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青

TOP前言

国科大杭高院2024年新增1位杰青、1位优青。

10月28日,TOP小编查询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官网发现,该院2024年新增1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1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鹃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物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兼任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委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202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获得中科院BR计划终期考核优秀、中科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带头人等称号,并应邀担任“发光学报”青年编委。指导及协助指导的多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中科院院长奖”、“王大珩光学奖”、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等。

2007年获得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博士学位,之后到日本电気通信大学先后担任博士后、助理教授,2013年由上海光机所以中科院人才计划引进回国。

近年来,面向集成光学等前沿应用需求,以激光技术小型化为牵引,开展了新型增益材料的微纳尺度下超短激光等激光新原理与机制的探索,成功实现世界上基于传统激光腔的最小激光器(其三维尺寸仅为亚波长量级)及多种LED发光器件等工作。这些工作相关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ACS Nano、Nano Energy、Small、ACS Photonic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迅速得到国际同行的承认与引用,多篇入选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和封面。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人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B类专项等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及微纳激光机理及器件研究,运用超快激光光谱、太赫兹时域光谱和显微镜成像技术,研究钙钛矿等材料内部光电转化、发光应用等相关的超快动力学和非线性光学等物理化学前沿问题,结合材料制备、器件测试,实现对光电器件、发光器件功能化的理解和应用,致力于相应的器件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季云龙,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化材学院唐勇教授工作室副研究员,杭州市高层次C类人才,2024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0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获得博士学位。 2015年~2017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201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季云龙副研究员长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发展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水系液流电池大规模储能技术和电化学碳捕集技术,助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作为核心骨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Energy,Joul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已授权专利4项;2022年入选市级重要人才项目。致力于杭高院研究生的培养与教学工作,共同担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有机氟化学》和《半导体光催化》三门课程教学,指导多名博士后和研究生。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被誉为“世界顶尖科技学府”“中国科学家最多的大学”,2023年ESI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全球排名26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简称“杭高院”)创立于2019年,经中国科学院党组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由国科大和杭州市合作共建,是国科大直属二级学院、杭州市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和浙江省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中国科学院体系在西子湖畔的一脉分支,杭高院秉承国科大“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继承和发扬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的传统优势,立足于“高起点、小而精、创新型”的办学定位,实施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集“技术研发、人才引育、学生培养、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发展需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国科大杭高院”,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