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时代,耗时更长、工序更为繁琐的传统工艺似乎与现代发展背道而驰。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技艺的传承,对其实施保护性质的“养”是绕不过的路径,但这不足以让其真正回归到现代生活。要获得“新生”,更需要突破性质的“变”。
变,即转化。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审美或生活所需,才能让其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当代的创意设计是传统工艺的核心转化力量。
当我们仔细审视现代设计领域,会惊喜地发现传统工艺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悄然回归。在11月8日至11日举办的2024西安设计周上,可以清楚地感知到这一点。
诉说关于建筑、人居、城市思考的“与古为新——院士大师建筑作品邀请展”,汇聚各式潮玩手办、IP产品、动漫周边的“文创设计主题展”以及展现艺术品与空间的关系和影响的“Joy,Life特别艺术项目”等多领域、多元化的主题策展在西安设计周上演,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的魅力也贯穿其中。
其中,谭木匠携手《中华手工》在西安设计周带来的“栉佩之美·第八届谭木匠设计大赛成果展暨交流会”——以梳具制作工艺为“面”,赛事给参赛者足够的设计和创作空间,喷涌的想象与碰撞的思维,迸发出无数个“点”:或是结合AI、金属材质等的新奇创意,抑或使用大漆螺钿、绒花、景泰蓝、编结、缠花等传统工艺打造现代审美外形的创新转化。
这些本就在梳具制作工艺下的“点”,在加入奇思妙想的当代设计后,又重新构成了一个形态、理念、形象都获得新生的“面”。
设计“落地”
助力传统工艺形态新生
DESIGN COMPETITION
当代设计,如何助力传统工艺“新生”?
不限材质、不拘形态、不求章法,栉佩之美·第八届谭木匠设计大赛在征集作品之初就确立了“0门槛”征集无限想象力的准则,这也是其能涌现出众多创新转化传统工艺的设计作品的根本原因。
在第八届谭木匠设计大赛成果展上,既有以传统木梳作为机翼,采用木旋工艺制作机身的飞机外形套梳《如果能飞翔》,又有梳子和支架组合在一起就可形成一个完整传统风筝的《纸鸢梳佩》,以醒狮、熊猫、螺钿、兰花等元素为设计主线的作品也各美其美……无论是打样出的设计类作品,还是由作者亲手打磨的实物类创作,都同样抓人眼球。
通过展出的作品,可以明显感觉到本届大赛创作的特征和趋势:运用AI辅助创作增多,作品设计中传统手工艺运用增多,多数作品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及作品兼具功能性和观赏性,更具现代审美。可以说,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的融合创新在这届大赛中得到了亮眼展现。
《如果能飞翔》
《纸鸢梳佩》
《龙光焕发》
《簪梳如诗》
部分实物参展作品
关于“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栉佩之美的美,美在形态、美在功用、美在观念、美在创意、美在未来……多元的审美趣味亦少不了一个“趣”字。有充满幽默的风趣,也有散发情致的理趣;有文人的雅趣,也有孩童的稚趣。所谓情趣,都少不了生活的浸润,所以,“工艺之美·生活之趣”,就是今年栉佩之美年度主题,想去表达的方向。
而谭木匠所做的,就是让创作者的想象“落地”。通过打样师傅参考设计图纸的制作还原,或是运用3D打印技术完成部分材质、形态复杂的作品,让加入当代设计的传统工艺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成为可触摸的、真实存在的物品。再加上本就以制造实物梳具参赛的创作者们,一届设计比赛就收获了430件/组赋予传统梳具全新设计的创意作品,传统工艺的形态“新生”也就此展现。
思维碰撞
助力传统工艺理念新生
COMMUNICATION
传统工艺的新生,除了实操外,设计思维的养成亦十分重要,需要不断地交流、碰撞、研讨。
正如谭木匠副总裁刘柯佳在“2024第八届谭木匠设计大赛交流会”致辞中所说:“设计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谭木匠设计大赛的举办搭建起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每一位有梦想、有创意的设计师能够找到自己的舞台,让传统工艺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发展。”
交流会中,高校学生作者代表及手艺人、设计师代表们从灵感、工艺、设计等角度,将创作故事娓娓道来。指导老师和谭木匠产品设计师也一起见证了设计成果、交流设计经验,让到来的人们感知到现代设计对传统工艺“新生”的助力,亦为身处传统工艺行业的人们看待新事物提供了一个辩证的角度。
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朱玥仪、秦晓楠以及来自鲁迅美术学院的刘美双3位学生作者代表分享了他们在“栉佩之美·第八届谭木匠设计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及设计背后的灵感与思考。
朱玥仪的作品《龙灵山海》以C形玉龙与祖国大好河山结合,梳子与置梳架造型浑然一体。她认为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古老图腾,是人们精神之所在,在她的设计中兼具了现代审美的思考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刘美双的作品《梳韵山水》则是将中国水墨画中的塔、自然山水等元素融入镜梳套装中,将实用性与美观性结合。她希望可以通过留白营造出“山高云淡、孤塔屹立”的意境之美。
秦晓楠将《山海经》故事里的神灵动物白泽与新石器时期的工具相结合,创作出《神话白泽木梳》,圆润可爱,很具想象力。她认为,随着时代发展,现代设计更应从多角度来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在生活上坚守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
这次大赛也得到一些手艺设计师、传承人的积极参与,刺绣设计师祝心聆、古法编结传承人杨玫作为参赛手艺人代表来到现场,她们的作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提取与转化,以及当代人的生活之需,传递出现代设计的巧思与创意。
祝心聆的作品《“钺梳越美”数字化刺绣创意木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3D建模技术来刺绣。作品创意是为妇好设计一把梳子,提取青铜钺器物造型、纹饰图案及斑驳锈迹等历史元素,并将之解构重组,一件兵器就华丽转身为了一把梳子。
她认为,新技术需要从传统工艺汲取营养,传统工艺也需要借助新技术来实现突破,在她的作品设计中也体现了这点。
杨玫在创作《山茶花开》时的灵感来源于明清时期传统首饰纹饰和形制,采用古法编结技艺,辑珠技法、绕线技法、组绶技法等多种传统技法全手工制作而成。
她认为面临困境的青年传承人,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艺水平、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渠道来交流发展以破局,引发了手艺创作者的共鸣。
今年大赛有什么指导思路或侧重点?
设计学科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工艺的再设计?
一件设计作品打样需具备怎样的条件?
如何看待运用AI技术设计?
除了作者分享以外,本次交流会还邀请了西安美术学院教师刘一珂、云南艺术学院教师张琳翊以及谭木匠品牌设计师陆谦逸,对大赛作品作点评和交流,开展一场聚焦文化创意与设计,对AI时代产学研的发展路径进行畅想的圆桌论坛。
刘一珂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
我们在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去研究和实践传统工艺的再设计,包括这次谭木匠设计大赛,这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实践的机会。我们要求学生,要发自内心地去探索和思考主题,并且要从实际出发,从能够被生产的角度去考虑梳子的具体设计,在过程中去摸索细节。
这就让学生们在设计前深入理解用户行为、需求与期望,构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探索造型背后的美学价值,和与传统工艺结合的空间。设计不能只停留在想法,我们也鼓励大家去学习、实操传统工艺,哪怕做得不好,但也能通过双手去深刻理解。
这也是我们学院教学的一概理念。包括生活美学工作室在内,我们从一年级的基础素养培养,到二年级的专业理解与分析,再到三四年级的专业实践与综合能力提升,我们分阶段、分层次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产品设计的精髓,实现从“发现美”“识别美”“衍生美”到“创造美”的飞跃。
张琳翊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
在设计中代入情感,是我指导学生参与此次大赛的第一个课题。我父亲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就是一把谭木匠的梳子,我把这个经历讲给学生,引导学生们也回忆自己收到的礼物和背后故事,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寻找设计的灵感。
我们学院设置有不同的工艺实验室,有包括木雕工艺、金属工艺等在内的传统工艺实验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谭木匠设计大赛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完成基于传统工艺基础之上、可以落地实现的设计。经过和学生之间的不断讨论,陆续完成了一系列的作品设计,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今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同学在设计中运用了AI技术辅助。起初我也有些犹豫,运用AI是否符合设计比赛的理念呢?我不断地和老师们沟通讨论,并关注一些前沿的当代设计,我发现AI技术在现代的设计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我们不能刻意回避。结果也是喜人的,同学们运用AI技术赋能设计,达到了融入设计、思考、情感、传统工艺的效果。
陆谦逸
谭木匠品牌设计师
作品的完整度极高,创作品类变得更加丰富,维度也广阔很多,是我对今年设计大赛最深刻的印象。比如《龙灵山海》加入了按摩梳的设计,《梳韵山水》加入了镜子,塔部分打开是指环按摩梳……今年许多参赛作品除了创意设计以外,自身还具备两到三种功能性,在真实的市场中,消费者不会为了相同的东西买单,一组具有多种实用功能的产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在而今年许多作者都实现了这一点。
我们今年还看到了许多与异材质的结合,比如《如果能飞翔》在设计图中标明了各个连接部分的零件和材质细节,这说明作者在设计初期就已切实考虑了异材质的落地。《童年动物园》则是将皮质和梳子结合,便携式的设计保护了梳齿。
可以说,参赛者们的设计愈发契合谭木匠产品设计的理念:以人为本,在满足功能性、实用性的前提下,以传统工艺和文化打造和人们生活和情感之间的链接。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事情,传统工艺能够传承至现在,是因为它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留住传统工艺,就是让其更多参与到我们生活中来,而不能只展示在玻璃柜中。
互动体验
助力传统工艺形象新生
EXPERIENCE
阳春白雪的艺术、在高高的殿堂之上是大众对传统工艺最普遍的印象。如何改变其“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让其真正回归到日常生活?让传统工艺变为可触摸、可体验的互动打卡是一大妙招。
在栉佩之美·第八届谭木匠设计大赛成果展现场,中央置有一块锯梳型的方形木桌,周围5台木梳制作机器,作为木梳DIY体验环节的操作空间。参与者在木匠师傅的教学和协作下,沉浸式体验开齿、砂背、细磨、彩绘、抛光等木梳制作的关键环节。
时不时还有“大唐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等身穿汉服的体验者加入木梳制作,身处在谭木匠充满古风的展陈中,似乎让人置身于“大唐盛世”,木梳制作工艺也在这打磨之间“活”了起来。
无独有偶,在《中华手工》设置的打卡点,用西安楮皮纸制作的纸签和中华手工LOGO印章及鱼形印章受到众多观展者的喜爱,纷纷化身设计师,为自己的藏书票“排兵布阵”。
以报纸形式呈现的系列杂志内容也成了大家的拍照打卡“神器”,在杂志墙前争相摆起“POSE”,其间蕴含的传统工艺与文化也流动在热闹的氛围中。
古法编结技艺传承人杨玫同样带领观展者开启了特别的编结体验,桃粉色、天蓝色等充满活力的颜色以及黑神话悟空等元素被灵活运用,在手指翻飞中打破了大众对古法编结的刻板印象,在设计和工艺的共同探索中,传统工艺的形象亦得到新生。
当代的创意设计可以把传统工艺“和而不同”的价值综合创新,使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形态,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业态的发展空间。
在AI时代,我们要拥抱新技术、新工具,让其为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服务,但在核心工序环节,传统工艺仍要发挥作用,因为由经验、思想和身体记忆、体能释放出来的生产力是差异化的,能够带来产品的独特性和服务的独特性。
“栉佩之美·谭木匠第八届设计大赛”不止于一场赛事,也是一个试验场。希望它能慢慢形成自己的影响,链接越来越多的高校设计力量,真正推动产学研融合,推进设计成果转化。中华手工作为链接的桥梁,也期待发挥更大价值和作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