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7日讯(记者 马常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最新出版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指出,我国房地产等终端需求和钢铁、煤炭等重要工业品相继出现历史需求峰值,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产能过剩和产品库存过多等问题突出。

刘世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回顾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近10%的高速增长。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采取了稳增长的刺激政策,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回升,并于2011年第一季度到达高点,此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的重大判断。

刘世锦表示,从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条件看,巳经或正在经历着不少重要变化,包括我国15—59岁劳动力人数从2012年开始下降,农民工进城数量减少,工资水平相应上升,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正在减弱;房地产等终端需求和钢铁、煤炭等重要工业品相继出现历史需求峰值,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产能过剩和产品库存过多等问题突出;土地等资源价格上升,部分城市房价高企,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有些方面接近甚至超过承受底线;随着我国要素成本上升、出口基数增大以及国际市场环境变化,以往出口高速增长难以为继,必须更多依靠内需;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房地产与其他领域之间、实体经济内部出现严重不平衡,部分领域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增加,经济增长效率呈现下降态势。

刘世锦在文中指出,伴随着这些变化,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转变,经济增长转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服务业和国内需求,更多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相应地,经济发展阶段开始转换,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刘世锦认为,尽管我国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每年的增量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依然是最大的。在保持可争取的增长速度的同时,难度主要在如何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挑战转换为新的发展机遇。对此,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亟待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重要变革。

刘世锦强调,在三大重要变革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关键是切实、持续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解决好这个关键问题,才能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开创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