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积极引入优质高教资源,湾区高校对高分考生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后,很多家长考生都在为填志愿发愁。到底该选学校?选城市?还是选专业?然而,有个地方名校云集、专业热门、就业方便,关键人还招得多,那就是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去年,超过39万的广东应届毕业生在大湾区找到了工作,平均起薪也要比省内其他地区高三五百。来大湾区读书越来越“时髦”。

大湾区产业向四个重点方向发展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大湾区产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门类:制造业、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业、海洋产业。

制造业是湾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是湾区发展的根基。湾区的传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电器、汽车等领域,诞生了包括格力、美的、广汽、比亚迪等知名企业。

制造业也是广东省内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去向,去年有7 .30万毕业生选择了进入制造业,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15.43%.

虽然制造业依然是广东省应届毕业生的首选去向,但比例已由已经由2014年的20 .73%下降到2018年的15 .43%,其份额主要被机械智造、人工智能等新制造业夺走。

根据《规划纲要》,未来湾区的制造业将从低净值、劳动密集型向高净值、技术密集型转变,这种就业的行业偏向度也体现了大湾区产业优化升级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湾区制造业未来的制造发展将与新兴产业的边界模糊,更多懂人工智能、懂大数据的技术性人才将在这些行业发光发热。比如机械制造业向机器人制造发展、汽车业向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发展,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而且,这些新产业的就业岗位也为应届生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如2018年毕业的研究生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13167元;其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12543元;第三是软件工程,为12486元,而这三个专业恰好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所最急需的专业。

这些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将会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发展新兴产业除了与传统制造业结合,《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根据《广州市加快IA 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 2022年)》(注:IA B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广州市计划五年内全市IA B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总规模超10000亿元。仅去年6月6日举行的广州国际生物岛建设推进工作大会暨官洲生命科学圆桌会就签约了9个国际级重磅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及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

不仅广州,珠江东岸正在建设的广深科技走廊,在发展IA B产业方面,同样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

这些现代服务业产业

急需各类国际化人才

新兴产业除了强调发展高新技术型产业,也着重提出了发展文创型产业。《纲要》指出湾区也要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创意产业”,湾区坐拥腾讯、网易等多家头部游戏公司,具有巨大的产业聚集优势。这些文化产业未来需要很多艺术、设计、文学等专业人才。

在湾区建设中,金融业为资本和生产要素流通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大湾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也要强化。

内地城市需要学习港澳在管理和服务上的经验,进一步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管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建筑及相关工程等专业服务。

专业服务是高净值的行业,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标准。所以湾区需要的这些专业人才不仅要懂内地的法规条例,也要了解港澳乃至国际上一些通行的专业准则。比如法律人才要懂国际法律、会计人才要会国际标准。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是湾区所急需的。

新动向

不少湾区高校增设“新工科”专业

对高校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四个重点建设产业为高校指明了专业设置方向。目前整个湾区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另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院或分校区。湾区在智力聚集上已初现规模。

湾区无论是本地高校和引入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都呈现出紧贴湾区建设和新兴产业的趋势。

比如人工智能以前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个方向,在湾区高校中受到了热捧。中山大学在深圳校区设立了智能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则设有智能算法实验室、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实验室等多个相关专业和研究机构,华工的国际校区今年也将开始招生,400名头批新生全部将分入“新工科”专业。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此前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也将建立人工智能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作为最早一批的在深合作办学项目,其专业设置上也体现出了着重人工智能、新材料的特点,今年哈工深还将新增数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两个热门专业,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除了开设新专业,对广东省考生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湾区高校在招生计划上也对粤籍考生有所倾斜。

新趋势

珠三角城市积极引入优质高教资源

珠三角作为传统的就业热门地区,一直以来在志愿填报上深受考生和家长青睐。随着规划纲要的发布,珠三角城市积极引入优质高教资源,湾区高校对高分考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2017年哈工深首次开始招收本科生,其校区的整体录取分数在两年内就全面超越了哈工大本部,充分体现了优质生源对深圳的认可。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则连续三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录取的文科学生最低分位次764名,全部位列省内32万文科考生的前0 .2%;理科学生最低分位次2896名,全部位列省内33万理科考生的前0.9%.

录取专业上,计算机相关专业呈现出越来越热门的趋势。以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在广东省的理科平均录取排名从2013年的4000名左右上升到了2018年的1700名左右,直追中大的以前热门专业医学类和经管类。其他湾区高校的计算机大类专业,也呈现出高分密集的特点。

广东高校毕业生偏好在粤就业

湾区高校的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在粤高校生数量越来越多。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下简称“《就业报告》”),去年广东省有542581名的应届毕业生。其中大湾区共接收了39 .08万名广东应届毕业生,占全省已就业毕业生的82.65%.

近年来流向大湾区的毕业生比例呈现上升态势,其中广州市和深圳市分别以35 .81%和17 .43%的比例遥遥领先。这一数据体现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对人才依然有着很高的吸引力。

另据《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63 .51%的毕业生有意向在广州就业,其次是深圳,有46.24%.(该问卷为多选)。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在大湾区就业人数和比例会持续走高。

大湾区吸引人才留下的除了城市前景和较多的企业和就业岗位,还有相对较高的平均薪资。广东省内就业地区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深圳市,为4600元,其次是广州市,为4154元。这也是唯二的破4000城市。而其余湾区城市也普遍要比其他城市平均月薪高上300至500元。较高的收入和收入期望使得高校毕业生纷纷选择留在大湾区。

人才愿意留在大湾区,湾区城市也尽力去服务人才。目前湾区各个城市对普通大学生都有专门的政策支持。

比如城市对本科生入户均持开放的态度。深圳对入户的大学生还按照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的标准发放一次性补贴。除了直接现金补贴,湾区城市还在住房、创业、交通等各方面为青年学生提供帮助,方便青年大学生就业和创业。

出品:南都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见习记者 周斐 南都记者 黄海珊