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一天,毛主席接见年轻的戏曲演员左大玢,并在交谈中提到了她的名字。当毛主席念到“玢”字时,左大玢却似乎有些迟疑,觉得主席念错了。

毛主席则微笑着对左大玢说:“回去问问你爸爸,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左大玢,1943年生于湖南长沙,自幼便与湘剧结下不解之缘。左大玢的母亲,身为湘剧四大名旦之一,专攻花旦,无形中为左大玢铺设通往戏曲世界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左大玢正式踏入了湖南省湘剧团的大门,开始对湘剧艺术的系统学习,在孔艳兰的指导下,她专攻花旦。

同时,左大玢还得到湘剧艺术大师彭俐侬的精心指导,技艺日臻成熟,很快便成为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

1959年的湖南,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湖南湘剧团的演员们迎来了一次特殊的表演任务——去省机关内为贵客表演节目。

虽然通知来得突然,但演员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立刻意识到这次演出的重要性。

得知要上台表演的消息后,左大玢既紧张又兴奋,她精心准备了自己的拿手节目《生死牌》,并在其中担任主演王玉环。

上台之际,左大玢忍不住往台下望去,希望能找到一些熟悉的面孔。当左大玢看到台下那位身穿中山装、面带微笑的老人时,大吃一惊,原来这位贵客竟然是毛主席!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一直以来都是左大玢心中的楷模,她曾多次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毛主席的身影,但从未想过有一天能亲自见到主席。此刻,她感到既荣幸又紧张,但更多的是激动和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生死牌》的演出中,左大玢凭借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成功地将王玉环这个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她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其中也包括毛主席的赞赏。

自1959年起,毛主席因公务频繁地巡视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当主席踏上湖南这片故土时,更是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深情款待。

湖南,作为毛主席的出生地,因主席的多次莅临而显得格外光彩照人。

每当毛主席来到湖南,各级部门都将其视为重大事件,精心策划各种活动以示敬意。盛大的宴席不仅是为给主席接风洗尘,更是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领袖的崇敬之情。

此外,为了让毛主席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还特意安排多场舞会,让主席在音乐的旋律中享受片刻的闲暇。

在这些舞会中,能与毛主席共舞的人自然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佼佼者。其中,左大玢作为戏剧界的知名人士,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出众的才华,多次荣幸地成为主席的舞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左大玢与主席的接触越来越多,彼此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次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毛主席对左大玢的名字、年纪产生了兴趣。 主席围绕着这个名字展开了一系列轻松的提问,让左大玢感受到了主席平易近人的一面。

当得知左大玢的名字时,毛主席以他特有的幽默方式问道:“孩子,你的名字为何是‘左’而不是‘右’呢?”

左大玢面对这个似乎玩笑般的问题,略带笑意地回答:“主席,我随父姓,自然是姓‘左’了。”

毛主席听后开怀大笑,随后又略带调皮地询问:“那你为何叫‘大芬’呢?”

左大玢迅速纠正:“主席,您读错了,我这名字里的字和‘彬彬有礼’的‘彬’同音,但它实际上是‘玢’。”

听到左大玢的解释,毛主席的笑声更加爽朗,解释说:“其实念‘芬’也没错,‘玢’这个字确实是个多音字,你不妨回去问问你父亲,或者查一查字典。”

左大玢对毛主席的博学多才感到惊讶,她点头表示会回去求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后,左大玢怀着好奇和敬意,向父亲求证“玢”字的读音。父亲告诉左大玢,“玢”确实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作“bīn”,也可以读作“fēn”。这一答案让左大玢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左大玢对毛主席的敬意更加深厚,意识到毛主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领袖和政治家,更是一位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理解和广泛涉猎的文化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玢”字的深层含义,左大玢查阅了字典,发现“玢”字在古代竟是一种美玉的称呼,象征着美好与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左大玢最为观众所铭记的角色,无疑是她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饰演的观音菩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炉火纯青的演技和深刻的理解,左大玢成功地将观音菩萨那慈悲为怀、庄重典雅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深感其慈悲与智慧,她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深深喜爱。

左大玢与毛主席的经历不仅让她对“玢”字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让她对毛主席这位伟大领袖的敬仰之情达到了新的高度。决定将这份敬意和感悟铭记在心,作为自己前行的动力,不断追求更高的文化境界和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