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昔日“城中村”将建公园养老院,青浦盈浦街道完成五个存量基地征收,腾地300余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50多岁的张家明心情格外舒畅:几十年了,他一家5口人终于从“历史遗留问题”中走了出来。原本住在青浦盈浦街道“城中村”——朱家浜12号的老张一家,不久前刚刚完成了动迁安置,举家搬到了不远处的浩泽家园三期,在一栋6楼电梯房的顶楼落了户。“房子有120多平方米,很宽敞,推开窗就是美丽的西大盈港,环城水系公园的景色尽收眼底,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逼仄、脏乱、让人胸闷了。”

和老张家一起完成动迁安置的,还有其他20多户人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青浦区盈浦街道了解到,经过半个多月的昼夜奋战,盈浦街道“城中村”拔点腾地工作大幅推进,一举完成了朱家浜、城西一二组、俞家埭八组、贺桥八九组、淀山湖大道八号地块等五个存量基地征收工作,五个基地39户农户全部签约。腾出的300多亩地,未来将改造开发成养老院、幼儿园、公共绿地、市政道路、公共配套设施及住宅等。

“土地用掉了,房子没拆掉”

盈浦街道位于青浦区中心城区,以老城厢为主。“熟悉盈浦的人都知道,这里曾经有10多个‘城中村’顽疾丛生,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盈浦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朱春健说。

改革开放后,青浦城市发展迅速,原青浦镇在2004年“一拆为二”,青浦镇建制撤销,建立夏阳、盈浦二个街道办事处建制。“原先这里大部分是农村地区,撤镇建街道后,土地性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等都发生了变化。”朱春健告诉记者,那段时间,随着青浦城市规模的不断扩散、城市化进度的不断推进,一栋栋高楼大厦在盈浦街道拔地而起,但“城中村”也慢慢浮现在人们面前。

“原本有些农民房不在城市开发范围内,但规划调整、开发范围扩大后就被‘包’进去了。由于开发成本、开发速度等的制约,当时的城市开发主体有时会‘绕过’农民宅基进行其他土地的开发。”朱春健说,由于规划已调整,村集体土地已完成征收,开发这些土地的手续、程序完全合法,但也客观上造成了“土地用掉了、房子没拆掉”的现象,造成集建区里还有农民居住区,“城中村”就这样出现了。

盈浦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唐千根告诉记者,这些“城中村”的房子房龄大多在40年左右,里面居住的往往以本地老人和外地租户为主,管理起来有难度。“房子比较破旧,配套设施往往跟不上,很多房子雨污不纳管,一到下雨天就会造成污水倒排。有些老百姓不想住在里面,就把房子租掉另找地方住,租户更不会帮房东好好打理,房子的情况、周边生活环境就越来越差,百姓要求动迁的呼声一直都比较高。”

街道干部在南横基地现场踩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道干部在南横基地现场踩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村”和“城”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以淀山湖大道八号地块为例,该地块位于淀山湖新城建设的核心区,周边有新城的标志性建筑物——双桥,有万达茂商圈,还有高档别墅区,但该地块内的南横村东横港村组,此前生活环境和上世纪90年代没有明显区别。一条不到10米宽的朱家角路,隔开了东横港村组和万达茂商圈,马路一边是繁华的万达茂商圈高楼大厦,一边是低矮破旧的农村房、对比非常强烈。

“历史问题”不能永远是“历史问题”

这些年,盈浦街道借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契机,已经对一些“城中村”进行了拔点腾地改造,先后完成了倪家浜等“城中村”销项工作。“到了2016年,‘东风’再起,市里出台的土地定向招拍挂、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城中村改造的优惠政策,激励我们吹响了集中对‘城中村’进行拔点的冲锋号。毕竟,‘历史问题’不能永远是‘历史问题’。”朱春健说。

上门发放交房催告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门发放交房催告书

自2018年12月18日开始,朱家浜等五个基地就进入了攻坚状态,全力开展拔点腾地行动。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五个基地同时进行现场办公,协商、整治、征收等工作小组迅速到位,街道攻坚指挥部和五个基地挂图作战内容全部上墙,现场电子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放政策口径,宣传横幅挂满基地,依法征收告知栏、协议动迁公示栏醒目落地,基地安装“小太阳”通透照明。“吃喝拉撒都在现场指挥部,每天晚上结束协商工作后都要开工作例会到十点多,主要是回顾一天工作成效、盘点次日工作突破点。”盈浦街道生态办协调推进组组长戚仁玉说。

盈浦街道征收补偿办公室负责人王万荣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21日上午开始,街道干部开始进入基地结对家庭沟通思想,明确告知相关攻坚整治步骤和措施,一张到2019年1月5日奖期节点的工作蓝图和政策口径迅速发到每家每户,在全体征收户之间引起巨大反响。

依法送达《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法律后果告知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法送达《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法律后果告知单》

“工作做到位之后,大部分人家是配合的,但还是有少数人提出了过高的补偿安置诉求。”王万荣告诉记者,比如有一户人家的宅基地房屋有180平方米,按现有政策可享受3套安置房,但该户人家家庭成员很复杂,是离异重组家庭,户主要求按照分户计算规则,让此前居住在“城中村”房屋内的3个子女各按单独户计算,每个子女各享受3套安置房。“首先我们明确告知对方,按照相关规定和基地政策口径,他家不符合分户安置条件;在明确这点的基础上,我们晓之以情,通过该户人家的子女、子女单位的领导反复沟通,做思想工作,最终该户人家成功签约。”

此外,朱家浜地块涉及6户9人的养老问题一直影响着征收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人以前有农保账户,后通过“征地出劳”户口转为非农,不再属于农村劳动力,根据当时政策可领取一笔征地安置费。2003年镇保政策出台后,此类“征地出劳”人员可以选择退回安置费,由政府出资办理镇保参保手续,但这些人当初因各种原因放弃了参保,导致如今无法领取养老金。面对6户居民拒绝评估、要求同步解决养老问题的诉求,街道干部通过各方资源和相关部门与市、区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咨询相关政策,最终打通了政策通道,出台了解决方案并一一入户做好方案对接。

朱家浜6户居民送锦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家浜6户居民送锦旗

解决“城市病”,打造更宜居环境

如今,五个基地39户农户已全部完成签约,2月底之前将实现全部拆房腾地。这些农户被安置到了五浦汇、双桥、盈浦国际公寓、浩泽家园三期等动迁安置房基地。“这些安置房在盈浦属于最好的地段,边上有的是商业综合体,有的是环城水系公园,小区设计、房型也都很不错。”朱春健说。

拆迁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迁现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五个基地已基本完成规划设计建设方案。比如城西地块早已种上了灌木和树苗,还配套设置了一些便民设施,打造成了一个“口袋公园”,供市民健身休憩。朱家浜地块以后将建盈浦街道养老院,进一步满足居民养老需求。淀山湖大道八号地块上正规划建造幼儿园和住宅小区项目,其他几个地块上未来也将有海盈路、港俞路等道路项目、环城水系公园配套项目等。昔日少人问津的“城中村”,将“摇身一变”成为市民游客最爱去的地方。

接下来,盈浦街道还将紧锣密鼓推进剩余的小西门、水渡浜、城西三组等“城中村”地块的拔点腾地工作,力争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城中村’全部完成拔点”的目标。“‘城中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城市病,有效解决之后可以释放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为辖区居民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盈浦街道负责人表示。

作者:茅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