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央决定新建“十大建筑”来庆贺这个日子,而人民大会堂就是其中一项。
可距离10周年仅一年的事件,整个大会堂也只是个计划而已,连个雏形都没有,整个世界都在等着看中国的笑话。
然而,一年过去了,新中国的人民大会堂不仅建起来了,而且比之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建筑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还创造了当时的几个世界之最,那这世界之最又是在哪体现的呢?
人民大会堂外景
其实,这世界之最有两个层面,这首要的之最便是时间了。
人民大会堂从提出想法到竣工,前后不足一年的时间。在当时新中国百废俱兴的状态下,要想建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简直是痴人说梦,世界连呼不可能。要知道与人民大会堂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建筑,最快的也需花费整整7年,而这些国家哪一个的实力都要比刚建国的新中国强。
但中国人就是要逆风直上,让那些瞧不上中国的国家刮目相看。
于是,当中央决定建造人民大会堂时,举国上下皆鼎力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民大会堂工程顺利开工,30多位国内顶级的建筑学家汇聚北京,用了仅仅50天的时间便敲定了一份堪称完美的设计方案及图纸。
之后便正式投入建造之中,原先“住在大会堂”内的人民都自觉地“搬离”给大会堂挪位置,充分响应国家的规划。同时,北京人民前往大会堂的建造地帮忙,全国人民也纷纷从全国各地前往北京来帮忙。
就这样,人民大会堂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耗时一年竣工。新中国用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只要想,就一定能!
除了时间上令他国吃惊,人民大会堂的外观及内部布景也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的几大之最。
首先是大会堂的门窗所用的玻璃,可这玻璃有什么奇异之处,竟能创造世界之最?
可别小瞧玻璃,人民大会堂所用的玻璃可不是一般的玻璃,那都是巨型玻璃。在上世纪能生产巨型平板玻璃的国家少之又少,更别说还是长4.4米的巨型玻璃。
彼时,人民大会堂正处于装修安装的阶段,由于大会堂十分庞大。考虑到采光的问题,使大会堂内部不灰暗,因此采用玻璃,而制造玻璃的任务便委托给了中国制造业的中心——东北沈阳。
中央派去采买物资的人将大会堂的需求传达给沈阳领导时,沈阳领导立即下达命令,全力支持人民大会堂的安装工作,保证完成人民的意愿、国家的任务。
因为大会堂内所需的玻璃太多,大大小小的、巨型的都有。所以,沈阳领导将这个任务分别下发到大连玻璃厂和沈阳玻璃厂,但此时困难来了。大连玻璃厂的订单一直排到了1960年6月,此时实在无暇分工到人民大会堂的玻璃。
可无法完成,人民的意愿便会落空,沈阳领导也理解大连玻璃厂的难处,将一些相对小型的玻璃交给大连玻璃厂制造,而巨型平板玻璃的任务便由沈阳玻璃厂负责,两个厂长当即拍定,保证完成任务。
大连玻璃厂加快机器的运作速度,全场人民上下齐心,用时25天,在完成原定基本的生产任务的同时,将人民大会堂所需的大小型玻璃全部生产完毕,完美递交出。
而沈阳玻璃厂这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大会堂所需的4.4米巨型玻璃,沈阳玻璃厂从未制造过,且当时玻璃技术最先进的英国也只造过长2.2米的玻璃。而那种玻璃,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了。
这可让沈阳玻璃厂厂长犯了难,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沈阳玻璃厂上下员工的细心揣摩,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于是,在厂里的一众齐心协力下,沈阳玻璃厂扩高了工厂,使之能容下巨型玻璃;重新调试机器,使之能生产出这种玻璃;同时精挑细选三批熟练精干的员工进行培训。
就这样,第一批以党委书记和厂长为首的员工踏上了生产巨型玻璃的车间。生产过程中,每一位员工都将心提到嗓子眼,默默地祈祷着。因为玻璃太高,稍有不慎便会从中间部分断裂,玻璃砸下来,就意味着员工有生命危险。
老沈阳玻璃厂
当第一块巨型玻璃被拔出来时,全厂都兴奋了,但大家不敢发出声,怕打扰了工作。生产过程太过于艰难,好几次后两批人员请求上车间替换第一批,但都不被允许。
因为第一批人已经掌握了要领,此时换人会增加风险。因此,第一批人用了三十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斗,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可他们腿站肿了,嘴巴干裂了,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在欢雀。
第三个世界之最即大会堂内迎宾厅的地毯。
为了和厅中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型国画相映衬,需要用一整片地毯铺上。这地毯不能是拼接而成,必须是完整的一块的艺术地毯。
于是,天津地毯二厂得知地毯的要求时,命令厂内设计人员及一干生产部员工加班加点,用了10天将厂房加宽,并将图纸设计好,组织厂内的熟练员工开工。
天津地毯二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厂内员工也都踊跃报名参加此次生产。所以,运用当时厂内独创的先进的织剪技术,地毯的生产工作顺利进行,且大大地缩短了所用的时间。
还不到三个月,一块完整地织着大花小花的宏丽的地毯便展现在了大众的眼中。与矩形国画一上一下,映照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美好寓意。这对比当时英国所制造的地毯,真真大了九倍都不止,可谓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宏丽的地毯了!
虽然生产完了,但巨型地毯的运输也是一大困难。因此,三台吊车将地毯吊着与运输车一起运输到北京,中央安排100余人,共同合力将地毯抬进迎宾厅,并协力铺好。
最后一个世界之最为大会堂小院内的一棵绿植。
此绿植来历可不小,它是一棵历经百年的古树。然而,这古树此先并不在大会堂内生存,它是被移植而来。在当时科技并不发达的新中国,移植一棵古树的工程是艰险的。且即便移植成功古树是否能存活也是个难题,如若存活,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世界也是一大奇迹。
可中国人民做到了,园艺师走遍了大大小小的绿化景点,终于选定了这棵古树。尽管移植工作艰难但园艺师并没有放弃,他们通过精密无虞的计算测量,敲定了最终的方案。
园艺师们以树干为中心、两米半为半径做圆开挖,在渐渐能挖到树根时停下挖的动作,改用铲子一点点地清除树根的土块。尽管费时费力,但是经过园艺师的不懈努力及细心操作,整棵树完整地给挖了出来,用木箱子钉上运送到人民大会堂的院子内。
而后,园艺师仿造古树之前生活的地方的坑重新挖了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坑给古树以栖息之地。移植工作尚且顺利,剩下的便交给时间检验,能不能活还要看第二年。
一个年头过去了,古树挺拔的树干上逐渐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芽,它又重新在人民大会堂焕发生机,似是暗示中国的未来光芒万丈。
人民大会堂的成功建造,获得的这几个世界之最,皆凝聚着中国人民上上下下的智慧。而中国,也在世界的瞠目结舌中一步一步地以飞快的速度成长,并逐渐超越,展现出华夏民族的万丈荣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