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达西安

在国内,东到台湾宝岛,西到云南、西藏,南到海南三亚,北到黑龙江漠河,去过的省份、去过的城市不少。但中国很大,没去的地方更多。人生短暂,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时间、有机会都想去走走,去看看。

还未去而最最想去的地方有几处,西安便是其中之一。西安隔耒阳不远,往返交通也方便,一直是心仪之地,却几次错失机缘,至今没能与之相见,相遇。

国庆三十五周年之际,利用这个节假日,和家人商议,去西安游玩几天。

因10月2号要去常宁市参加一个比较重要的活动,去西安的行程是节前临时定的,没能提前预订到高铁票,只好买了3号的绿皮火车票。

国庆节的第三天,下午四点衡阳火车站上车,“哐咚、哐咚”声中,坐了21个小时多的卧铺,4号中午一点多到了西安火车站。

下得火车,从地下通道坐电梯爬上一个又长又陡的坡道,出西安火车南大门。

出门一看,给了一个极大视觉震撼。一座古城墙在车站广场前横跨东西,矗立在眼前,城墙两头视觉无法尽及,极其宏伟壮丽。正对着火车站墙垛之间,有两孔被打通,形成两个巨大的弧形拱门。拱门应该是混凝土浇筑,白色,在青黛色墙体下方,形成两道飞虹。拱门下方是通道,熙熙攘攘的行人。门洞的外面,车水马龙,形成了动与静、历史和现代相融合的美丽画卷。

历史古都、文化古都就是不一样,我们下榻的酒店位于莲湖区,酒店比较小,压根算不上高端豪华,但古色古香,还起了个雅韵十足的名字,“梦飞翔龙”。住在这么精致的酒店,算是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偶遇张学良公馆

平常外出旅游喜欢自由行,面对西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在这有限的假期,出发前选择了地接拼团。当火车进入陕西区域,特别是到西安后,就有种特别的感受,这次旅行不是简单去一个城市、一个旅游胜地,而是走进了一片浩如烟海的历史,神秘而深邃。此时,更觉得到地拼团是一个正确的、明智的选择。后来导游小哥也说,来西安,不是来看的,而是来听的。三分看,七分听。

旅游团的行程第二天5 号才开始。旅行社派车把我们接到酒店,稍事休息后出来沿东大街自行逛逛。见一条往南的偏街比较热闹,拐过去,路牌是建国路。沿建国路进去一百多米,见有很多人在排长龙。靠近一看,一座院落门口,两块牌匾,“张学良公馆”、“西安事变纪念馆”。说来也巧,了解西安事变细节于我兴趣很大。翻看拼团行程,竟然没有张学良公馆,于是排队,凭身份证,进入到了里面。

张学良公馆原是西北通济信托公司于1934年修建的一处住宅院落,1935年张学良就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并常驻西安时租用了这套房子作为私宅。这栋建筑是“西安事变”的见证。

整个公馆为民国建筑风格,以东、中、西三栋三层小楼为主体建筑,另有北排平房。在西栋的一楼,全部是介绍西安事变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内容极其丰富详实。参观完,基本能深入完整了解西安事变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了解其发生的历史脉络和演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更了解到了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巨大作用,以及顾全中华民族大义的胸怀和气度、睿智明慧的态度和处事方法。同时也仿佛看到当时斗争的激烈和险象环生。这个在第二天5号上午骊山脚下参观华清池时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及随行人员住的华清池五间厅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弹孔,以及蒋介石翻窗逃到骊山半腰被捉住,其地建有“捉蒋亭”等等,足以说明当时已是一场小规模激战,能感受到当时的枪声大作和硝烟弥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遗址博物馆 “遗址”的含义

5号早上酒店用餐后,上了旅游大巴。大巴直接开到骊山脚下的华清宫。进入华清宫,一块灰色花岗岩牌匾上,“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几个行书体大字俊秀清扬。导游介绍,遗址博物馆,是在文物的原地址上发现、发掘、修复,同时在原址上原貌展示,不同于博物馆、展览馆或者陈列馆之类的,发掘后异地展示、陈列。

进到里面,于是看到了一千多前,供李隆基泡浴,宽大而只有一个入口的“莲华汤”池,供杨玉环泡浴,小巧、形如海棠花的“海棠汤”池。睡在地下的李隆基和杨贵妃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么隐秘的御汤池,一千多年后会被成千上万的人来参观。

还有一些历史趣事:李隆基纵使如此迷恋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却不能屈尊去“海棠汤” 池和杨贵妃同浴。同样,杨贵妃也不敢僭越到“莲华汤”池的;“食尚汤”是皇帝洗过的水流过来的,供后厨和下人们用的,这叫皇恩浩荡。

华清池温泉水温44度左右,非常难得的适合泡浴,如今依然营业。现代人真幸福,无需皇恩浩荡,只需花两三百元,就可安享皇帝的尊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西安“千古情”

国内的“千古情”大型歌舞表演有多处,西安的 “千古情”被称为一个民族的史诗。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加持,很是期待观赏。导游肯定巴不得所有团员都观看的,按照行程安排,门票早就订购好了。

“千古情”总导演一概是黄巧灵,西安也不例外。歌舞剧分四个章节,“半坡之光”、“周韵秦风”、“汉使张骞”、“大唐盛世”,以一位华裔少女回国寻根的故事为主线,开启一次寻找民族记忆之旅,如时空穿梭机,全面立体展现周秦汉唐的宏大篇章。

整个演出据说启用上万套舞台机械和设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打破了舞台与观众区域的界限。当舞台上三千吨大洪水倾泻而下,数百立方黄沙扑面而来时,给人极其震撼的现场视觉听觉冲击力。当古代“人、物”从头顶飞逝而过、从身边款款走过,当驼铃悠悠、人喊马嘶,观众沉浸式感受一次穿越之旅。

演出的现场效果确实不错。不过作为一个民族的“史诗”,欲全面展示这座城市的根脉和浩渺岁月,却在章节安排和讲好故事方面缺乏深度和宽度。不苛求个把小时的舞台剧,能全景式展现几千年的历史画卷,但至少要抓住几个硬核,历史叙事要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而观看完这样一个舞台剧,除了留下视觉、听觉的冲击力外,脑海中难以留下更多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长安不夜城不缺网红缺内涵

相信没去西安的很多人,会被网上长安不夜城热闹繁华的景致所打动。我们去长安不夜城时,已是下午五点多,刚好在进行大型音乐喷泉表演。喷泉表演后,广播里说当天的所有表演全部结束。

此时依然游人如鲫,满大街一个贴一个,摩肩接踵。在这里,不少女游客身着汉服,头戴发髻,浓妆艳抹,或一人,或结对,或三五成群,在街上款款走过。不少的网红,也是一袭的汉服唐装,在街边架起设备,忙着直播。不少的摄影师,为络绎不绝的“汉唐女人”应接不暇地拍照,生意好得不得了。

尽管长安不夜城在大雁塔的后方。大雁塔是玄装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古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主持修建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夜城的大街中央也修了不少历史雕塑、雕像,镌刻不少隋唐大家诗作。但是游一圈下来,不夜城就是现代版的一个商业运作,与长安绵长的历史和文化似乎不搭界。 也许是没观摩到一些文化演出,如果有一些演绎来衬托,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不过西安市的管理者值得称道。整个长安不夜城有成百上千警察和治安人员在维持秩序,同时广播里不停的提醒游客,指挥人流全部超一个方向流动起来。人虽多,但并没出现拥堵现象,更没出现紧急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压轴大戏秦兵俑

可以说,每个初到西安的游客,最最心心念念的肯定是秦始皇兵马俑。我们安排在最后一天观看,不知是不是旅行社刻意安排,当压轴大戏。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华清宫同样位于西安西北面的骊山脚下。1975年发掘, 79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先后建成并开放了秦俑一、三、二号坑和文物陈列厅。

现今展出的陶俑,战马、兵器和物品只有两千多件,只是埋在地下面其中的小部分。大部分还在挖掘之中,或者准备让大部分继续长眠地下,暂停挖掘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兵佣,都是清一色的灰色。其实刚出土时是彩色的,出土后因为保护技术没过关,不知是空气氧化或者风化,漆色全部剥落,成了今天的素色。

在兵马俑诸多颜色中,最最宝贵的是紫色。现代颜料的紫色,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德国科学发现的。以前认为古代紫颜料中,只有埃及紫。秦兵马俑的出土,证实中华民族早就有珍贵的紫色颜料了。

站在看台上,看到坑里密密麻麻站满了兵佣,他们形态不同,表情各异,栩栩如生,像一只正在接受检阅的战队。每个坑经坑底夯实,地面墁青砖,上面密排棚木,棚木上铺席,席上再填土。每个兵佣平均身高一米七以上,都在两百多斤之上,重的三四百斤,整齐排列站在过道空洞中,这在当时是多么巨大和繁复的工程啊。不得不佩服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先人的艺术造诣以及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1974年,当地一个杨姓农民打井发现秦兵佣并上报,为兵马俑的发掘立下了首功。这位农民现在是博物馆名誉馆长,享受和馆长一样的经济待遇。埋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贝,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机缘巧合被发现,引起世界轰动和世人仰慕,这是否冥冥之中预示着中华民族将再次崛起,矗立在世界东方呢。

况且宝贝还多着呢。据考古测算,秦皇陵占地56.25平方公里,兵马俑遗址只很少部分。一个陪葬坑,就发掘这么多宝贝,秦皇陵,不知会给世界多大的惊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结语

都说百年文化看上海,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西安。西安作为千年前中华民族十三朝古都,晨钟暮鼓,秦砖汉瓦,国槐古树,明城墙,biangbiang面,处处透出几千年中华文明积攒下来的浓烈气息。

位处关中平原,八水九山绕西安,天府之国,确实是风水宝地。有个说法,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西安的黄土埋皇上。大多当地人认为秦岭山脉是中华民族的第一龙脉。作为唯物主义者,龙脉一说难有实据。但西安及关中人对中华文明的推崇、坚守和传承,肯定是一个民族经久不衰、长盛久安最宝贵的精神品格和内生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艾友2024年10月整理于耒阳

免责声明:本平台按耒阳社区及各网站网帖推送的任何图文言论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