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百家上市公司涉足地产并购 并购案涉资达4000亿

当土地市场面粉贵过面包,买地不如买公司的投资逻辑开始发酵,产业资本涉足地产收购,上市房企并购整合速度加快。

事实上,《证券日报》记者与多位房企高层交流时获得了这样的共识,靠拼招拍挂举牌拿地换取土地升值红利,进而变现成房企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行业毛利率不断下行,在成本控制的源头,房企开始合作拿地、收购、买地产股来增加土地储备,并布局多元化投资,来实现保住利润红线,进而扩张的战略。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发现,近三年来,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案成倍增长。2015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并购案发生556宗(包括已完成与未完成交易),涉及并购金额高达7080亿元。

标杆房企加速并购

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获悉,2017年至今,房地产行业并购案宗数为15总,涉资250亿元;2016年,房地产行业并购案宗数为198宗,涉及金额为4014.83亿元,同比上升43%;2015年并购案宗数为343宗,涉及并购标的物价值为2815亿元,同比增长11%。

《证券日报》记者也注意到,在上述并购交易中,标的方所属行业虽然房地产行业居多,却也并不局限于此,银行、医疗保健技术、电子元件、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电影与娱乐等行业都在标的所属行业之列。

此外,其中大额并购交易多是涉及地产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包括中信地产、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保利地产等央企地产并购重组交易。不过,相对来说,标杆房企收购中小房企项目股权的并购案较多。

以融创中国为例,仅2016年就发起多宗收购案,收购交易对象包括金科股份、融科智地等;2017年伊始,又入股链家、乐视等企业,涉资数百亿元。

另一家在去年晋级千亿元阵营的央企华润置地也在加快并购整合步伐,以73.15亿元认购中华企业13.99亿股,将成为中华企业的第二大股东。据悉,该笔交易将为华润置地带来2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其中多个项目位于上海黄金地段,市场前景良好。如果中华企业重组顺利,华润置地将通过入股的方式,绕过供给稀缺、竞争激烈的上海土地市场,共享位于核心地段的土地资源。

此外,远洋集团、泰禾集团等以往在土地市场拿过地王,懂得高价地运营压力的房企明显转变了拿地方式,2016年以来,通过收购存量市场的项目股权,入股前景较好的房企,合作拿地等多种方式来增加土地储备。

泰禾集团相关人士曾向《证券日报》记者直言,要避免“硬碰硬”的拿地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摊薄拿地成本,是公司未来重要的拿地途径。

另有业内分析师认为,2016年,产业资本流入地产股,地产企业之间的交叉持股现象也在加剧。“并购一方面能为企业带来成本相对较低的土地储备,尤其一些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优质项目,增加项目结算利润;另一方面则将提升上市公司的估值,为企业融资增加更多筹码。”

近两年并购涉资逾7000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发现,截至2017年2月13日,2015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并购宗数达556宗,虽有一些失败案例和正在进行中尚存不确定性的并购案,但涉及金额也已高达7080亿元。

显然,这意味着数百家企业涉及地产行业的并购重组案,超过4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足以看出房地产行业发生的巨变。

无疑,地产大并购时代是标杆房企并购扩张的好时机,而且加快了大型房企迈入转型过渡期的脚步。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曾表示,有三类企业成为被收购对象的概率较高。具体为:产品类型偏高端周转率较慢的企业,其销售压力大;前期拿地过于激进导致成本构成较高而影响销售资金回笼的企业,或盲目多元化扩张,导致房地产主营业务受到影响的企业;还有一部分则是资信不太好、贷款受限的中小企业,由于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因此面临资金压力。

此外,2016年,随着国企改革的提速,一些央企吸收合并案增多,加速了千亿元销售规模企业的诞生,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行业集中度。未来,大型龙头房企、快速成长的中型房企或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青睐对象。

有房企高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除了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减少拿地成本外,参股投资优质企业,包括联合办公等地产行业的新型业态企业,以及在存量房市场有话语权的中介企业,因其能够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也是房企未来并购方向之一。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企多元化布局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是企业追求“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的双轮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