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力校长为高纪凡颁发聘书
时隔36年,光伏行业的领军人物高纪凡,重回大学校园。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董、天合光能董事长、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纪凡受聘担任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标志着复旦大学与天合光能的深度合作拉开新帷幕。
“作为一名新任教师,‘复旦’二字,于我而言既是光辉起点,也是文化归宿。”
在聘任仪式上,高纪凡说:“今日成为复旦的一员,我感受到‘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深刻寓意——追光逐日,生生不息!”
在被媒体誉为“追光者”的高纪凡看来,“复旦精神”与太阳文化中代表生命与希望的光明天然契合,自己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发扬“复旦精神”,将“日月之光”播撒至全世界。
他期待,未来在学术交流、联合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智慧之光、创新之光,共同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聘任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复旦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金海燕,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沈辉等共同见证。
15载复旦情缘
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高纪凡与复旦大学的缘分源远流长。
2009 年起,高纪凡担任复旦大学第四届至第八届董事会校董,持续关注并支持着学校发展。他的夫人吴春艳博士作为复旦大学哲学系校友,也与复旦有着深厚的情感。
多年来,高纪凡夫妇热心公益,携手捐资设立哲学学院天合本元文化基金等项目,在疫情期间更是雪中送炭,鼎力襄助学校。
高纪凡创办的天合光能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光伏企业之一,经过27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全球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企业。2010 年,他做出一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全力推动天合光能建设 “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年,光伏行业遭遇寒冬,全行业亏损,很多人建议高纪凡砍掉研发投入。“我说什么费用都可以砍,就是不能砍研发投入。我说到做到,研发投入每年持续加大。”高纪凡斩钉截铁地说。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实验室汇聚了一批来自国内外的顶尖科研人才,配备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营造优良的科研环境。褚君浩院士、沈辉教授、杨德仁院士等众多行业权威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重要职务,他们和皮埃尔博士等国外知名科学家共同组成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
在实验室里,他们围绕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难题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创新,在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的结合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
这家企业中诞生的实验室,先后 29 次打破电池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世界纪录,率先提出并发布国际 IEC 光伏标准,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工业大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推动我国光伏技术从追赶者转变为领跑者,在全球光伏领域占据重要一席,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3月,天合光能与复旦大学因共同的科研梦想走到一起——双方以天合光能原有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石,联合申报获批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纪凡担任实验室主任,褚君浩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就在两个月前,双方又共建先进光伏技术校企联合实验室。
这一合作不仅提升复旦大学在光伏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也推动复旦大学新工科的发展,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
导师的三句话
让他坚定一生信念
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与高纪凡的学者出身高度相关。
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后,高纪凡1985年开始在吉林大学校长、“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院士的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
唐敖庆不仅向他传授前沿的学术知识,更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高瞻远瞩的大局观念,影响了他的学术理念和人生价值观,在他的心中埋下追求卓越、胸怀家国的种子。
硕士期间,成绩出众的高纪凡获得前往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但受到当时改革开放浪潮的强烈感召,这个刚刚23岁的年轻人,毅然决定投身创业大潮。
他向唐先生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在做论文期间,利用空余时间深入考察了从北到南的广阔地区,尤其是江苏和广东等地,发现基层和民营企业对优秀科技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而当时研究生进入这些领域的却很少……”看到南方改革开放的蓬勃景象,高纪凡坚信通过科技创新创业,不仅能实现个人价值,更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
唐先生最终尊重并支持了他的选择,并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如果你选择创业,务必找到一个值得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选择一个能够造福社会的产业领域,坚定不移地坚持科技创新,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这段话给高纪凡指明方向,也激励着他,让他坚定“坚持科技创新不放松”、“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情”的信念。
1997 年冬天,《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引发全球对低碳发展的关注,高纪凡察觉到这一趋势,认为太阳能发电技术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久后,他还收到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同学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包含的一张美国宣布实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的照片,点亮他心中的创业火花。
高纪凡意识到,如果能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普及到每个屋顶,让普通百姓享受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这将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业。
经过毕业后近十年的探索与沉淀,高纪凡终于明确了一生的奋斗目标,梦想也有了着落点——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那时他刚好30岁出头。
当时中国没有真正太阳能产业,甚至光伏两个字怎么写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开拓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未知与艰难。在天合光能的发展历程中,高纪凡和他的团队遭遇多次行业周期的考验,市场竞争激烈、技术瓶颈、资金压力等问题接踵而至。
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高纪凡带领团队一次次化险为夷,在困境中不断突破自我,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推动校企融合
共谱未来新篇
当天的聘任仪式前1个小时,高纪凡在复旦校园中转了转,瞻仰谢希德、苏步青等复旦前辈的雕像。宁静的校园,让他“有鱼归大海的感受”。“复旦是大海,我是鱼,海阔凭鱼跃,我感到深度的融合。”
以此聘任为契机,高纪凡希望推动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复旦新工科的发展贡献力量。展望未来,清晰的规划和设想在他脑海中形成——
学术交流方面,计划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将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丰富的产业实践经验分享给师生,拓宽师生学术视野,让复旦在光伏技术研究领域紧跟国际前沿趋势,激发更多创新思维的碰撞。
联合研究方面,将围绕新能源光-储-氢等关键技术领域,整合企业的产业化优势和高校的科研资源优势,与校内优秀的科研团队携手开展攻关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优质平台,吸引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才俊投身光伏科技领域,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为光伏科技的持续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
殷梦昊 张宁洁
摄 影
成钊
责 编
殷梦昊
徐沁芃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