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于2017年1月12日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办发﹝2017﹞2号),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与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党中央、国务院把维护公共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整合公共安全产业资源,建立健全建筑材料流通领域的公共安全体系,全力推进公共应急事务的发展是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决定成立“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并于2018年10月13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就大型公共场所应急救援处置领域标准进行座谈研讨。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副秘书长陈媛、行业标准部主任王予阁以及委员会领导班子候选人,专家顾问工作组专家,全国建材流通公共安全与应急产业领域的相关机构、企业、科技工作专家学者以及各界媒体等出席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大会分两单元内容进行。
大会的第一单元,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的成立大会。
会议首先由中国建筑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会长进行大会开幕致辞;秦会长指出,2018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正式成立,成为国务院26个组成部门之一,协会“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保持了高度一致,也将承担起更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的成立,将加强建材流通领域公共安全管理的应对能力,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将促进建材流通领域的产业整合、扶持、培育相关企业和团体的平台化发展;将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产业智库建设。在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中国建筑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会长进行大会开幕致辞
之后由中国建筑流通协会陈媛副秘书长宣读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主席及秘书长聘任决定并颁发证书,特聘王家起为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主席,李宇歌为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建筑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为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主席王家起及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秘书长李宇歌颁发证书
由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主席王家起宣读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副主席2名、副秘书长4名及专家组成员10名的名单并颁发聘书,特聘王金玉、陈飞为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都海郎、周若晗为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副秘书长;顾林生、钱洪伟、罗帆、王亚飞、陈安、朱伟、任国友、何忠杰、王汉良、王军等为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专家顾问工作组专家。
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主席王家起在大会发言中提到此次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的成立将团结和组织全国建材流通公共安全与应急产业领域的企业、机构、科技工作专家学者,根据政府、社会、市场、企业的需要,整合企业资源,搭建产业化服务平台,为公共安全产业企业及有关组织机构提供产品技术、产业咨询服务。委员会成立将为协会“引领行业发展、协同治理社会、精准服务企业”宗旨的落实和“五个一工程”的践行,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主席王家起在会上讲话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
会议最后由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秘书长李宇歌汇报了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2018-2019年工作计划;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陈飞,为此次成立大会做总结发言。至此,圆满完成了成立大会预定议程,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正式成立。
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陈飞做总结发言
第二单元,“大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领域标准座谈会”。
为加强建材流通领域公共安全管理的应对能力,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建材流通领域的产业整合、扶持、培育相关企业和团体的平台化发展;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产业智库建设;推动大型公共场所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应急技术服务标准的建设。公共应急事务委员会专家组召开大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领域标准座谈会进行深度交流探讨。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副主任做了“城市大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与实践”主旨演讲。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副主任在会上演讲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救援研究所、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专委会钱洪伟教授做了关于“公共场所应急科普内容与推广——应急科学与工程教育的系统思考”的课题演讲。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救援研究所、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专委会钱洪伟教授在会上演讲
国际医学应急智库(用研智库)科研创新中心主任、中安三秒科技怀安应急产业董事长王军进行“智慧公建的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构思”的主旨演讲。
国际医学应急智库(用研智库)科研创新中心主任、中安三秒科技怀安应急产业董事长王军在会上演讲
各权威研究机构的课题带头人及全国建材流通公共安全与应急产业领域的企业、机构来宾积极参加交流座谈环节。
大家一致认为,大型公共场所已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物质条件以及精神文明的面貌。其特点是人群聚集频率及流动性大,公共设施较多,极易存在火灾、爆炸、设施故障、踩踏、突发急症等诸多潜在安全隐患。为防止大型公共场所事故发生后造成的严重危害,完善大型公共场所应急管理体制标准、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预测预警预控和研发应用先进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加快推进大型公共场所的顶层标准建设,为我国大型公共场所公众生命安全做出有力保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