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帝国崩溃之后,部将塞琉古于公元前312年,在如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宣布独立,建立塞琉古帝国,疆域为中国西域到耶路撒冷。
半个世纪之后,巴克特里亚总督宣布独立,从塞琉古帝国分了出去,成立了“巴克特里亚王国”。随后,巴克特里亚王国迁徙了大量古希腊与马其顿人,让其成为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王国。
公元前145年或140年,巴克特里亚王国或被大月氏灭亡,或被吐火罗人灭亡。对于巴克特里亚王国被谁灭亡,中国史书上的“大夏”是不是巴克特里亚地区,中西看法不一,其中一个原因耐人寻味,即汉朝史书对大夏的风土人情描述中,并没有丝毫古希腊痕迹。因此,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大夏,并非巴克特里亚”,这样就能避开一些尴尬。
“大夏”具体何在暂且不谈,但“巴克特里亚地区”位置基本是确定的,即大致由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部分地区构成,中西交汇之地,位置十分重要,也被称为“文明的十字路口”。
从塞琉古王朝到巴克特里亚王国,在此统治长达200余年,其中巴克特里亚王国更是“典型”的古希腊王国,那么此地必然存在很多古希腊风格的遗存才对。延伸一下说,任何先进文明都有影响力,古希腊那么先进,巴克特里亚王国想必不差,那么周边区域理应有些古希腊文化风格。
我们都知道,如今很多人质疑亚历山大东征,而回击这种质疑的最好办法,就是拿出考古证据。而塞琉古王朝与巴克特里亚王国都是亚历山大东征的遗留势力,因此如果在巴克特里亚地区,考古发现大量的当时的古希腊遗存,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证明亚历山大东征。
本世纪之后,中国与中亚诸国组建考古队,主要目的是探寻丝绸之路与大月氏,但在这一过程中却有一些意外发现,由此不禁让人思考亚历山大东征的真实性。
西方中亚考古发现
中国参与中亚考古之前,西方考古队在南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发现了不少“希腊化”遗址:
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法国考古发现“希腊化城堡”。澎湃新闻文章《撒马尔罕古城,长安人和罗马人都向往的地方》中介绍:“两个遗址之间出现叠压关系:如亚历山大希腊化时代谷仓的一角,正好叠压在阿拉伯伍麦叶王朝的清真寺之下。”
其中,“谷仓”里存放的竟是中国粟米,该报道称亚历山大从地中海一路打到中亚的后勤秘密就在于小米——坚实且富有营养。小米竟然成为亚历山大的后勤主粮,这还真是梦幻。但更重要的是,该遗址叠压在伍麦叶王朝下,而伍麦叶王朝即倭马亚王朝,存在于661年-750年,因此“希腊化城堡”在亚历山大之后肯定是长期存在的。
在阿富汗地区,西方考古发现就更为惊人了。比如,1965年在阿富汗阿伊哈努姆,西方考古发现的典型希腊风格的科林斯遗址,断代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末至前2世纪下半叶;1993年在阿富汗北部巴格兰省,发现“罗巴塔克碑文”,与罗塞塔碑文等几种语言对照记载一样,该碑文以大夏语与希腊文写成,上面记录了贵霜王朝早期的王名和事件,而贵霜王朝存在于公元30年—375年。
总之,以西方考古发现来看,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巴克特里亚地区出现强势的希腊化文化面貌;而在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之后,该地区的希腊化文化面貌还长期存在。
中国考古改写认知
本世纪以来,中国参与中亚考古,涉及范围极大,除了阿富汗地区之外,覆盖巴克特里亚的其他地区,其中包括撒马尔罕等赫赫有名的地区。然而,中国的考古发现,却与西方描述的情况大不相同。
首先,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之前,北巴克特里亚地区的考古中,并未发现“希腊化”的文化面貌。
比如乌兹别克的费尔干纳盆地东北角的埃拉坦遗址,断代为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覆盖了“希腊化”时代,但其中并未体现出希腊文化面貌。类似遗址还有一些,时间都包括公元前2世纪前,但也没有什么古希腊文化面貌。
其次,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之后,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出现“典型”的游牧文化面貌,此后直到魏晋时期也没有希腊化的文化面貌,反而出现大量中国文化痕迹。
经过详细考古调查,《新丝路学刊︱王建新:丝绸之路考古的实践与思考》给出的结论是:“公元前2世纪末期至公元1世纪初期,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苏尔汉河河谷平原、瓦赫什盆地周边的山前和丘陵地带分布着一种特征明显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
其中,塔吉克斯坦的贝希肯特谷地,就位于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到贵霜时期文化的核心区域,其文化面貌与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州拜松市的“拉巴特遗址”大致一样,都是“典型”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
也就是说,中国在中亚的这些考古发现,反而证实了中国史书的记载,即大夏到安息的风俗相同,而且史书上还说“与中国同俗”也没错,因为大月氏(大部分月氏西迁,被称为“大月氏”,少部分留在当地,被称为“小月氏”)的文化面貌就与中亚游牧民族的基本一致。
总之,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除了西方学者“考古”出极少数“希腊化”遗址之外,中国考古迄今还没有相关发现,这显然与“希腊化”三个字不太相符。毕竟“希腊化”了,那么“古希腊文化”应该在此广泛存在,但实际上中国考古发现的大量遗址中却都没有。
综上,从考古角度来说,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中国考古没有发现希腊化痕迹,能不能据此说亚历山大东征是伪史呢?其实目前还不能,因为西方考古捷足先登,在巴克特里亚地区,尤其在阿富汗地区“考古”出一些亚历山大东征遗留下的“希腊遗存”。
至于这些“希腊遗址”可不可信:其一有无伪造的问题(比如下图的考古发现,就存在严重问题,西方考古的确问题多多),其二有无指鹿为马的问题,就是将其他风格的遗址说成是“古希腊风格”,还有将粟米说成是亚历山大东征后勤主粮可不可信。这些问题都需要实际考古调查,但受到很多因素限制,中国考古还远没有走到这一步。
最后,随着中国进一步崛起,随着中国考古深入研究,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亚历山大东征、一度统治中亚西亚的塞琉古王朝、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真伪,也会随着中国考古的深入而被揭开真面目!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撒马尔罕古城,长安人和罗马人都向往的地方》
《澎湃新闻——新丝路学刊︱王建新:丝绸之路考古的实践与思考》
《中亚古墓出土大量中国丝绸和古币 专家:研究结果可能超乎想象》
《文博中国——中外合作考古重现丝路之光》等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