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允许粤港澳大湾区 人才实现自由流动

“我们要让更多海外人士增进理解、尊重、认同和支持,吸引全球各地学子来华留学是一个非常积极有效的渠道,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今年带来的6份提案有一半都与粤港澳大湾区有关,他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被提到紧迫的议事日程,增强大湾区的国际化人才比例,推动大湾区人才的自由流动,特别是吸引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创业,成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他认为应该从就业许可、财税改革和执业互认几个方面入手。

■采写: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李应华

■摄影: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孙 毅

试验区的人才政策应该扩大到整个大湾区

朱鼎健介绍,目前根据相关规定,在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内(包括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工作的港澳居民,可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但这一政策还没有惠及粤港澳大湾区的9个城市。为了全面打开港澳人员在大湾区就业的方便之门,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允许具备一定学历或具备专业技能资质的港澳人才自由流动,无需办理就业证,可凭工作合同直接办理社保等相关业务。

另一方面,他建议探索试行财税政策方面的改革试点,制订相关政策降低在大湾区工作的港澳人员的税负水平。他举例解释,如深圳前海对境外人才缴纳的个税超过15%的部分给予补贴。朱鼎健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试行财税改革试点,可以对促进人才交流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目前,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自贸试验区内,香港金融、会计、税务、建筑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更可直接在区内执业。为了打通高端专业人才流动通道,朱鼎健本次提案也建议把港澳专业技术人才可以直接执业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在CEPA框架下,扩大紧缺型人才资格互认的专业领域,允许更多领域已取得香港执业资格的专业人才可以到大湾区执业。

打造全球性留学目的地提升国家软实力

他的提案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人才”,他的6份提案中,也涉及促进高校互动交流、打造全球性留学目的国的内容。“我们要让更多海外人士增进理解、尊重、认同和支持,吸引全球各地学子来华留学是一个非常积极有效的渠道,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他说。

他列了一组数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显示,2016年来华留学人员突破44万人,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留学目的国;同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是全球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

朱鼎健建议,要加大力度拓宽留学生源,从政府层面进一步推动中外双向留学。此前中美就共同打造了一个“双十万计划”,中英之间也有类似的计划,他希望这样的促进计划可以更多一点。

他还建议鼓励内地重点大学和全球知名企业合作,设立品牌学院、专业课程、学系以及研究机构。不仅吸引全球各地的学生来华留学,同时更可以吸引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士到中国培训或进修。

此外,朱鼎健还建议适度放宽对外国留学生的毕业后留华工作签证。外国留学生在华毕业,可以凭高等院校毕业证书申请有效期2年以内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进行毕业实习及创新创业活动。其间,被有关单位聘雇的,可按规定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中国对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为优秀国际人才留在中国提供更便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