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金融城基本成型了,但关于它的外立面,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人说它“土肥圆”,也有人说它经久耐看。

最近,我们到金融城拍了一些照片,给大家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上所示,这里是金融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金融方城

金融方城只有0.2平方公里,是广州金融城的灵魂区域,汇聚众多金融机构,比如光大银行、广发银行、中国人寿、太平保险、农业银行等。

但这堆楼乍一看,不太养眼,甚至还有点“土肥圆”的既视感?

看惯了珠江新城、琶洲那些瘦瘦高高的蓝色玻璃幕墙大楼,再看这种土黄土黄的低矮建筑,确实有点不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琶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珠江新城

关于这个问题,我请教了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得到了一些解释,仅供大家参考:

金融方城内的建筑,外立面没有采用常见的全玻璃幕墙,而是选择的是玻璃加干挂石材,所以看上去比较厚重。

一方面,这种厚重感,符合金融行业的固有特征,因为金融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信用与风险控制,要给人沉稳、厚重、严谨、值得信赖的感觉。

建筑外立面与行业特征相匹配,也是一种创新,比如琶洲的业态主要是互联网,那它的楼宇设计,自然就可以天马行空一些。

另一方面,金融方城的地块较小,0.2平方公里的土地,切分成16个地块,楼距窄、密度高,如果做成玻璃幕墙,相互之间会有光污染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玻璃幕墙几乎成为高档写字楼和高端住宅的标配,这种外立面的优点是透光性好、视觉冲击力强,但缺点是光污染,以及能耗较大。

干挂石材外立面的通透性不如玻璃幕墙,但石材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纹理,能够给建筑增添雅致、厚重的气息,而且耐久性好,不容易受到损坏和变色,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简单来说,玻璃幕墙属于“第一眼美女”,主要看颜值;干挂石材外立面属于“第二眼美女”,主要看气质。

当然,金融方城给人的第一眼,之所以不那么惊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体规划”,更侧重于整体感的设计,而不是个性的彰显。

据报道,金融方城的整体设计是建筑大师何镜堂主导的,借鉴《周礼﹒考工记》,汲取古代城邦格局灵感,构筑了一个外圆内方的金融城:核心区按照中国传统九宫格模式划分,格局方正、路网严整,外部玉带环绕,曲水流觞。

从建筑布局来看,金融方城呈现出中轴对称、方整庄重的感觉。为体现岭南地方特色,建筑立面运用骑楼、剪纸、满洲窗等传统岭南特色作为立面肌理,避免大面积玻璃幕墙,同时采用多种遮阳方式,适应岭南气候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效果图

所以,金融方城的整体设计,还是很有逼格、很有文化底蕴的,但缺点是建筑的个性不足,必须整体来鉴赏,不能拆开成一栋一栋的来看

珠江新城和琶洲的楼宇之所以看上去更炫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允许差异化,允许楼宇彰显个性,允许千姿百态。

不过,金融方城之外的建筑,靠近黄埔大道的那一排高楼,主要就是蓝色玻璃幕墙了,但也是方方正正,不如珠城和琶洲那么有设计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写字楼,广州已经有很多了,倒是像这种石材外立面的棋盘式建筑集群,不多,能让人产生新奇感,这也是广州多样性的体现吧。

听金融方城的开发商说,这种石材+玻璃的外立面,成本要比纯玻璃更高,这意味着外立面的材质不会差,会有较好的质感。

只是,这种外立面,确实不是“第一眼美女”,也许要等待时间的检验之后,普通人才能发现它的美。

关于金融城的外立面,大家怎么看?欢迎到评论区给出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