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排水设施更绿色 建筑工地变海绵

“海绵城市”是我市近年来一直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工程,不少道路、小区、公园都经过了“海绵化”改造。如今,这股“海绵城市”的建设风潮又吹到了建筑工地,近日记者在中科院青岛科教园一期 (又称“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看到,经过一系列的海绵改造,该项目变身成为会呼吸的“海绵”,绵绵春雨中,工地地面仍干爽无积水。来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50平方公里。

近日,记者冒雨驱车前往位于古镇口的青岛科教园一期项目,想象中的雨后工地现场应该是满地泥泞,地上有许多水洼。但是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场景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项目场区地面上铺设了红色的透水砖,道路两旁设置了多处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绿地中种植了各色鲜花,沐浴在春雨中更显娇艳欲滴……记者走了一圈,发现地面没有任何积水。

“以前我们工地上排水,传统来说都是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而现在这个工地用的都是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等‘绿色’措施。 ”施工方中建八局四公司项目总工宋超介绍,工地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由于项目离海岸线只有不到五十米的距离,市政管网尚未通到此处,场区绿植的灌溉和排水成了大难点。因此,项目部独辟蹊径,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绿色施工中,建设“海绵工地”,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收集过滤系统、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绿植自动灌溉系统,并在景观、道路设计时将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透水路面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形成良性的水循环系统。更加难得的是,项目部采取的一系列海绵措施,施工结束后将继续保留,成为将来项目园林绿化的一部分,避免产生浪费问题。

“建设‘海绵工地’从侧面反映出,近年来我市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深入人心。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6年4月份青岛市入选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海绵城市理念已在全市遍地开花,山头公园整治、街道绿化均包含海绵元素。一块块建成的“海绵”在多雨季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市累计完成 “海绵城市”建设150平方公里,2019年度完工项目2个,面积0.5平方公里,在建项目174个,在建面积38平方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海绵监测平台已建成,安装监测设备348台,正在开展2019年度地表水环境质量、下垫面等的水质采样与化验分析工作。(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傅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