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10日上午,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论坛上,恒大集团等先进民企因用情用力真扶贫、扶真贫,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等联合表彰,以彰显其“聚焦精准扶贫加强模式创新,为广大民营企业做出了表率”。

恒大援建的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大援建的小学
恒大第一扶贫牛超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大第一扶贫牛超市
恒大二村配套蔬菜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大二村配套蔬菜基地
自动喷灌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动喷灌系统
恒大援建的幸福一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大援建的幸福一村

恒大从2015年12月开始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三年无偿投入30亿,通过一揽子综合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舆论普遍认为,一年十个月以来,恒大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坚持既要“见效快”更要“利长远”,最重要的是运用市场化手段建立长效的扶贫、脱贫机制,已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成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力量投身脱贫攻坚的标杆,外界也将这称为精准扶贫的“恒大模式”。

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是实现永久脱贫的基础,也是恒大帮扶措施的关键所在。但是,贫困地区的产业“怎么扶”,过去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特别是在一些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的地区,一方面普遍存在筹集资金难、产业发展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缺乏“造血”能力,导致返贫现象频发。

儿童福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童福利院
职业技术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业技术学院
敬老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敬老院
慈善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善医院
奢香古镇全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奢香古镇全貌

帮扶大方,恒大不仅出资金,更出人才、出技术、出管理、出思路,特别是以产业扶持为核心,帮助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帮助贫困老百姓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在产业选择上,恒大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每个贫困户配备至少两个产业项目。恒大还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化运作中的资金、资源等优势,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恒大与当地政府一道,运用市场手段把分散的土地适度集中,连片建设产业基地;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合作社进行合作劳动;同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合作社进行生产。这种持久的、可内生发展、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合作机制,完成了对产业化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贫困户的不知道“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通过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帮助贫困人口就地脱贫。据介绍,截至目前,恒大已为大方援建了297个肉牛养殖基地、22个蔬菜育苗中心、10223栋蔬菜大棚、10.6万亩蔬菜大田基地、10万亩中药材和经果林基地,引进的43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全部落地生根,其精准扶贫措施已覆盖80%的贫困人口,已实现8万多人初步脱贫。

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恒大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建立了长效的扶贫、脱贫机制,真正培育和强化了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正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