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深圳政协委员建议到香港洪水桥建高科技产业园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两会热词。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于1月18日下午再度开启分组讨论。在第一讨论组的会议上,市政协委员陈军对报告中提到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枢纽颇为赞同。他认为深港合作要打破过去原有的模式,需要在区域合作模式上有所突破,建议深圳与香港合作在洪水桥区域共建高科技产业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创到香港合作的产业园模式

“过去原有的深港合作模式,都是香港到深圳输出资金人才、投资兴业、设立产业园。包括现有的深港河套合作模式,也属于香港机构和企业到深圳来做的典型案例。如果我们能在香港洪水桥构建科技产业园,首创到香港合作的产业园模式,得以实现将是全国首创。”陈军认为,若能将内地的高科技技术引进香港建立产业园,将会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对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入实践。

针对政府工作报道中提出的深港合作建设,陈军认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要以深港合作为重点。而今年,他与十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南山区与香港洪水桥区域共建高科技产业园区。

据了解,洪水桥是位于元朗屏山西南面与屯门钟屋村之间的小型乡镇。洪水桥新发展区除了毗邻天水围、屯门和元朗外,往北通过港深西部公路前往深圳蛇口、前海一带,往南将来可经“屯门-赤鱲角连接路”前往机场和北大屿山一带。考虑到新发展区的地理优势,香港政府预留了约107公顷的经济发展用地,供科技、商业、物流等各类型产业发展,加上附设在住宅发展区内的商业设施,预计未来可提供约200万平方米的商业楼面。

洪水桥区域具备地缘优势

陈军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行政、经济、市场、规划等方面是分割、相对孤立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畅,效率低下;二是关税、法律、体制等不同,造成要素不能在湾区内自由流动;空间和产业布局不统一、不科学,同质化倾向明显,存在内耗现象。这些问题和瓶颈,香港与深圳之间也都有存在,并且是一个长期挑战。”

对此,陈军在联名提案中提出,在深圳有产业基础,香港有自由港特殊优势的情况下,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香港与深圳合作共同在香港洪水桥区域设立深港高科技产业园,“建议这个产业园按照市场化机制设立,由商业机构和相关组织运营,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和土地制度进行管理。充分吸收深港两地的资源、资金和人才,接纳来自全球和全国的高科技企业、技术、人才等来投资和经营,打造全球高科技产业高地,重点引进深圳有“走出去”想法的高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和人才。”

此外,他强调了洪水桥区域的地缘优势:香港洪水桥区域距离深圳湾口岸仅十余公里,距离比到香港中环、旺角一带还要近,仅一湾之隔。可以通过轨道、公路、水路进行便捷联通,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区域的产业配套和供应链优势,实现互联互通。深圳通过香港自由港有利条件,在洪水桥区域共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产业中心,科技创新将成为深港合作、拉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