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三五”期间 深圳将建成14家公立医院

深圳医疗机构的设置也有了“十三五”规划。6月22日,深圳市卫计委公布了《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年-2020年)》。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新增床位2.5万张以上,新建成14家公立医院;全市10个区(新区)都将建立基层医疗集团,社康机构将翻倍,达1200家左右。

深圳将新建或改扩建

60余家公立医院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新建或改扩建60余家公立医院,其中计划新建成14家公立医院,使三级医院达60家以上,三甲医院达到20家;新增床位2.5万张以上,可供应床位达到6.4万张,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从2015年的3.4张增加到4.3张。

深圳新增的医疗资源将重点向原特区外的医疗薄弱地区倾斜,新建成的14家公立医院包括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新址)、市口腔医院、市吉华医院、市平湖医院等,其中,有10家位于原特区外,龙岗、龙华、坪山、光明、大鹏等区域将获“重点关照”。

“十三五”期间

将建成17个区域医疗中心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设综合区域医疗中心17个,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专科区域医疗中心9个,在全市形成均衡布局。

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布局也要更均衡。深圳支持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将按三级医院的建设标准,完成沙井人民医院、松岗人民医院、横岗人民医院等10家街道医院的提质增效工程;鼓励其他二级医院转型为专科医院,在全市组建中医、儿科、眼科、心血管病科、妇幼保健等若干个专科联盟。

各区都将

全面组建基层医疗集团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立10家以上基层医疗集团或紧密型医联体,每个区(新区)至少1家;社康机构将从2015年的613家增加到1200家左右,其中一类社康中心302家、二类社康中心417家、社康站481家。到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将显著提升,承担全市75%以上的普通门诊量。

深圳的基层医疗集团将参考现有的罗湖医院集团模式,由三级综合医院牵头,若干家社康中心、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成,推行医院-社康中心一体化运作,通过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和医疗收费机制改革,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做大做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中心”,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

对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社康机构),深圳引导一级医院或门诊部向社康机构转型,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社康机构,并提高社康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在社康中心设置专科医生工作室促进“专家下基层”。

每年将引进

医疗人才1000人以上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每年引进临床实用型、紧缺医疗卫生人才1000名以上,招聘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200名以上,新增执业医生1.2万名以上,使常住人口千人医生数从2.6名增加到2.8名,千人注册护士数从2.8名增加到3.5名,万人全科医生数从2.03名增加到3.2名。

为吸引医疗人才,深圳将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提高儿科、精神科、院前急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努力为实用型、紧缺类医疗卫生人才在深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服务。同时,深圳将继续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外的高水平医学团队,带领深圳加快培养各学科的人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