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蓝图呼之欲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评审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号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号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号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号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号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号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19日至21日,深圳第“10+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经7位国际国内权威专家现场充分讨论,最终投票明确两家设计机构晋级。

作为本轮活动同步举行的平行内容,面向公众开放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规划建设国际论坛,在为特别新城规划建设带来前沿思路的同时,也为深圳带来了一场全球视野的城市规划盛宴。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出席活动,深圳市规土委(市海洋局)副主任丁强主持系列活动。

由深圳市规土委(市海洋局)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是为集思广益,以国际先进视野、前瞻创意思维、一流编制技术,征集兼具创意与务实、兼顾梦想与现实的城市设计方案。在多轮角逐过程中,入围国内外设计机构要结合深汕特别合作区“湾区门户、特别新城”“一中心四组团”整体空间结构和既定的高快速路网系统,通过对生态格局和自然资源的梳理,确定中心区功能结构、谋划创新引领的空间形态、践行先进的城市开发思维、打造世界一流的滨海中心地区,助推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参与区域重大发展机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7月11日,首轮资格预审会从49家设计机构中投票评选出6家入围。此次评审,6家设计机构方案中评出2家胜出者,继续进入方案深化设计阶段。在9月19日评审委员会成员完成中心区现场踏勘后,20日,新一轮的高手对决——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评审会在深圳市规划大厦举行。

评审当天,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陈彪在市规土委(市海洋局)主任王幼鹏陪同下,前往深圳市规划大厦了解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评审会的进展情况,并参观了入围设计机构的阶段性设计成果。

为保证中心区规划团队的国际化视野,此次主办方专门邀请多位国际国内权威评审委员会成员:评审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深圳市规土委副总规划师陈一新,SOM东南亚城市设计实践区域负责人、SOM事务所合伙人詹姆斯·柯克帕特里克,师瑞琪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兼主创、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师瑞琪,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会长司马晓,日本日建设计公司城市设计部部长、国际著名TOD规划专家高木义雄,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建设部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杨东援。

评审活动现场,来自德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的6家入围设计机构分别以《深汕连城 水山图景》《深汕健康城》《共生绿都》《新时代,新生活试验田》《耦园·链城》等主题展出本轮竞赛设计成果,并通过别出心裁的规划宣传片和PPT展示方式对方案进行详细讲解和答疑。

当天17点58分,评审委员会在充分听取入围设计机构汇报、研究与讨论后,完成当天最后一次记名投票,加拿大USI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加拿大杰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JET)+深圳寿恒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联合体),瓜利亚尔特建筑事务所(排名不分先后)这两家优胜设计机构随之脱颖而出。下一步,将进入“二选一”。

作为一场高水准的国际化规划论坛盛宴,此次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规划建设国际论坛专门邀请了国内外城市规划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分享创新案例和全球经验,助力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咨询,实现城市布局、空间、风貌全面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自然资源、机遇空间等独特优势,引领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

产耀东表示,中心区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这座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的新城创新发展的首要平台。中心区的规划设计,事关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未来发展后劲、形象、功能提升以及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我们将按照深圳市委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高起点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要求,提高门槛、严格审核、认真把关,确保中心区规划设计不留遗憾、不留败笔,经得起历史考验。同时,论坛活动是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未来生活最具环境构想的一次思想盛会,我们将充分吸收采纳专家学者们的前沿思路,将以世界一流规划水平引领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成为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

丁强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圳市规土委会同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展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工作。为确保高水平完成这项任务,邀请了业内众多知名专家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未来蓝图建言献策。与此同时,入围设计机构的设计成果将助力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规划建设。作为一次不多见的高水平国际设计竞赛,该活动充分体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在东进战略中用国际眼光、世界一流标准,按照深圳标准、深圳质量再造特别新城的决心。启发我们在未来规划设计工作中发挥各方聪明才智,将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规划建设国际论坛:

全球视野勾勒未来新城

9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规划建设国际论坛活动在深圳市规划大厦举行,来自国内外城市规划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重点关注角度分享城市规划领域的创新案例和全球经验,助力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致辞时,首先代表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参与此次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的专家学者们不辞辛劳、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的参与和奉献表达由衷感谢。产耀东表示,作为深圳全面建设管理的一块“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最年轻的区域,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城市理想和抱负,如何提高城市设计水平,统筹好建筑布局,协调好城市景观,体现出地域、民俗、移民和时代风貌,如何打造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和创新典范,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我们需要更多的睿智思考。举办这场国际论坛学术交流活动,对特别新城规划建设意义重大。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规土委的精心指导,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专家学者的指点迷津,深汕特别合作区必将建设成为粤东振兴发展区域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滨海新城。

论坛期间,专家们的四场主题演讲,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未来人们的生活勾画出了更多可能,也为大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汇聚智慧、激荡思想、拓展思维的交流机会。4场演讲视野广阔、思想深邃、内容充盈,我们撷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师瑞琪

简介:

曾在英国老牌顶级建设院校AA大学学习,并在伦敦、巴黎等地执业。致力于通过建筑实践、教学和研究的同步参与而不断丰富并追求属于自己的建筑之路。曾在欧洲、北美、中国和东南亚进行演讲并展出她的作品。

1993年至2001年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建筑协会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2001年至2005年,任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教授和主席。2006年,在维也纳美术学院担任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和建筑保育学教授以及艺术与建筑学院院长,直至2012年。2006年至2016年间,担任巴黎国家高等建筑学院院长。于2014年和2015年被任命为香港大学设计百年访问教授,并于2016-2018年担任建筑系教授和主任。

演讲主题:《昨日之城,未来之城和今日之乡村困境》

演讲精髓:

作为建筑师,我们看景观、看地理环境必须看得更仔细,这时候景观就成为一种新的可能性,给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包括地形、地理、景观等,这些要素都必须是我们工作的起点。

现在,世界上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亚洲,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因此,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需要我们像地质学家一样,从坡面剖析整个城市密度发展的状况,了解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关系,这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DNA,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些复杂性,否则我们所设计出来的城市就不会被人们所喜欢。我希望在我们的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谋划过程中应尽可能有耐心和谨慎。最终,好的建筑应该是用已有的资源建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为人们带来更多乐趣且能够永久保留下去的。

陈一新

简介:

1980-1987年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得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法国总统奖学金,赴法短期进修;2007–2013年为东南大学建筑学在职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曾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土建系、深圳大学建筑设计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2004年合作完成《深圳中心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1996—2004年)》12本系列丛书的编写出版工作。已出版三本个人专著:2006年出版《中央商务区(CBD)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2015年出版《深圳福田中心区(CBD)城市规划建设三十年历史研究(1980—2010)》《规划探索——深圳市中心区城市规划实施历程(1980-2010年)》。2017年合作出版《深圳福田中心区(CBD)规划评估》。近年在核心期刊和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演讲主题:《深圳福田中心区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

演讲精髓:

深圳城市规划建设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人类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我非常荣幸见证了这个奇迹。因此,对于深圳,我有一种情怀,也一直在思考、研究深圳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深圳的规划建设可以说在总体规划上特别成功,主要归结为带状多中心组团结构,我们的第一版总规实施得非常成功,让深圳能够在原来规划100多万人口的背景下,发展至今天原特区内已容纳400多万人口,仍实现了运行顺畅、职住比较平衡的城市中心。

多中心组团结构对深圳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1996年,我到规划国土局中心区办公室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有人问我,深圳的CBD蓝图能建成吗?现在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已经实现了。

城市要弹性规划,而且要采用拼贴城市的方式来建设。百年大计的城市规划,哪些内容不可变?生态本底的蓝绿网不能变,公共空间不能变,要考虑城市设计如何能维护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管网。至于城市功能、容积率等都可以随着时代的需求有所弹性和调整。

高木义雄

简介:

1989年东京大学建筑专业硕士毕业后入职行业日建设计公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0年后转入开发部门从事城市设计,现任城市设计部部长。擅长在项目设计中运用其丰富的构想力,使建筑与交通设施以及城市得到有效的衔接,“东京中城”及日建设计总部大楼所在的“饭田町I-GARDEN AIR”均是其代表作品。近年来,他利用在东京积累的经验,在中国、韩国的众多城市进行包括TOD及旧城再建在内的城市设计提案,并多次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国际招标中中标。

演讲主题:《东京的城市变迁和TOD站城一体化建设》

演讲精髓:

其实东京现在与深圳的发展有共通性,就是寻求多中心的发展布局。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次沉重的经济泡沫破裂,它将整个城市的更新提上了一个议程,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对于城市中心或者副中心明确了三大主要类型。第一是以东京站为周边的传统CBD类型,第二是政府指定的一些需要进行大力扶持和发展的城市副中心,第三是城市更新以宗地为主的、以城市为主的更新型核心。通过这样的开发让普通民众能够感受到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设计)的乐趣,我想这也是我们设计者的一项职责。

事实上,我们现在讲的很多日本TOD的原型发源于大阪。沿线开发的想法大概是在115年前,是阪急电铁公司想让人们在一定区域进行娱乐、生活而进行的开发。当初如果仅对周边地区进行住宅开发,沿线很难吸引人们居住和乘车,所以考虑建设一些聚集设施,比如人们喜爱的棒球场、大学设施、文化设施,来吸引大家每天在沿线进行往返乘车活动的同时,也令人感受到沿线魅力。在站城一体化开发领域,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广汕高铁深汕站的站场处于建设阶段,建议要把站城一体化开发纳入新城尤其是该站场所在的中心区规划中,使车站和城市融合成为整体,真正实现以车站带动周边发展的格局。

比森特·瓜利亚尔特

简介:

瓜利亚尔特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及创始人,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前任总建筑师(2011-2015),负责制定巴塞罗那城市转型战略蓝图及主要项目开发。作为巴塞罗那城市生活环境部门的首位负责人,综合管辖城市规划、住房、环境、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创办了全球名列前茅的建筑学研究生院——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学院,并主持了“媒体屋”(同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合作)及“数字化制造住宅”等项目。

演讲主题:《蜕变型大都市-超城乡栖息》

演讲精髓:

我们希望能够为人们创造栖息地,所以21世纪的栖息地与19世纪、20世纪的栖息地一定有所不同。在“城市化”这个词发明后,都市化也在快速发展。也就是说,城市一直在增长,就像深圳、香港、广州开始接触在一起。我们看到一些更大区域的城市化,自然的迹象越来越少。法国有一个概念叫“超越都市”,因为城市已经大到一定程度,你工作和居住的地方,你跟城市的关系好像已不合理了。高速铁路也让城市有了转型,因此我们测量距离不再按公里来计算,而是按小时。在巴塞罗那,城市是以人为导向的开发,而不是交通导向。我们需要快速到达,也希望到达后产生一些比较慢节奏或者速度比较慢的活动。我们希望打造城市不断发展,以及对绿地保护之间的平衡。如果你没有办法达到自然,特别是保证城市快速发展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就很难达到生态文明。

深汕特别合作区水景观非常美,生态环境令人向往,我觉得对于这座代表未来的新城而言,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既与世界高效连接,又能保证与自然和谐融合。人们在500米的辐射范围内基本都能找到生活需要的必备功能。深圳的CBD用30年时间基本完成,以此类推,在这个深圳新的区域,2050年就可以完成中心区的建设了,那个时候时代进步到了什么程度,所以我们要思考城市的物理发展,一方面要保护自然,保护传承,保护深圳的精神和灵魂,同时又能建造一个全新的拥抱未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