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早上,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的红星美凯龙召开了一场会议,会上提到欧派的风波已经过去,会有新的人接手,最近几天将恢复运营。

在刘肖(化名)看来,这是新经销商已经谈妥的信号,“因为他需要拿着与欧派的合作协议去跟红星美凯龙那边谈租赁,如果没有达成合作,租赁协议签不下来,店面仍将处于封闭状态”。

新经销商的落定也意味着莆田欧派经销商“爆雷”风波进入了新阶段,但这并不代表问题彻底解决,尤其是对于拎包入住和整装家居的客户而言。

以陆华(化名)为例,在向欧派电商部的相关人员表达了整装意向后,他的信息被分配至莆田经销商黄某处,并与之签订了整装家居的合同,但直到经销商“爆雷”,他才知道黄某并没有欧派家居的整装授权,相关基础工程是被外包给了第三方,并且他所支付的款项也没有汇入欧派,而是进入了私人账户。

这样的背景下,“陆华们”成了此次莆田经销商“爆雷”事件中的“烫手山芋”,无人接手。

陆华也很委屈,他说自己是冲着欧派这个品牌才寻求合作,也是欧派电商部将自己分流给了莆田经销商,既然这家经销商没有整装授权,那为什么要这样分配?至于资金最后有没有流向欧派,客户又要如何辨别?

带着这些疑问,他奔走了半个月,并不断在欧派的小程序上发起投诉,但截至目前仍没有得到任何回应。陆华说自己搞不懂,整个事件中的问题明明出现在欧派与经销商之间,买单却是自己,他问记者“如果这不算欺诈,那是什么?”

01

又有经销商“跑路”了

“我4月17日转的账,他5月1日就关门‘跑路’了,已经知道经营不下去,为什么还要我们签约转钱?”

最近这半个月,李列(化名)很焦虑。4月初,由于家中的一套新房需要装修,李列找到了红星美凯龙的欧派家居门店,12号支付了5万元定金后,他在17日签订了合同并又支付了8.2万元,合计达到总价款的90%左右

由于是精装房,李列的订单中只包含了一些局部改造及定制家具,属于拎包入住类客户。按合同约定,这些产品要在6月5日交货,并在7天内开始安装和调试。

谈到选择欧派的原因,李列说自己此前曾委托欧派装修过一套房子,当时合作得十分顺利,装修质量与工程效率都得到了他的认可。

信任基础是他再次选择欧派的主要原因,可这次的合作没有进行下去。半个月后,那家门店“爆雷”了,而被这一“闷棍”打晕的不止是李列。

据了解,李列合作的那家门店属于莆田市经销商黄某,该店之外,黄某还在莆田市城厢区喜盈门国际大厦、秀屿区万达广场各有1家门店,合共4家。随着黄某资金链断裂,这4家门店悉数“爆雷”,波及客户逾百名。

徐颖(化名)是在喜盈门国际大厦门店付的款。今年2月,她下单了包括欧派橱柜、衣柜等定制产品,分批合共支付了6万元的定金,尚未签订合同,预估总价在9万元左右。

后续沟通方案时,徐颖明显感觉到设计师工作态度消极,方案一直出不来,“一会说放假了要去旅游,一会说搬家。”4月末,徐颖再次向设计师催促方案,却被告知其已离职,随后她找到店长,店长也说自己正在讨要工资,“当时我一下就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这个时候,徐颖才意识到黄某的资金出现了问题。

站在员工视角,“爆雷”的苗头早已出现。

李梦(化名)是秀屿区万达广场门店的销售,一年时间里成交了35名客户。由于绩效要求、工作安排、薪资结构等时常变动,她在去年末提出离职,“很多事情让我觉得这个公司不靠谱”。

离职后,李梦还有6000多元的工资没有到账,一直讨薪未果。按其所言,黄某已经在上个月底将秀屿门店的营业执照注销,她打算和其他员工去法院起诉,但也担心“万一黄某宣布破产,这些工资是不是就要不回来了?”

被欠薪的人其实不在少数。有知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黄某的整体欠款金额在100万元左右,涉及三四十人,包括一些合作伙伴、一线工人、在职员工等。

前段时间,有一批处在游离状态的员工找到黄某,他给大家签署了一份欠薪函,承诺在5月5日之前把工资结清,到期仍没有下文。

0 2

涉及金额超千万

也有相对幸运的员工。新经销商落定后,对部分一线及经营人员进行了返聘,这部分员工的欠薪由新经销商承担,没有被返聘回去的需要自行联系黄某处理。

客户的处理方式与之类似,新经销商只接手定制类客户,即只涉及橱柜、衣柜等零售产品的群体。

大约从5月10日开始,不少定制类客户陆续接到新经销商继续履约的通知,但双方需要签订一个协议,具体内容包括,合同订单由欧派集团继续投产生产,新经销商负责物流送货、安装、售后;已交定金但未签合同的客户,按原订单履约,定金不退不转;因原经销商导致的货品配送延期、安装延期,不得追究新经销商的责任与索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一协议,有人表示“能理解”,并反馈称,在签署协议后的第二天,自家的订单就有了进展。也有人心存疑虑,原因是协议只对新经销商做了免责,但没有提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他们质疑这是否属于另一种形式的“霸王条款”。

徐颖也曾与新经销商沟通过,她希望能够在签署这份协议的同时,将自己的合同一并签订好,这样对具体设计方案和总价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只是她一直没有收到新经销商的方案报价单,“那万一我签了之后,新经销商给我报价20万,我是不是还得补个14万的尾款?”

5月15日,记者辗转联系到新经销商,他告诉记者,“爆雷”事件发生后没多久,欧派其实就已经梳理了涉及的客户情况,包括零售定制、拎包入住、整装家居在内的几乎所有客户的资金都没有汇入欧派的账户。

考虑到黄某确实持有零售定制家具业务的授权,因此欧派对这类客户进行垫资处理,执行方是新经销商,前者出产品,后者负责物流及安装。

按其所言,截至15日,除去个别执意退款的,他已经处理了130多名客户的订单,这部分客户不属于任何一个门店,“他们都是在外面酒店里收钱的,基本都解决了”。此外,红星美凯龙和喜盈门还有大概100多个客户,这些也会在未来几天里处理完。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整装家居板块涉及金额为200多万元,这部分业务所涉及的施工工人及材料商的钱也没有支付,算上零售定制在内,资金规模已经达到1000万元,“拎包入住都没有算,这部分与林某有关,资金都进了他的账户,这块更有问题,他都没有授权”。

一份文件佐证了上述言论。原经销商黄某曾针对不同订单提出解决方案,其中一项是,关于拎包入住的订单,收款人为林某个人账户的需要自行找到该名人士了解货款情况,他与黄某是合作关系,若客户未确认方案就说明林某未打款给黄某下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 3

谁的整装定制

对于这样的处理方式,拎包入住及整装家居客户显然无法接受。他们说自己确实是在欧派经销商这里下的单,定金收据上也明明白白写着广东欧派集团,打款环节的纰漏根本不在客户识别范围以内。

另一个问题是,部分整装客户是通过欧派电商部分流给黄某的,那么既然黄某没有整装家居的授权,为什么欧派内部要这样分配?如果是外包,那又是否应该履行告知义务。

陆华是通过抖音直播知道欧派整装家居的。2023年9月,他在刷抖音时看到一个ID为“欧派整装大家居”的直播,点进去后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没多久就有欧派电商部的人联系陆华,告诉他当下有优惠活动,并介绍了相关业务,而后他被分流给了经销商黄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月,陆华交了第一笔定金6万元,算上后续打给黄某财务的部分,共计19.6万元。截至目前,他的房屋只做了封窗与瓷砖,直到黄某“爆雷”后,工人们转而向他讨薪,他才知道这些基础工程是黄某找来的第三合作方,“他从头到尾都是跟我讲,他们这个是属于欧派整装,我也是看到欧派确实有整装业务,所以才来的”。

魏翔(化名)的经历与陆华相似,他是在微信平台看到欧派整装家居的广告,称毛坯也可以装修,在与相关客服沟通过意向后,他的信息同样被推给莆田经销商黄某处,由线上转为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同签订后,魏翔共支付了30多万元的合同款,只剩6000多元的尾款需要在交付当天付清,但现在柜子只装到了一半,地板还没有铺,油漆没有刷,卫浴也没有做,黄某却“爆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清楚整件事情后,魏翔明晰了自己的诉求,他选择退一步,希望欧派能将自己的定制产品负责到底,“我的货都已经到了,现在没有人来安装。”但欧派方面似乎选择了冷处理。5月1号以来,魏翔不断发起投诉,表明自己的诉求,十多天过去,小程序上的投诉工单一直没有得到反馈,也没有相关人员联系他。

公开信息显示,欧派从2018年开始试点推进整装大家居商业模式,在欧派的业务结构中,整装是非常重要的板块,其曾言“整装大家居是公司攀越大家居之巅的其中一条重要路径,另一条路径则是通过零售大家居模式开展与家装、整装公司的合作”。

在抖音平台搜索关键词“欧派整装”,可以看到包括“欧派整装大家居”在内的数个账号,也都有介绍整装定制套餐,涵盖施工、基装、硬装及定制。

至于经营模式,欧派直接选择与各地规模较大、口碑较好的家装公司开展代理经销合作,为整装经销商提供引流、营销帮扶等措施;同时积极引导传统零售经销商与当地家装、整装渠道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合作,以完成欧派对当地家居市场的销售拓展,提升品牌整体占有率。

以此来看,黄某所涉及的整装家居就属于后者。对于这起风波,以及整装大家居的业务情况等,记者向欧派家居发送邮件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0 4

为何会“爆雷”

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黄某为什么会突然“爆雷”。

多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黄某本人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他是被欧派的扩店要求、房租等拖垮的,也可以说是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

有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红星美凯龙的总租金为8万元/月,喜盈门门店为6万/月,秀屿区为2万/月,加上没有“爆雷”的涵江门店租金,这部分成本一年在200万元左右。

在欧派对经销商门店三年一装修的规定下,黄某旗下的门店集中在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进行了重装。红星美凯龙、喜盈门、秀屿区的4家门店实际经营面积有25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装修费用大概在2500元至3000元之间,若以2500元计算,则整体的装修费用达到600多万,“这部分是纯经营性现金”。

房租与装修耗费了大量的现金流,与此同时在大环境影响下,门店的营收却没有增长,自身造血能力跟不上,“这几年业绩停止增长后,他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扩张,这些扩张、重装花了将近1000万元,但利润没有这么高。”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黄某的崩盘在于对局势的误判

辽宁海城经销商赵晓(化名)也是栽倒在这里,他承认自己已经破产,但并没有“跑路”,自己正在配合各方处理情况。

赵晓告诉记者,欧派对经销商的重修、换样、囤货等规定消耗了自己大量的资金,他说每次重装是三年一次,用的都是欧派的产品,两次重装花费了400多万;换样则相当于局部重装,每次在10万到20万之间,虽然金额不大,但频率很高;囤货则是出于业绩要求,业绩不达标时,经销商通常都会选择囤货以完成业绩,“最疯狂的时候,我这种小县城压货得达到一两百万,有的大商规模可以达到千万级别”。

通常情况下,这些要求会与经销商的进货成本绑定,若不配合,经销商的进货成本就会被上调,“假设你原来的进价是5折,业绩完不成就涨到6折,那就要亏本了”。

记者曾试图联系黄某求证,但截至发稿未得回应。

业内也有看法称,欧派确实对经销商在业绩增长、经营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但经销商选择入局,也说明他接受了这些要求,“爆雷”的经销商多缺乏经营及财务意识,误把预收款当做现金流腾挪,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目前,黑龙江大庆、辽宁海城、山东阳信等地的经销商“爆雷”事件仍在处理之中,欧派家居董事长姚良松在5月15日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正在配合相关部门妥善处理部分代理商“跑路”的问题,他强调数量并不多。

只是,这些事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却很难用数量评估,频繁曝出的“跑路”事件已然影响了消费者对欧派的品牌信任度。

多名付了款的消费者被告知“订单完全和欧派无关”。这样的回复他们无法接受,但他们的疑问现在也无人解答。

记者吴典

编辑孙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