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学路:一条品质街道的繁荣与困惑
成为当前沪上唯一一家“深夜书店”的驻扎地,被评为上海“最美的12条街道”之一,多项建设与维护举措被《上海街道设计导则》引为例证……近年来,位于上海五角场创智天地的大学路,已成为上海街道建设领域一处绕不开的标杆。
然而,少有人意识到,这条路其实还非常年轻。与其他上海“最美街道”相比,它走过的时光不过短短十余年,受到的锤炼也还不多。
大学路究竟做对了什么,让它可以在建成后的第一个十年,就逐渐演变成一条引人关注的街道?它的哪些待解疑难,又足以让它的未来之路充满了挑战?不久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90后”博士研究生钱晨,就此进行了调研。她将自己的观察与见解,向《解放周一》一一道来。
大学路的活力密码
解放周一:你的专业研究方向是建筑设计,怎么会想到去追溯大学路十余年来的演变历程,并试图找到它获得活力的关键要素?
钱晨:作为同济学子,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条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路,叫赤峰路。
可能只是个巧合。有一段时间,我和我的同学、师长们经常会在不经意间讨论起一个问题:同样是与大学校园相邻,同样是受益于所在的经济地理区位,为何赤峰路在当下的活力远不及大学路?尽管赤峰路一度也因为建筑行业的红火而非常有生气。作为一条有一定年份的路,它与周边的社区、居民之间,拥有着非常紧密的邻里互动关系。从那时起,我开始探究大学路的活力密码。
解放周一:你用了什么方法,去探索大学路的活力密码?
钱晨:主要是收集与大学路有关的材料,尽可能复盘它的演变历程与推进细节; 访谈曾亲历过大学路设计、建设具体工作的人,再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类人群对大学路的观感和评论。
因为我是学建筑设计的,在我不知从何处下手时,我专门完整地绘制了一遍大学路的底层平面图,画了大学路所在的创智坊从2000年到2017年的肌理演变图,并在我的导师王方戟的提议下,对其中一个地块的沿街业态做了统计与整理。这些专业工具在帮助我解析大学路的活力要素上,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解放周一:这一路研究下来,你觉得这十余年间,大学路主要做对了什么,可以拥有今天的阶段性成果?
钱晨:我最主要的一个体会是:大学路作为一条新开发的道路,它的繁荣是各种要素合力的结果。
首先,大学路的区位优势难以复制,毗邻五角场副中心,轨道交通经过,与城市衔接紧密。这条街道串联起的三个功能区——大学校园、生活区、创业创新园区差异很大,却是可以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明确区域功能和道路定位,并从策划、资本等层面制定明确角色和目标,是它成功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产业功能的培育。大学路所在的创智天地一带,围绕科技和创意主题打造起了一个完整且可以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这在为创业者提供了奋斗土壤的同时,也为大学路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社会和经济资源。
最后,开发团队和设计者的工作,将这些项目目标分阶段转换成了看得到的街道品质。
这十余年间,大学路的建成是分段进行的,并非一蹴而就。而它的开发商在周边交通情况优化、项目审批等关键节点总能提前规划到位,及时进行店铺升级、市场推广,并对各阶段建成成果跟进管理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大学路能及时借势以提升人气,给来到这里的人留下“总是在完善”的印象。
除了功能混合、界面丰富,大学路的人口组成和户外活动也很多样。大学路及两侧的支路面向所有人开放、容易找寻也易于到达。换言之,大学路将各种人群,包括居民、小公司员工、前来逛街的顾客、创业的年轻人、学生、外国人、老人,聚集到了一起,也为他们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
为什么是户外餐饮扭转了大学路一度的萎靡
解放周一:你刚才提到的“总是在完善”,确实是很多人对大学路的印象。不少人甚至觉得,大学路总是不时会遇到些困难。比如,一度大学路上略有特色的书店都没能留下,咖啡馆虽多却被认为无甚特色,曾为整个路段带来些许人气的运动品牌折扣店也开始搬离或调整。后来,似乎是露天餐饮扭转了这一切,让整条街道开始热闹起来。这段历程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钱晨:单是从大学路演变的时间轴来看,大学路有这样几个重要的发展节点:店铺的定位升级,提高了商业品质;轨道交通的开通,汇聚了人气;单向车道到双向车道的转变,降低了沿线物业尤其是沿街店铺的租赁难度;露天餐饮概念的通过,则丰富了街道的活动。
从中可以看到,对街道品质打造而言,物质空间的好坏、人们在其中活动的方式,以及空间能否给人带来内心的平安,几乎同样重要。街区尺度、迂回交通、开放社区和功能可灵活变通,则是实现这三个要素的关键策略。
我也是通过这次调研,才知道原来“户外餐饮”是多方努力下的结果。大学路的开发商很早就想引入这个概念,但它给园区的审批带来了挑战;后来通过与管理者的协商和诸多过程上的反复,才得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路沿线的不少项目完成节点被推迟、整个街道形态进入稳定期的时间也延长了不少。这让人看到一种新业态得以落地之前的不易,也看到对于一条完全新生的街道而言,各种意图的达成,需要在所有参与者的耐心磨合下达到平衡。
解放周一:那为何是“露天餐饮”这一创新概念的落实,让整条街道多了很多活力的来源?
钱晨:在现在的大学路,有一种场景是其他步行街道不多见的。它8米宽的人行道被分为了三个层次:建筑前的户外餐饮区域、通过性的步行空间和设施摆放区。随后,在步行通道和车行道之间,行道树、花坛、自行车停靠、垃圾箱、路灯和其他辅助设施有序布置,既划分了人车通行,又保证了视觉上的通透。此外,在这种空间布局之下,每个店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街道作出贡献,并通过招牌、花草、遮阳篷、外摆区个性化设计和不同的色彩,创造出室内和室外餐饮空间之间的连续性。
这种温和的渗透界面,既给店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给街道漫步者提供了更多可观赏的内容,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来四处观看或相互交谈。对每个店铺的宽度、店铺密度的合理限定,则让大学路虽位于一个全新打造的城区,却依然保持了老城区的精致尺度,也让更加丰富的内容可以被容纳其中。
现在有一种理念,街道应该是一个让人喜爱逗留的所在,一个可以创造各种“遇见”的所在。如果说当下的大学路有什么成功之处的话,我想,就是它成功创造了一个可以发生各种“遇见”的场所。人们来到这里,哪怕只是吃一顿饭、喝一杯咖啡,与其说是“买”它这个环境,不如说是看中了这个环境里可以容纳的东西。也许是一种氛围,也许是一些生活方式、生活美学,也许就是一种遇见、建立联结的可能。
“及时逐利”和“流量至上”会是两把双刃剑
解放周一:听你这么分析,大学路虽是一条新生街道,也遇到过各种发展上的节点,但总体还是有步骤、有规划、有坚守的。但走在大学路上,依然会觉得它并不完美。比如,大学路上似乎“学”气不足,餐饮有高端化、小资化的趋势,社区内配套的生活类、便民类消费在萎缩。你觉得,可能会影响大学路未来的不可知因素是什么?
钱晨:我曾经跟参与大学路原始设计落地的设计师聊天。他们比较感到骄傲的有两点:一,大学路基本实现了原始规划设计阶段设想的街道氛围;二,整个创智天地项目所设想的完整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已经生根发芽,大学路街区与整个创新创业园区之间的良性循环也已基本实现。
解放周一:怎么证明后一点呢?
钱晨:他说,现在已经出现了一批创业者,他们在大学路旁的创业孵化器中开启创业人生;如果成功拿到了融资,他们就在大学路沿线的SOHO(居住/办公空间)开一个小公司;事业规模再做大一点,就搬到大学路旁更成熟的写字楼里;实现了阶段性财务自由后,他们在区域内高端住宅置业。换言之,他们每一阶段的成长,似乎都对应上了这个街区的某一部分物理空间。这在设计者看来,是值得欣慰的。
但当我以创智坊6-5地块(大学路46号-94号)沿街建筑为样本,记了下它们在2017年的业态状况,一方面,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商业均匀分布在整栋楼中,足以证明商业的动力已经在垂直方向上蔓延;另一方面,这些空间里的商业类型,基本已经被餐饮类商业、零售类商业、服务类商业占据。
与餐饮、零售、服务三大类商业相比,文化类设施只能排到第四位,且以小型书店、棋牌店、桌游店、小型放映厅、画室等为主。造型设计、珠宝设计、美容美发美甲足疗等商业类型大比例出现,则让人看到“流量类服务商业”的入侵。
解放周一:其间,被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辟为办公空间的,已屈指可数。
钱晨:没错。在大学路上密集出现这一类服务商业,当然不能说它们不好,但它们跟实打实的创新创业行为之间的联系显然弱了些。
区别于底层店铺仍然由开发商统一管理,SOHO部分基本上已经属于出售后的私人物业。流量(客源持续不断)和逐利(赚得到钱),恐怕是这些店铺选择在这里经营,租赁方也愿意将空间租给它们时再显然不过的逻辑。而随着大学路一带物业租金的整体上涨,本着逐利的目的,租赁方势必选择更有盈利能力而非创意能力的租户;租户也会以如何让自己在这里驻扎得更久为指导思想,来安排、调整经营内容和方式。从整体经营内容来看,曾经和底层商铺形成较好混合、补充关系的SOHO空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流量化”了。
过度“流量化”,会不会牺牲个性、创意、品位、多元化等知识型社区原本非常在意、也理应格外在意的活力元素?恐怕是大学路运营方当下最大的困惑,也是可能影响其未来影响力与创新持久力的重大课题。SOHO空间目前的状态,只是这个问题的局部表征。
而那些包括美容美发美甲在内的“流量店”,不由让人联想到时下演艺圈的“流量明星”。“流量明星”能取得短暂的商业成功,但如果他们不好好钻研业务、提升演技,只是躺在粉丝效应上乐享其成,恐怕也很难走得很远。
这还让我想到我们学院伍江老师在城市研究系列课程中的一个观点。如今我们往往在乎一个建筑本身有多漂亮,一个空间的物理条件和环境有多酷,但如果一些更深层的问题没有解决,设计师、运营者会成为这个空间没有活力或者活力无法持续的帮凶。
解放周一:伍江老师所说的更深层的问题是指哪些?
钱晨:比如,拿街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如何让人和这个街道持续产生联系,如何让城市生活持续进入到这个街区。
回到大学路,它的原始定位是一个“知识型社区”的一部分。如今,它的物理空间设计已在这方面有所关照并完整落地。下一步,就是如何通过管理和不断的微调,深化自身对“知识型社区”应有品位的追求与坚守。
◇链接◇
大学路曾以它们为榜样
■本报记者 柳森 整理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知识型社区,发源地永远是研究型大学。且只有当大学和社区、企业集聚地共融,知识型社区才有可能形成,成为创新的策源地,并可以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
根据上述对知识型社区的描述,全球真正可以真正被公认为知识型社区的地方屈指可数。法国巴黎左岸和美国加州硅谷,是其中最典型的两个代表。
十余年前,创智天地的发起者也正是受这两处的启发,希望能在中国上海,打造一个兼具巴黎左岸生活韵味与加州硅谷创新氛围的所在。十余年后的今天,再度回望一下自己出发时的榜样,不知大学路的初心是否依然。
法国巴黎左岸:历经数百年自然形成的知识型社区
塞纳河流经巴黎市中心,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约束,这些河堤于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法国人将塞纳河北岸称作“右岸”,南岸为“左岸”,是面朝河水流动方向定的。
“左岸”在地理上是一个泛称,位于塞纳河左岸的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法国巴黎左岸鸟语花香、人杰地灵,素来集人文、艺术、音乐、哲学、科学于一地;既是文化教育重地、学术科研基地,又是诗人墨客笔下的浪漫圣地。以大学为核心而历经数百年自然形成的知识型社区,正以此为首。
巴黎大学原来是执牛耳于欧洲的索邦大学,于1971年分别成立为13所独立大学,其中的7所大学都位于“左岸”。包括经济、社会、工商管理学科最强的第一巴黎大学,法律最强的第二巴黎大学,人文学科为主的第三巴黎大学和第四巴黎大学,医科为首的第五巴黎大学,数理生化学科最强的第六巴黎大学,生命科学带头的第七巴黎大学。
此外,左岸还有多所法国特有的专业学院,它们规模虽小,但科研和专业性强。十所位于巴黎的高精尖专业学院合组成“巴黎科技大学联盟”,进行科技研发合作。其中8所位于左岸。
众多的大学和上百个科研单位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型和服务型行业,也为市民大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文化生活、自尊和骄傲。学者、创业者、专业人员等文化知识界中产阶级聚集在这里,发挥他们的知识、领导发展,并帮助巴黎把科教经济的优势向全国辐射。
知识工作者所向往的,不单是专业上的成就,还有生活韵味。这里聚集了大量咖啡馆、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博物馆等。这些社交氛围浓郁的场所,成了文化名人和先贤们日常光顾和聚会的地方。
巴黎左岸经过300多年的发展而不衰,大学校园、研发单位和居民生活融合无间,形成了独特的韵味,被公认为理想的“知识型社区”。
美国硅谷:知识、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
旧金山湾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都会区,最主要的城市包括旧金山半岛上的旧金山、东部的奥克兰以及南部的圣荷西等。旧金山湾区有两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举世闻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创造了硅谷的斯坦福大学。除此之外,湾区还有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校区、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校区、旧金山州立大学、专注医科的旧金山加州大学以及不计其数的公立和私立大专院校。
在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首的这些大学周边,聚集了无数科技研发单位。加上支持它们的机构,包括别的大学、联邦政府、州政府、跨国企业的研发单位,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及创业者和他们的天使基金,从而形成了代表世界最先进生产力的知识型社区。
以帕罗奥多——硅谷的发源地和中心为例,美国硅谷是高科技公司云集的加州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这里最早是以研究和生产以矽为基础的半导体晶片而得名,而现在这里成为美国高科技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领跑者,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一切的形成都与位于帕罗奥多的斯坦福大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51年,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弗雷德里克·特曼建立了第一个位于斯坦福大学旁的斯坦福研究院,占地277公顷,以160座建筑物为150间科技公司提供100万平方米的工作面积。这里孕育了包括惠普、施乐在内的不少早期的高科技企业。
斯坦福大学和高科技园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斯坦福大学为高科技园提供最优秀的人才和顶尖的技术,而高科技园为大学提供了成果转化和创业的平台。在之后几十年的发展中,斯坦福师生和校友创办的硅谷企业的产值占硅谷总产值的50%-60%。所以人们常说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它是硅谷的“孵化器”。
帕罗奥多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所处地点十分方便,就在旧金山市与圣荷塞市中途,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一小时车程内有3个国际机场。镇上30%的土地属自然保护区。并设有35个公园、4个社区活动中心、2个自然生态中心,及无数户外运动场地。
这里的商业中心“斯坦福购物中心”占地35公顷,拥有近150间商店,每年为周围城镇带来千万级美元的税收。
纵贯全镇的国王大道、富有文化气息的大学路以及临近的街巷,都有不同风味的商业街区,为大学的师生和职工、周围城镇的居民,及不计其数的访客提供健康的休闲和消费场所。正是因为这里知识经济、文化气息和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吸引了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这里25岁以上的成年人里,三分之二是大学毕业,三分之一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是全美人口最多元化和素质最高的地区。社区、校区和科技园区在这里早已融合为一体,成为现代知识型社区的典范。(摘编自 李欢《知识型社区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作者:柳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