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市场巨大,海南已成为热门目的地,然而仍存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探路研学之旅

海南日报深读版面

今年暑假,在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一起观察鸟类活动。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海南日报记者 赵优

对于开学就要升高一的周君瞳来说,这个学年最期待的,可能就是和同班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身为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高中一体化实验班的学生,她已经参加过两场研学旅行了。和此前的旅游相比,研学旅行有太多不同,也有更多收获。

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中小学生国内、国际游学由来已久,但从未像今天一样火爆。数据显示,我国游学人次自2014年后迅速增长,境内游学人数由当年的140万人次增长至2017年的340万人次。海南也成为研学旅行热门目的地:进入暑期后,不管是海南省博物馆、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还是鹦哥岭保护区、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等,常常可以看到一队队的学生前来开展研学旅行。

中央12号文件提出,海南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又有着巨大旅游市场,如何在开展研学旅行中走在全国前列?届时,研学旅行或将成为我省旅游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路上的课堂——有“游”更有“学”

从文昌孔庙到东坡书院,从大田坡鹿保护区到黎族自然村落,从莺歌海盐场到东方风力发电厂……提起上个学年参加的8天环岛研学旅行活动,周君瞳仍充满兴奋之情。因为,这场旅行十分特别。

这场主题为“修学游,爱家乡”的研学旅行,首先由初高中一体化实验班的各学科老师提出海南各地与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地点,精心设计和选择游学路线。8个学科老师皆有备而去,每个学生人手一份《游学学案》,里面有老师准备的各个学科相关知识点,在户外的课堂中与海南历史文化、乡土地理来了一场亲密的接触。

“莺歌海盐场和洋浦千年古盐田制盐方法是不一样的。在现场,老师讲了一遍就明白。”周君瞳对于盐田上的化学课记忆犹新,“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古盐田晒制的食盐氯化镁的含量要多一些。”

周君瞳的妈妈陆海燕对这次研学旅行评价颇高:“处处是课堂,寓学于游。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2014年,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海师附中创办了初高中一体化实验班,海南师范大学校长林强将研学旅行作为实验班的一项教学设置,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领域改革。这与国家对研学旅行的重视不谋而合。2014年及2015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正因为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实践,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海南师范大学的《中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获得2018年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最近几个月,研学旅行显然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

海南中学高一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走进博鳌风情小镇,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到海南黎族、苗族聚居区,收集即将失传的民歌民谣,到我省矿区考察矿产资源开采情况;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也在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开展为期两天的研学之旅,雨林知识课堂、体能户外训练、民族风俗体验等丰富的课程安排让同学们收获颇丰。

7月下旬,陵水东华初级中学和三才中学两所乡镇学校的同学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感受农民耕作的艰辛,在兴隆热带植物园制作“自然笔记”。“以前,我就听说过兴隆热带植物园,但一直都没机会到这里参观。感谢研学旅行,开阔了我的眼界。”陵水东华初级中学初一学生陈玉程十分开心。

除了海南本地中小学校,我省依托独特优势,成为岛外学校研学旅行的目的地。

深入雨林谷腹地,倾听黎族神树千年根吊石背后的故事,了解山林深处的黎族苗族文化……6月底,香港圣公会中学师生一行40余人走进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将中国最大的开放式热带雨林资源博览馆作为研学旅行新平台。首次走进热带雨林的师生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深入雨林谷腹地,学习世界最毒之树“见血封喉”等植物知识,体验黎族阿哥阿妹的捏耳礼。

“大山雀、白头鹎……”7月14日凌晨,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罗帅村,孩子们端着望远镜、相机朝树上端详,咔嚓咔嚓地拍照片。这是从北京来的“自然之翼”夏令营观鸟组在鹦哥岭的野外实践活动。

借着研学旅行的东风,海南已经成为众多中小学生的新课堂。

“蛋糕”很香——政策助推下的千亿市场

对于我省景区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来说,他们将迎来更多像周君瞳一样参加研学旅行的孩子。

今年初,海南省教育厅等12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同时,要将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结果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将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让学生转变观念,获得能力的提升,不能光靠课堂里的说教,还要让他们对社会有所体验和感悟。《意见》的出台,给众多学校吃了‘定心丸’。”海口市第一中学老师吴坤雄认为,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学生们可以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潜能。

这个暑假,海口市民周元带着孩子前往云南大理参加了云朵学校的游学夏令营。孩子跟着当地白族的老师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与获得相关教练资质的美国老师学习棒球和皮划艇,与来自日本的老师在苍山脚下采茶……“孩子出门游学,我会选择比较有特色而且相对有新鲜感的地方。其中拥有较高体验感的课程设计是我最为看重的,同时,师资也必须达到一定水准。”周元说。

因为平时陪伴孩子较少,海口市民王德毅更加期待学校多组织些研学旅行的活动:“平时没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现在有关部门提倡开展研学旅行,我们当家长的举双手赞成。”

“随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稳步增长以及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旅游+教育’双结合的游学产品受到用户的欢迎。”省旅游协会副秘书长葛明明表示。数据也能佐证他的观点,2017年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未来3—5年内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据不完全估算,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

作为资源方的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也在思考如何跳出“有什么就卖什么”的套路,去弄懂“学校需要什么”。

宽敞明亮的宿舍环境、设施齐全的趣味拓展、体力与脑力兼并的雨林课堂、体验性极强的非遗文化学习、实用必备的急救知识学习……在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新打造的悠黎客拓展基地让人眼前一亮,成为近期我省研学旅行的“人气王”,仅今年暑期就接待了500余名前来研学的岛内外中小学生。在7月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二批44个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基地候选名单中,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与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海南省博物馆共同入选。

其他景区也欲发力研学旅行市场。“猴岛有猕猴种群及新村港的疍家文化等丰富旅游资源,这些应如何结合研学旅行,走进教育体系?”陵水猴岛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何苏南的困惑也是我省各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

在海南分界洲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总监涂明艳看来,研学旅行无疑是景区转型升级又一契机,但旅游资源如何与教育需求接轨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分界洲岛有海洋剧场里的各种海洋动物,有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PADI考证资格的潜水项目,还有海洋牧场里的珊瑚培育等,这些旅游内容到底该如何更好地融入研学旅行?”

这也是人民骑兵营遇到的难点。“人民骑兵营位于火山口和古村落间,一直是周末亲子游和团队拓展训练的热点。我认为,绿道骑行以及村落研学也可作为我们开展研学旅行的重点,但如何解决普通旅游和单一科普两层皮的问题?”海南骑兵营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发问。

随着旅游业竞争愈发激烈,旅行社需要新的产品改造供应链,形成差异化竞争。“旅行社拥有服务和销售优势,如果能够开发好研学旅行产品,也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海南不仅有蓝天白云、椰风海韵,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可探索的更多领域,以丰富海南旅游产品库。”海南康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地接副总经理厍雨廷说。

省旅游景区协会秘书长苏群坦言,海南研学旅行市场商机巨大,但我省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仍存在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规范、从业人员不专业、产品挖掘不够深等问题,使得海南研学旅行发展相较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较为滞后。

发挥海南优势——打造研学旅行目的地

但学界和业界依然看好海南打造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巨大潜力。

“研学旅行是教育和旅游的结合,海南气候适宜,自然生态一流,有海洋、雨林、火山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多样的人文特色,有着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研学机构青睐的研学旅行热点地区。”在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传教育专家卢刚看来,海南开展研学旅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南开展研学旅行的范围十分广阔,可以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吴肖淮表示,未来,像周君瞳一样的中小学生将有更多研学旅行基地的选择。近日,海南省第一批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已经出炉,20个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分布在海口、三亚、定安等地,涵盖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文昌市航天科普馆、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等多个类型。“这些地方都具有非常好的研学资源,如果能够打造出符合学校需求的专业的研学旅行产品,对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将大有裨益。”他表示。

如何更好地释放“旅游+教育”的产业功能,让海南成为研学旅行目的地,成为值得学界和业界思考的问题。

“不同层面的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文件都提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这也就明确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主导地位。”吴肖淮表示,研学旅行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如何用“世界”这本书教授知识?“研学旅行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及学生不同年龄段来进行设置,无论从线路的规划还是景点知识点的穿插,要满足对学生能力、习惯、情感、价值观和学科素养的提升要求。”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房娟说。

显而易见,研学旅行并不是观光游、体验游,也不是单一的科普课、复习课,它需要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成为旅游企业和教育机构进入研学旅行这一巨大市场的“门槛”。

“研学旅行有很大的市场,而我省发展研学旅行资源丰富,希望能有更好的政策鼓励,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高富假期国际旅行社董事长郭卫民说。

正在进行教育与旅游跨界发展的海南海童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饶英华认为,海南的旅游企业必须抱着开放的合作心态,并依托政府、学校及家庭的力量,使本就具有社会效益的研学旅行产业逐渐成型成势,成为海南旅游的一张名片。

日前,海南省旅游协会正在加紧筹备建立研学旅行分会。“省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将联动教育、旅游等多部门,建一个高效的‘产、学、研’互动平台,并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省旅游协会秘书长刘金林表示。

作为实验班研学旅行活动的总策划和总指挥,房娟的想法与刘金林异曲同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学校、旅行社和景区应互相配合联动。”房娟建议,由学校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研学旅行方案和课程设计,并和相关协会共同筛选有资质的旅行社提供服务,各大景区负责深挖资源开发产品,培养专业的讲解员,三方共同推动研学旅行的开展。(本报海口8月3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