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落马洲河套咋发展 香港今年出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进入实质性落地实施阶段。其中,作为连接深港两地的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落马洲河套地区被寄予发展厚望。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5月20日在接受粤港澳湾区媒体峰会———“粤港澳媒体湾区行”参访团采访时透露港府对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发展期望,“希望一年能够贡献500多亿港币的GDP,创造5万个就业机会。”

今年拿出详细方案跟深圳讨论

一条深圳河,把深圳和香港划在了河两边,最能体现两地交融的莫过于落马洲河套地区。2017年年初,深圳、香港两地正式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同意合作发展河套地区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尽管只有不到一平方公里,深港两地政经界人士均将其作为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抓手而寄予厚望。近来深圳方面动作频频,香港方面对该区域的规划开发有何时间表?

“现在已经是前期建设阶段。但是在前期建设中,港方还要做一个重要的规划,就是建什么样的楼、引进什么样的设备,再加上要把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商业模式想清楚,这个工作我们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预计今年,也就是2019年整个程序会走完,”杨伟雄称,届时会出台一个非常细化的规划,包括经济模式、商业发展模式等,然后会跟深圳进行探讨,错位发展,协同共建。“大湾区规划据我所知也谈了差不多两三年,有些事情快不了,但是也不能慢。我承认内地有时候在某些方面是跑得快,我们要继续努力,把慢的地方追上来,快的地方也不会放慢。”他称。

“这一平方公里的目标是,希望一年能够贡献500多亿港币的GDP,创造5万个就业机会。”杨伟雄透露。

高度国际化是

香港科技创新的最大优势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是2015年成立的新局,杨伟雄是首任局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定位香港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杨伟雄看来,香港的科创优势有四点:首先,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融资成本非常低,”在整个亚洲来讲可能是最低的。过去10年,我们的IPO六年排世界第一,击败了纳斯达克,这非常有利于新的科创企业在港融资。“他介绍,香港的科技金融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已发出8个虚拟银行的牌照,而香港最大的金融科技群体是数码港,这里汇聚了350家金融科技企业,其中1/4是外地人在港创办。同时,香港也在发展保险科技等衍生业态。

第二是高度国际化和汇聚人才的能力。他称,香港的科研体系与世界接轨,有能力吸引国际精英来港。目前香港的初创企业有30%以上是非本地人创办。他举了个例子,“我们在香港科学园准备成立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机器人两个创新平台,这两个平台一招手就收到了来自全世界各地47份申请,来自11个不同的经济体。”高度国际化,这是他认为香港科技创新的最大优势。

第三是能够突破行政壁垒。杨伟雄在回答记者提问中不止一次提及“内地科研资金可‘过河’到香港”,这被他誉为“实质性”成果之一,“这是十几年以来我们的努力,加上中央支持得到的成果。”

“国家科技部已经先后开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的9个重点专项,给香港的10所大学以牵头单位或者参与单位的身份来申请。我们期望看到香港的科研能力能够完全发挥在国家项目上面。另外,广东省也开放了财政科技计划给香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港使用。深圳也宣布财政资金可以直接拨付到香港,中央省市都已经在做了。”

第四,香港是科创的源头。杨伟雄称,香港雄厚的科技基础和高素质科技人才优势可以注入整个大湾区。

着力加强内地和香港

青年创业者之间的交流

香港青年对于赴内地创业有何诉求?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又将如何着力推动该项工作?杨伟雄认为,第一是文化差异;第二是担心风险。

“一方面是文化的问题,香港青年可能担心文化上会有些差异,内地创业是一种文化,香港创业是另外一种文化,这肯定有差别,但是我们必须努力去克服它;另一方面,政府机构要更大力度地推动,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进入内地、了解内地的文化。”

创业本身风险是很高的,他称,如果跑到内地再承担一些更高的风险,对青年创业者来说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但是他们应该认识到,面对一些没有办法控制的东西,这本身就是创业家精神。”

他认为内地和香港在青年创业者之间的交流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各地都搞创业基地,但重要的是怎么把它们融合在一起,让创业青年有一种协同融合的文化很重要。”他举了香港数码港的例子,“如果你在数码港碰到每四家公司中有一家是外来的,就可以想想让你融合的机会在哪里?学习的机会在哪里?很多时候大家可以合作协力。科创的融合与这些青年融合才是最重要的。”

数读

初创企业数量,2014年 为1000多家,2018年为2600多家

独角兽企业数量,2014年为零,2018年8家

风投基金投入香港初创企业的金额,2014年为12亿港元,2018年攀升10多倍达到18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