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辛

中国著名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记者:您认为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叶辛: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无疑需要体现时代的特征、时代的风貌、时代的精神。比如我当年写《孽债》,来源于我自身的经历,也是捕捉了那一段历史当中的一个侧面。作为“上山下乡”的那一代知识青年,我们两千万人经历了一个从城市往乡村迁徙的过程。有人说那是不堪回首的,有人说再也不愿意过那样的日子,但是也有很多人因为经历了那样的岁月而变得坚强起来。虽然现在这一页历史早已翻篇,但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不会随之消逝,反而会留给人们启迪,就像我一直说的“岁月蹉跎人非蹉跎”。我写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就是要写好我所经历过的时代现状,让没经历过的人了解这个时代。

记者:您所创作的小说素材除了来源自身经历,应该也离不开对现实的密切观察?

叶辛:每一位好的作家都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你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要对你所生活的社会做出表达。我2014年出版过一本小说叫《问世间情》,主要讲的是来沪打工族“临时夫妻”问题。实际上从我关注这个题材到提起笔来写中间隔了十六七年,迟迟没动笔正是因为我不太熟悉打工群体。后来2000年左右我在闵行买了一套房子,观察到当时闵行的城乡结合部生活着许多打工群体。我就早上六点多钟跑到七宝古镇去喝早茶、去聊天,还去工厂里找一线工人们开座谈会,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我从他们的视角来观察,经过几个月的深入了解以后,觉得对这个群体有一定的把握了,才开始写的这本书。

记者:您在莘庄居住多年,会不会有机会创作以莘庄为题材的小说?

叶辛:莘庄在我们过去那时候叫城乡结合部,现在已经是很中心的城区,但清洁卫生和空气质量方面还是保持得很好。我对莘庄、对闵行区还是很有感情的。事实上无论我写哪一本书,但凡写到过去的上海郊县,也许笔下写的是宝山,但脑子里自然而然地就会浮现莘庄的景象,而且这些景象都是很具体的。一个人对土地的感情就是这样的,你在这里居住过,就会不知不觉地想起以前的景象,这些情感自然而然会从笔尖流露出来。当找到合适的人物和合适的时候,可能莘庄也会出现在我的笔下。

记者:您认为什么是“上海温度”,什么是“莘庄态度”?

叶辛:“上海温度”就是上海人所追求的雅致、有尊严的生活,这是很好的现象,如果这样一种温度弥散开来,将给全国都带去积极正面的影响。至于“莘庄态度”,我认为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积极进取的。莘庄已经变成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区,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