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6日在深圳开幕,今年首次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展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集中展示香港、澳门和广东9地市的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成果与特色。

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内可以发现,香港设计、澳门文化、广东制造在这里相得益彰。其中,一款叫“魅德”的办公椅采用了“香港设计+广东制造”的方式,这种文创模式正在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化产业共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湾区文化产业以合作促发展

在5号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香港馆的一件爱陶乐(Loveramics)陶瓷家居用品以漂亮的设计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这是一个香港品牌,其中Tripod产品曾获得欧洲设计奖,更被法兰克福应用艺术博物馆定为永久收藏品,其生产却是在江门。”展商工作人员介绍。无独有偶,另一件展品“魅德”办公椅则是由香港设计师黄竞(Kent?Wang)在前海创立的公司出品,通过“香港设计+广东制造”的方式进行生产。

同时,也不乏深圳企业聘用香港设计师设计产品的例子。比如,深圳凡度公司聘用香港产品设计师黃竞进行办公室家私的设计。

如何看待产品由香港设计并在大湾区其他城市生产的产业链分工合作?“这已经成为一个现象,并且将会更加普遍,香港的创意、设计与深圳等其他大湾区城市间合作和互动将日趋紧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深圳联络处主任邓月容说,文博会已经成为香港设计师获得更好发展的一个优秀平台。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大湾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加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音乐产业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音乐产业如何实现更好发展?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主任崔元星认为,可以深圳的市场化资源与平台,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然后引入中西部甚至走向世界,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来发展大湾区的音乐及音乐剧产业。具体来说,在“引进来”方面,成立了国际化艺术团队;在“走出去”方面,结合中西部当地的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古典元素现代风格的音乐剧产品,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实现“文化扶贫”,未来将这些具有本土文化元素的创剧目对国外输出与传播。

【撰文】邱永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