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P2P平台的春天 “小孟”的春天

中午12点45,小孟埋头趴在办工桌上准备午休。似乎想起了什么,她抬起头拿起键盘边的手机,点开一个软件看了一眼。

“我看看今天的收益怎么样。”她说。

小孟来自哈尔滨,2014年毕业后来北京打拼,在一家金融公关公司做运营,薪资不高但热衷理财。她说:“去年买过3万块钱的基金,挣了1500块钱。那时候形势还不错,运气好的人一万块钱就能挣1300块钱。”“钱是向父母借的。”说完这句她咧嘴嘿嘿地笑了。

“平常嘛就是用工资理财。有钱了就存到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有点零钱就用手机转进去,很方便。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像父母那样,存款就得去银行,买股票跑证券公司。”小孟背靠着办公椅,言语中透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老练。

其实,现在像小孟这样每天都接触金融、接触互联网金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有更强的理财观念和更敏锐的金钱意识。与其说互联网金融是由互联网和金融结合而来,倒不如说是这些观念越来越开放的年轻人所形成的理财市场为互联网金融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并无差别,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投融资以及支付需求。不过目前看来,互联网金融却大有颠覆传统金融的趋势。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其互联网理财产品时曾哀怨地说:“我们只是想把我们的客户抢回来。”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国金融领域长期被高度监管、抑制,各大银行手握巨额资金但对中小企业的放贷却极其谨慎,理财产品门槛高收益小,活期收益更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因此很难满足主流市场的投融资需求。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市场中长期被压抑的巨量闲散资金的理财需求喷薄而出,互联网金融机构迅速吸引了那部分一直不满于传统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抢走了那块原属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蛋糕”。

随着金融市场中的投融资需求不断释放,P2P信贷平台诞生且迅速成长。这种个人对个人的投融资平台已经成为小孟这样的年轻人常用的理财工具。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中有近4000家P2P平台,而截至2014年底不过才1575家。

同行众多也使新成立的平台推广不易,“每月几十万元的推广费用,依然没有打开局面。”任善国平台的创始人曾说。该平台创建于2015年,如众多P2P平台一样,提供投融资的服务,与其他平台不一样的是,其官网承诺若借款人违约,创始人任善国个人将先行赔付投资者以本金和利息。

下午6点,小孟关掉电脑准备下班。她说“其实在理财平台上也不敢多存钱,怕平台跑路。”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人,小孟的担心并非毫无理由。

2015年,e 租宝非法集资东窗事发。此事的曝光仿佛是在90多万名投资人的后背上都捅了一刀,也给火热的理财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回头看,e 租宝惯用假项目、假三方、假担保进行宣传,而投资者却一度“前赴后继”。对此,任善国认为,平台中的从业人员为增加业绩会设法帮助借款人造假,而投资人盲信各种假大空的包装,危机发生后没有及时抽身而是期待奇迹出现,当最后一个傻瓜也不敢进场时,庞氏骗局便大白于天下了。这种因缺少监管而形成的不正当竞争和不良的投资心理,也许正是任善国这样的P2P平台难以打开局面的原因。

痛心之余,众多投资者和P2P平台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管需及时到位。3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上海挂牌成立。

将P2P平台纳入监管意味着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对此,任善国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将经过阵痛期,一些经营不善的P2P平台在洗牌中或将退出,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将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更健康长远的发展,优质的P2P平台会浮出市场,而投资者的利益将得到更切实的保障。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说:“对于真正致力于科技金融融合创新的主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而言,即将到来的不是冬天的肃杀,而是春天的萌发。”

“如果有更正规更安全的平台那肯定是好喽,就不用时不时地担心啦!”小孟说着话但脚步不停,背着包随着匆忙的人群涌入地铁,在车厢站定后拿出手机随意的翻看各种信息,不经意间又打开自己的小金库。列车疾驰向前,窗外灯箱广告透进来的灯光忽亮忽暗地照在拥挤的人群中,其中不乏小孟这样稚嫩而坚定的面庞。

(编辑:yaodao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