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遗存资源丰富,在各个区都有不少成功老厂房华丽变身,与文化发生碰撞,不断擦出新的火花。其中,最有名气的可能就要属东方国际集团旗下的M50创意园,原身为上海春明粗纺厂,于2000年起开始转型为艺术创意园区,氤氲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在上海城市更新的浪潮下,M50创意园发挥创新思维、推陈出新,把园区内两处尘封多年的地标建筑成功打造为普陀区新晋“网红”打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50创意园

改造:“重生”的水塔

在M50创意园14家咖啡店中,有一家名为“BWT咖啡”的咖啡店颇为“出圈”,不仅在于它将艺术品融合进咖啡文化,更在于它所处的位置极其特别——上海春明粗纺厂内30年代落成的水塔,曾被用作整座纺织厂的蓄水储备和水泵运行。2000年,纺织厂转型成创意园后,该水塔除了曾被用作办公仓储外并未对市民完全开放,2020年原工作室退场后更是封闭了近3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塔

2022年年末,年轻的王伟相中此地,反复找到园方希望能承租该项目。

“一次来到水塔下面的时候,我仿佛感觉它能和我对话,诉说它的历史,走到楼上后,我看到了这个空间。随后我多次前往M50园区管理方,希望承租该项目。”“BWT咖啡”主理人王伟对记者回忆道,正因为水塔是M50的地标,承载着上海工业文明历史和现代的文化,为此,他所提交的设计方案中,水塔均保持原有的状态。

在2023年初,M50创意园考察了王伟的设计方案、开店理念,最终将水塔租赁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50创意园 BWT咖啡

在M50创意园成立的20多年里,水塔从未转型成公众打卡点,对于一个已经颇有名气的创意园区来说,园区方面为何在2023年决定将水塔“拿出来”?

“三年来,有超过20多组客户与园方接触过。但是如何让经营业态与水塔的形态有机结合,这方面并没有找到合适的。”M50园区招商经理殷雯直言不讳,此前不少客户反馈此处空间改造难度很大,需要投入较大的装修和运营成本。如果用作画廊,空间又比较局促,利用率不高,“最终,王伟用复合型的经营理念,把咖啡、画廊和水塔的公共属性有机融合并对外向市民展示,这一点打动了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雯(左)与王伟(右)聊业务

新增灯光、加固设备、内部装修“修旧如旧”……持续半年的改造装修最大限度保留水塔“工业印记”,升级为复古造型的咖啡店后便成为了园区人气最高的咖啡店之一,并成功登上点评类网站长寿路热门咖啡店第一名。

王伟告诉记者,事实上不少设备都是重新采购的,之所以看起来没什么变化,是因为这些家具都经过反复打磨,“做旧如旧、做新如旧,整体色彩就像水墨画一样。”

手捧咖啡的青年在此拍照打卡亦或是品咖时不经意撞见知名艺术家,一幅既有时代韵味又时尚感满满的和谐画面跃然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50创意园 BWT咖啡

一位市民对记者点赞道,现在上海市中心很难有这样的建筑能保留下来,“城市里的老建筑比较少,这也是喜欢M50的原因,它有很多烟火气。”

而在园区艺术家韩峰看来:“水塔仿佛是一座桥梁,是过去与现代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在水塔下品咖啡

提升:“新生”的烟囱

城市更新不仅体现在对老厂房风貌的改造,更是对城市空间创新的再提升、再利用。在M50创意园,像水塔这样从城市边角地蜕变成“网红”的案例并不少见。

M50创意园的制高点、“年龄”超过50年、高度约40米的全砖烟囱在废弃后同样被“雪藏”了20余年。记者获悉,该烟囱原来是上海化学纤维(集团)帘子布总厂,由于生产化纤需要蒸汽助力,这个烟囱的作用便是排放下方原先不远处锅炉车间的尾气。千禧年左右停用之后一直处于闲置的状态。

如今,这处斑驳粗糙的文化地标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融入人文情怀等举措终于找到了它的“主人”,摇身一变成为了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程丽的“艺起疗愈”项目展示地。未来正式开放后,烟囱及裙楼将成为一处公益性质的场所,每个人都能在这里面朝苏州河,体验竹编非遗文化,品茗、释放都市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50创意园

“我做公益项目的时候发现了这处烟囱,感觉如获至宝,因为现代社会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独立的空间和思考时间。在烟囱里静坐,通过制作非遗竹编,让人沉下心来,释放压力。”在程丽看来,这处烟囱所带来的疗愈体验是“独一无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丽制作竹编

被园区上下称呼为“管老爷”的管李兴已经在上海春明粗纺厂工作30多年。从一名维修车间管理人员转型成为园区副总,他对园区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眼里,闲置的老厂房在更新进程中必须要“觅得”它最合拍的“知音”。此前,就烟囱的更新计划,园区方也曾经制定了相关方案去改造、提升该坐标,最终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50创意园

“我们曾经作了三、四稿设计,比如点亮烟囱,比如放个M50的Logo,好像都不满意,没有让这个老建筑显得出价值。如今非遗项目的落地对烟囱来说也是一个新开始,期待公益项目带给市民来M50游玩的别样体验。”管李兴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李兴在园区

城市更新,向新更向“心”。从闲置工厂到如今游客、艺术家络绎不绝的热门打卡地,M50的转型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城市更新的脚步在加速,M50也同时面临着同质化的文化园区的冲击。

“M50挖掘自身资源的脚步不会停止。例如,下一步,原先用于纺织机器降温的深井将被我们打造成‘深井广场’,随着天安千树二期开业围墙拆除后,相信这个小广场将焕发新的活力。”M50创意园总经理周斌对记者介绍园区方面下一步规划时透露道,我们在更新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是复合艺术空间的更新及艺术生态系统的打造,园方将持续为游客打造一个以“艺术、创意、生活”为核心价值的文化园区。

据介绍,去年,M50创意园被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评为了优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案例。今年一季度,园区的客流同比增长了77%。全部游客中约20%为外国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50创意园

王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