个山村家庭。

焦裕禄父亲和叔叔万般无奈,只好分家过日子。

辍学

从此,焦裕禄爷爷、父母、哥哥嫂子,还有一个小侄,一共七口人,靠着分到的三亩半瘠薄的旱地过活。

焦裕禄的哥哥看家里的生活实在难以维持,就带着妻儿到博山的一个商店当学徒。收入当然很少,也难以养活一家人,便把妻儿留在北崮山家里,又和几个同病相怜的同伴,跑到武汉去谋生了。

焦裕禄也想跟着哥哥去,但父亲不让,他说再难,也得让焦裕禄上学。

于是父亲又租了地主的地。为了多打粮食,全家人没日没夜地劳作,皇天不负有心人,庄稼长势良好,成了当地人们交口称赞的庄稼。父亲就想着收成好了,交了租,余下的给焦裕禄做学费。

谁也没有想到,秋收过后,地主来了,而且带着账房先生和一群家丁,进了院子就气势汹汹。焦方田一看就知道大事不好,硬着头皮和地主说好话。

开始还好,地主向焦方田祝贺,说他的地种得好,是租户的榜样,还要继续让他种。焦方田听着高兴,没想到地主话锋一转,说日本人把他田中的收成纳为公粮,他也只好往下面佃户摊派,然后让账房先生算账。

账房先生一算,竟说让焦方田把去年的欠账还了。

焦方田一急,瞪着眼说去年交清了,怎么还要交第二遍?

账房先生抬起头,说去年的没交清,而且说了个数目,再啪啪啪地打算盘,说,今年和去年的一起算,就算你把之前的粮食都交了,还是欠地主两担粮食。

焦方田气得跳了起来,脸憋得通红,差点冲上去打账房先生。地主身边的几个家丁走上前把焦方田压倒在地,另外一些人二话不说,把他家里能搜出来的粮食全部拉走了,而且撂下一句话:地必须再种,租必须再交,不交小心性命。

这时候,焦裕禄闻讯赶来了,正好看到地主出门。地主看着焦裕禄,回头对焦方田说:“这不就是那个有名的学生娃焦裕禄嘛!焦方田,你还叫穷,谁信啊!你能供得起学生娃,说明你还留着一手啊,明年可不能再欠了!”

焦裕禄很快就知道了一切,气得在墙上砸了两拳。

晚上,他对母亲说:“娘,不上了,不能再上了,我要退学。我去打零工,给家里挣钱,养活家。”

母亲哭了,不忍心地向儿子点点头,因为实在没路可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人民好公仆》

中国青年出版社

郑彦英/著

《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由“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魂飞万里,盼归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四章构成。前两章叙述了焦裕禄如何从一个贫苦农村家庭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抗争,成长成一个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县委书记的榜样;后两章为采访札记,记录了新时代兰考县脱贫攻坚的先进事迹,刻画了勤勤恳恳在自己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缩影,书写了焦裕禄精神的践行与传承。

【作者简介】

郑彦英,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省管专家。出版长篇小说《从呼吸到呻吟》《拂尘》等 9 部,作品集《太阳》《在河之南》等 12 部,创作电影剧本《秦川情》等 3 部、电视连续剧剧本《石瀑布》《彭雪枫将军》等6部。其中,散文集《风行水上》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龙行亚欧》列入“中国有声”70 年 70 部·优秀有声阅读文学作品,30 余部著作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社科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以上文学奖。

即刻拥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